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eld is inferred from the coseismic dislocation data based on a 3-D geometric model of the active faults in Sichuan-Yunnan region. Then the potential dislocation displacement is inverted from the deformation field in the 3-D geometric model. While the faults' slip velocities are inverted from GPS and leveling data,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long-term slip vector. After the potential dislocation displacements are projected to long-term slip direction, we have got the influence of Wenchuan earthquake on active faults in Sichuan-Yunnan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thwestern segment of Longmenshan fault, the southern segments of Xianshuihe fault, Anninghe fault, Zemuhe fault, northern and southern segments of Daliangshan fault, Mabian fault got earthquake risks advanced of 305, 19, 12, 9.1 and 18, 51 years respectively in the eastern part of Sichuan and Yunnan. The Lijiang-Xiaojinhe fault, Nujiang fault, Longling-Lancang fault, Nantinghe fault and Zhongdian fault also got earthquake risks advanc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Sichuan-Yunnan region. Whereas the northwestern segment of Xianshuihe fault and Xiaojiang fault got earthquake risks reduce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12.
黄保健  甘露  张之淦 《中国岩溶》2000,19(3):218-223
论述了在岩溶平原区对粘土进行中子仪野外标定的必要性;指出在不均质土体中标定时需采用掘开式取样法;通过标定实践,首次给出了岩溶区三种岩性(亚粘土、粘土、铁锰结核粘土)的标定方程,并尝试建立了含水率与中子计数率、干容重的二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3.
I~IOX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s the frontal region for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sleuthChina Sea (SCS) and its neighboring seas. Its northeast part connects to the East China hothrough the Taiwan Strait and the east part ~ates with the Pacific Ocean by the LUZOn Strait.The a~heric interface over the northern SCS is the important paSSage for the South China Seamourn. Therefore, the uPPer vallationS Of the northern SCS are not Only affected by the dynndc and thermed~c d…  相似文献   
114.
南海北部上层海洋变化的定点观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南海季风试验(CSMEX)加密观测期(IOP)“实验3”号船在南海北部获得的CTD温盐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海流等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给出东沙群岛西南部大陆坡附近IOP两个阶段定点观测的海洋分量部分结果,通过分析海水的动力、热力学结构,描述夏季风暴发、维持期间该测站上层海洋的变化,讨论近表面水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对海面风场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5.
海洋动物体石油烃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尚无颁布任何海洋生物石油污染评价标准,为了满足海洋生物石油污染评价的需要,本文采用综合分析与毒理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和提出了海洋动物石油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海洋鱼类、贝类和甲壳类的石油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干重)分别为15、70 和25 m g/kg。  相似文献   
116.
利用多样性理论与测度方法对我国海南岛地区不同母岩上发育土壤的类型多样性及其分布模式进行定量化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不同类型母岩上的土壤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火成岩、沉积岩、松散沉积物和变质岩,其中以发育在滨海堆积物上的土壤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发育于流纹岩上的最低;不同类型的母岩上发育土壤的面积分布均不同程度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17.
SOTER支持下ALES模型对海南省热带作物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海南省1:25万SOTER数据库的支持下,根据联合国土地评价框架的有 关原则和概念,选取海南省4种热带作物建立了8种评价模型,运行ALES评价系统,得出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SOTER单元上作物适宜性评价指数,将此评价指数与GIS相连,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输出评价成果。  相似文献   
118.
基于我国钴资源分布分散、且多为伴生、品位低的现状,对某铜钴矿化区钴矿石中的钴碳酸盐矿物、含钴铁氧化物和具有吸附态的粘土矿物进行了钴的赋存状态和浸取试验研究,查明了钴的赋存状态,并以此为依据,运用逐一条件试验和正交试验相互验证的办法,确定了最优化的浸取试验方案,该方法对此低品位氧化钴矿石中钴的浸出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9.
内蒙古乌拉山群麻粒岩相岩石的变质温压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盛飞 《矿物岩石》1991,11(2):10-18
乌拉山群岩石中的辉石、石榴石、角闪石、黑云母均形成于麻粒岩相条件。二辉石地质温度计和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压力计显示,乌拉山群岩石的变质温度为750—850℃,变质压力为0.7—0.9GPa,地温梯度为25.2—28.6℃,属于偏低的中压麻粒岩相。  相似文献   
120.
新构造运动在塔里木盆地演化中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跃  董光荣 《地质论评》1992,38(5):426-430
在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塔里木盆地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由于波动式的新构造运动在每阶段表现的形式有差异,因而盆地的演化也相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该盆地新构造运动大致经历了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以及晚更新世三个阶段,其中以早更新世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对盆地的地貌影响最大。新构造运动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引起的,故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演化阶段在时间上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