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4篇
  免费   987篇
  国内免费   1339篇
测绘学   428篇
大气科学   996篇
地球物理   1322篇
地质学   2533篇
海洋学   607篇
天文学   145篇
综合类   548篇
自然地理   61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土耳其贝帕扎里碱矿在矿区边缘的碱层出现埋深起伏大、厚度变化大、易尖灭、易涌水等情况,这些特殊的地质情况导致水溶开采钻井过程中同一组井的套管最终下入到了不同的层位,或是原先下入的矿层不稳定,易坍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引入了套管锻铣开窗技术。该技术可以将老井眼中已被套管封闭的上部碱层暴露出来形成新的采矿通道,从而提高矿区采收率。先后在14口老井眼中完成了套管锻铣作业,均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介绍了套管锻铣器的工作原理,并以H066井组为例,详细阐述了套管锻铣开窗工艺技术。工程实践表明,套管锻铣开窗技术对于换层开采、钻井处理事故、事故井恢复性生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具有减少钻井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延长老井使用寿命、提高矿藏产量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川藏铁路设计多条超长深埋隧道,且多处于高海拔、高陡斜坡及雪线以上的无人山区,地形险峻,起伏大,交通条件差。沿隧道轴线的水平定向钻井为隧道勘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勘察手段。结合工程及地层特点,从钻井设备、工艺等方面,为超长隧道勘察提供了一种3000 m级水平定向钻井技术方案。方案明确了井身结构、全面钻进和长钻程取心钻进工艺、钻井液措施及部分复杂情况应对措施。以较少的钻探工作量,为隧道勘察提供更加详细的实物地质资料,真实反映隧道内的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995.
996.
轨道尺度亚洲气候演化是古气候热点问题之一,其变化过程和机理对理解当前全球变暖下亚洲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最近几十年,基于黄土、石笋、湖泊等载体的轨道尺度亚洲气候重建研究获得显著进展,气候演化历史的基本框架已被构建,不同区域和指标记录之间的差异暗示了气候演化机理的复杂性。数值模拟作为研究气候动力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轨道尺度亚洲气候变化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尝试对最近十数年轨道尺度亚洲气候演化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做一简单总结和梳理。目前的数值模拟尚未对地质记录给出的各种变化特征、区域差异等现象,尤其是东亚夏季风的黄土和石笋差异、季风和干旱气候的耦合关系等,给出合理解释。因此,在未来工作中亟须涵盖多轨道旋回的高分辨率瞬变试验,结合良好定年的重建记录,以期对轨道尺度亚洲气候变化机理获得更深入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7.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滇横断山高海拔地区秋冬季温度变化已经成为区域气候变化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时间尺度下秋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本文运用泸沽湖地区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树轮宽度资料,建立了标准年表。并基于气温与树轮宽度指数的关系,重建了过去137年来川西南地区的秋冬季平均气温波动历史。重建序列存在2个暖期(1911~1927 A.D.,1992~2015 A.D.)、1个冷期(1939~1991 A.D.)。与其他树轮序列、沉积记录及历史记录的比较和空间相关分析,显示重建结果可靠,且具有区域代表性。集合经验模态(EEMD)分解得到2 a、19 a和54 a的周期控制序列冷暖波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太阳黑子,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可能是以上周期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98.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隔夹层控制油气水运动规律,对于寻找剩余油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本文以N油田TF组2段A油组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岩心测试、测井、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其钙质隔夹层的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测井识别特征,并从沉积环境、物质来源、成岩作用相结合的角度分析钙质隔夹层的成因。研究表明,A油组纵向上发育的三套钙质隔夹层主要发育在前滨滩坝沉积微相,顶钙与底钙的岩性以砂质生屑质灰岩为主,中钙为钙质砂岩;三套钙质隔夹层中生物碎屑主要以腕足、腹足、有孔虫为主,含少量棘皮、瓣鳃、红藻、介形虫、苔藓虫等;成岩作用主要为胶结作用,胶结物类型包含早期方解石胶结物、中期铁方解石胶结物、晚期铁白云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隔夹层中碳主要来自于沉积过程中的海水,同时有少量来自于大气淡水和有机酸,Ca~(2+)主要来源于生物碎屑,其次为钙长石溶解、铝硅酸盐矿物的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南冈底斯晚白垩世岩浆岩的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冈底斯南缘努林花岗闪长岩开展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同位素示踪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具有富SiO2(66.62%~67.81%)、高Al2O3(15.11%~15.66%)、高Sr(>481×10-6),低Y(≤8.13×10-6)和低Yb(≤0.73×10-6)特征,Sr/Y比值达59~111,显示埃达克岩的特征;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显著的Eu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i=0.704011~0.704244,εNd(t)=+3.61~+5.75,总体反映地幔源区的Sr、Nd同位素特征。锆石U-Pb LA-ICP-MS测年显示存在83Ma和89Ma两组年龄。结合地质及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努林花岗闪长岩是新特提斯洋洋脊俯冲引起的镁铁质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PLAXIS 2D/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黄土洞室进行了二维、三维分步掘进、三维一次掘进等工况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洞室围岩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对掌子面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二维与三维分步计算的最终位移基本一致,可以用二维的计算结果来估算洞室开挖的最终位移。三维分步掘进的分析表明,不同埋深的洞室其位移比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L/B<1时(L为掘进深度,B为洞室跨度),位移比呈线性增加;当L/B>1时,位移比呈非线性增加;当L/B>3时,其最大位移接近最终位移。掌子面的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在掌子面处的位移约为最终位移的1/3,距掌子面0.5倍跨度处的位移约为最终位移的2/3,距掌子面2.5倍跨度处的位移基本达到了最终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