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7篇
  免费   1003篇
  国内免费   1335篇
测绘学   362篇
大气科学   848篇
地球物理   1217篇
地质学   2382篇
海洋学   941篇
天文学   232篇
综合类   661篇
自然地理   52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尽管南海已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提出多种成因模型,包括挤出模型、弧后扩张模型、古南海俯冲拖曳模型等,但因其所处构造位置特殊,周边构造环境经历了复杂的改造,所有成因模式均未能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从三大板块相互作用入手,结合南海实测数据,提出南海形成的弧后扩张—左旋剪切模型。认为南海是古南海往北俯冲的弧后盆地,菲律宾海板块往北漂移形成的大规模左旋走滑是南海扩张的触发因素。印度—欧亚碰撞产生中南半岛挤出主要影响西南海盆扩张方向,使得扩张轴从近东西向转为北东向。南海及邻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演化可以分为以下阶段:1)早白垩世开始澳大利亚板块往北漂移,新特提斯洋往北俯冲消亡,导致弧后扩张,形成古南海;2)晚白垩世末—始新世,古南海往北俯冲,导致弧后拉张形成陆缘裂谷;3)早渐新世,受菲律宾海板块西缘大型左旋走滑影响,在原有裂谷的基础上从东往西海底扩张,形成南海;4)渐新世末,受俯冲后撤的影响,扩张中心往南跃迁,同时受西缘断裂左旋活动的影响,扩张轴从近东西西逐步转为北东向;5)早中新世晚期,南沙地块—北巴拉望地块与卡加延脊碰撞,南海扩张停止。  相似文献   
992.
贵州省地热深井开放式思维高质量成井综合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继伟 《地质与勘探》2020,56(5):1065-1071
贵州省深部地热钻井开发,目前仍然是坚持只针对性钻取地质论证所确定深部目的层(主要位于2000~3500m深度之间)的传统做法。受贵州省地质结构复杂和地球物理成果解释水平双重影响,在这个深度上,钻井实际揭露的地层、水文结果往往跟论证预测情况差别巨大,因此,地热深井失败率较高。地热深井成本高昂,失败时损失严重,所以亟需研究新的成井方式。通过实践,打破传统思维藩篱,总结出“开放式思维高质量成井综合技术”,该技术是将全井作为综合系统考虑,从施工前到施工全过程,充分分析全井所有可能的有利层位,通过预留上部层位、分段固井、射孔放水、注酸洗井、压裂以及深部循环取热等多种方式进行全井地热水的综合利用,达到提高成井率的效果。研究成果对于喀斯特地区地热新能源钻探开发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3.
Song  Jun Young  Sim  Youngjong  Jang  Jaewon  Hong  Won-Taek  Yun  Tae Sup 《Acta Geotechnica》2020,15(7):1967-1980
Acta Geotechnica - To resolve the 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issues from fugitive dust emission and conventional mitigation methods, multipl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相似文献   
994.
Zong-Jie  Li  Jin-Zhu  Ma  Hai-Chao  Yu  Huan  Yang  Ling-Ling  Song  Zong-Xing  Li  Juan  Gui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20,79(10):1-17
The risk management of cascade reservoir systems (CRSs) is a major public challeng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risk criteria is critical to solving this iss  相似文献   
995.
长江口海域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1973年以来,在东海及长江口海域进行的大量地球物理调查、海洋地质及石油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了解其他单位所做成果,对长江口海域的地质灾害开展专项研究,结合海域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和查明海域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等,为海域地质灾害的防御和减灾提出对策,为长江口海域、上海浦东及东海油气田的开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建筑规范及专家学者提出的关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竖向齿槽接缝的抗剪机理及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指出各种计算公式的可取与不足之处,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设计公式,从而加速我国建筑规范的发展,促进我国规范与国际规范的接轨。  相似文献   
997.
深海钻探通常采用无隔水管开路钻进,当更换钻头或钻具,测井、处理孔内事故等情况时,需要起下钻后重新进入原钻孔,此过程称为重入钻孔。由于钻探船与海底孔口有数千米的水体相隔,受海浪和洋流作用,钻探船动荡不稳,钻杆柱摇摆不定,要想重新进入原钻孔并非易事。本文通过广泛调研,对海底基盘、声呐重入系统、水下电视重入系统及无人遥控潜水器(ROV)等目前几种常见的重入钻孔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对比,优选了水下电视重入系统作为我国深海钻探重入钻孔技术方案,初步提出了技术设计思路,为样机研发和工艺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土耳其贝帕扎里碱矿在矿区边缘的碱层出现埋深起伏大、厚度变化大、易尖灭、易涌水等情况,这些特殊的地质情况导致水溶开采钻井过程中同一组井的套管最终下入到了不同的层位,或是原先下入的矿层不稳定,易坍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引入了套管锻铣开窗技术。该技术可以将老井眼中已被套管封闭的上部碱层暴露出来形成新的采矿通道,从而提高矿区采收率。先后在14口老井眼中完成了套管锻铣作业,均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介绍了套管锻铣器的工作原理,并以H066井组为例,详细阐述了套管锻铣开窗工艺技术。工程实践表明,套管锻铣开窗技术对于换层开采、钻井处理事故、事故井恢复性生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具有减少钻井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延长老井使用寿命、提高矿藏产量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地区富硒土壤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新平县者竜—戛洒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结果为基础,对该地区富硒土壤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38 mg/kg,高于全国土壤硒平均含量0.29 mg/kg,按0.4 mg/kg相似文献   
1000.
The interactions among surface water, groundwater and seawater are closely related in the coastal area with complex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 series of impacts from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 are also more significant in this reg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key knowledge and research status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teraction in coastal area, it is a useful method to analyze literatures in this research scope in the core database of Web of Science by using CiteSpace.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were systematically sorted and potential research hotspots were explored, which may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es.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The number of highly cited articles and highly burst articles in this research field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2010. At present, this field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has a broad research prospect.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China and Germany have done plenty of researches on this issue and achieved a lot. 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s in the lead over the world. Seawater intrusion, 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de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re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is field. Hydrochemistry and isotopic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field.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nd breakthroughs in this field include 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the evolution of coastal mangrove wetlands,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nutrients,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hydrological factors on coastal areas, a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coastal areas. Overall,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research in coastal area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ross-integration of various disciplines, mutual verification of multiple method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ical me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