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田间调查,对2004-2006年棉花不同阶段雨涝情况对棉花生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抗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2.
海南岛近岸海域夏初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11年夏初在海南岛近岸海域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丰度、生态类群,生物多样性及均匀度,并对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海南岛近岸海域共鉴定出终生性浮游动物164种,阶段性浮游幼体11个类群,其中以桡足类的种类最多,40属82种。优势种主要有棘皮动物幼体Echinodermata larva、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长尾类幼体Macrura larva、肥胖软箭虫Ferosagitta enflata、羽长腹剑水蚤Oithona plumifera、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中型莹虾Lucifer intermedius、泡抱球虫Globigerina bulloides、微驼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racilis等。海南岛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平均值为1 348.68ind/m3,东部海域浮游动物丰度最高,由近岸向远岸呈递减趋势,而北部湾海域和南部海域由近岸向远岸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夏初由于受沿岸流和南海暖流的影响,海南岛近岸海域的生态类群以暖水沿岸种和广布暖水外海种为主。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为3.03和0.72,东部海域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较低,主要原因是阶段性浮游幼体的偶然性暴发。相关性分析显示,海南岛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丰度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r=-0.360);与浮游植物丰度(P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395);与盐度、DO、CODMn、NO3-N浓度、NH4-N浓度、PO4-P浓度成正相关,与温度、NO2-N浓度、SiO3-Si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3.
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等级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运用分形、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等级钟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等级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①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趋于"扁平化",首位城市郑州的垄断性较弱;城市在不同规模类型间的转移过程中,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转移概率低,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转移概率高,中等规模城市数量增长缓慢;城市个体位序的变化相对较小,城市规模发展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和连续性;②城市规模分布依然以省辖市为基础,在省辖市与周围县市的空间互动上,开封和平顶山对周围县市有显著的极化作用,郑州和新乡对周围县市产生了极化作用但不显著,其余省辖市与周围县市未形成紧密的空间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4.
本文作者通过高精度磁法、激电中梯物探方法查明了夜长坪隐伏花岗岩体及与岩体成因有关的矿床空间特征,为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作者运用了先进的方法处理物探资料,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为勘查类似矿床起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5.
微型异养鞭毛虫(HNF)是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的重要摄食者,通过摄食作用对后者的种类(或类群)组成、粒径分布、数量结构和营养价值等属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这与HNF的摄食选择性有直接关系。对HNF摄食选择性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HNF在海洋微食物环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就国际上已开展的HNF摄食选择性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和总结了影响HNF选择性摄食的关键因素,如食物大小、游动性、营养价值及食物细胞表面的生化结构特征等,并重点介绍了HNF摄食选择性形成的主要机制以及HNF的选择性摄食在调节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于2009年7月20日至8月16日(夏季),2010年1月6日至30日(冬季),2010年10月26日至11月24日(秋季)和2011年4月30日至2011年5月24日(春季)在南海北部调查了微型异养鞭毛虫的生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春、夏、秋、冬的微型异养鞭毛虫丰度分别为0.05×103~1.93×103,0.03×103~2.65×103,0.09×103~2.05×103和0.04×103~1.84×103 cells/mL,生物量(以碳计)分别为0.56~19.50,0.04~24.11,0.96~14.80和0.29~22.26 μg/L。4个季节的微型异养鞭毛虫丰度均以2~5 μm粒级的为主,其所占比例超过65%,10~20 μm粒级所占比例通常低于10%。在水平分布上,微型异养鞭毛虫的丰度随离岸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在垂直分布上,微型异养鞭毛虫的丰度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但夏季微型异养鞭毛虫丰度的高值多出现在次表层叶绿素a极大值层(DCM层)。微型异养鞭毛虫的丰度分布受到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并且其所受调控模式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春季和秋季微型异养鞭毛虫主要受下行调控;夏季微型异养鞭毛虫主要受上行调控;冬季上行和下行调控对微型异养鞭毛虫的影响相近。  相似文献   
27.
通过实验测试并结合理论计算,本文确定了徐深气田典型区块和气层组的天然气偏差系数及PVT相态,发现天然气偏差系数受温度、压力和天然气组成的共同作用,天然气组份中CO2,含量大于80%的2口井的天然气偏差系数明显低于其它井.天然气中饱和水汽含量高低受储层温度、压力、气体组成和地层水含盐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为深入开展气藏储量评价、开发动态分析、气藏数值模拟和气井出水机理等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28.
基于SOFM网络的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驱动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有助于释放农村建设用地潜力。从区域发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首先,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国家尺度构建指标体系,分析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借助Matlab 7.6软件、采用SOFM网络分析方法从宏观区域层面对中国各省域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区域发展负向驱动、区域城镇化负向驱动、区域经济负向驱动和区域发展正向驱动;且从全国来看,在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驱动问题上出现了较显著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29.
河南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及略论恐龙绝灭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红色陆相碎屑岩系地层中(包括高沟组、马家村组、寺沟组),产有类型多、数量大、成窝性好的恐龙蛋化石。已发现有7科8属10种。自下而上,恐龙蛋的种类、数量、含蛋层数、蛋窝均大幅度地减少,由高沟组内5科67种,约10层含蛋层,至寺沟组内仅存1科1属2种,含蛋层为2层。恐龙绝灭原因的研究,已有30种以上的学说或观点,但这些观点都不能圆满地解释恐龙的绝灭问题。恐龙的绝灭应该是多因素的,既有地外的灾变,又有地内,生物本身生理的因素。在内、外因等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恐龙才有可能绝灭。  相似文献   
30.
江平盆地侏罗系为一套内陆河湖相沉积,地层结构及岩性变化复杂。可分3个基本层序组,其变化特征,反映了中晚侏罗世江平盆地从扩张到萎缩时期沉积变化规律和沉积体系域变化过程,具有物源丰富、湖水浅、相变快等沉积特点,其层序地层及体系域特征与大陆边缘盆地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