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V-B辐射对海洋微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UV-B辐射对两种海洋微藻-小新月菱形藻(Ntzschia closterlum)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ng)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辐射剂量范围内,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增强,两种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非酶性组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随之下降;抗氧化防御系统的酶性组分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逐渐降低。加入外源性抗氧化剂GSH可减轻UV-B辐射对藻的伤害。分析表明海洋微藻的UV-B伤害是由于抗氧化防御系统遭到破坏而导致活性氧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首次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的途径,通过电镜观察,跟踪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染海带过程中海带表皮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侵染海带的过程是首先引起海带表皮细胞壁藻胶层表面的破坏,然后引起藻胶层的断裂,并使藻胶层逐渐降解变突,最后褐藻酸降解菌通过海带细胞的壁藻胶层的断裂变突处进入海带细胞内。  相似文献   
3.
基于GTP的地下工程与围岩一体化真三维空间构模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针对地下工程开挖体的基本特征及其真三维建模要求,在广义三棱柱(GTP)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提出采用E—GTP模型来构建地下工程开挖体的真三维模型。通过与其围岩地质体的G—GTP模型的耦合,实现了基于GTP的工程开挖体与围岩地质体的一体化建模。该模型将地下三维空间实体抽象为点、线、面、体四类对象,通过结点、TIN边、侧边、TIN面、侧面和GTP体元共6个基本几何元素进行统一表达。该文重点讨论了E—GTP的建模原理与方法,并介绍了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一体化空间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4.
生态地质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与地质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重要理论支撑作用。我国生态地质研究工作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但时至今日生态地质学仍然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鉴于此,基于前人的大量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地质研究进展: 国际上,俄罗斯建立了生态地质学研究体系,美国发起的地球关键带研究是与生态地质研究十分契合的主题; 在国内,生态地质研究主要着眼于”生态-地质”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以及地质环境影响下的系统性生态修复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地质学涵义及其研究内容、方法技术创新及学科体系构建思路,以期为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和生态地质系统深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XDLZ地区构造较复杂,以往开展的二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精度低和空间位置不够准确,为此进行了二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研究,分析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关键环节技术参数(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校正、均方根速度建模和偏移孔径选取)对研究区复杂构造成像的影响及处理技巧。通过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时间偏移在该区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包含地震信息更加丰富,深层复杂构造成像在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断层及断点空间位置更趋合理,成像相位和振幅误差较小,构造成图精度提高了约4%。  相似文献   
6.
张捍卫  铁琼仙  杨磊 《天文学报》2007,48(4):449-455
地球形变位移场和重力场的时空变化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在地理空间信息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球在各种力学机制的作用下产生了形变,形变又导致地球引力位的变化,即形变附加位或Euler引力位增量.基于矢量球函数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引潮力、负载力和地表应力对地球形变和引力位增量的影响,给出了均匀不可压缩地球模型的Euler引力位增量的具体表达式和Love数的理论关系.可为地球形变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简单评述了现有各种版本的大气折射表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编制方法,指出了实测大气折射值、建立随地形而异的实测大气折射模型的必要性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分析了长期以来不能直接测定大气折射值的原因后,介绍了一种在不同方向精确测定大气折射值和建立观测点大气折射模型的新方法,以及所依赖的观测仪器具备的特性,最后给出了用实测数据建立的本地大气折射模型。  相似文献   
8.
针对库水位变化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定量评价复杂问题,考虑降雨和库水位变化对地下水渗流场变化规律的影响机制,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的基本理论,运用渗流模拟有限元法,对重庆市武隆区羊角滩滑坡在6种不同工况下的库区滑坡的稳定性开展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①降雨工况下,降雨对地下水渗流场都有影响,滑坡中部位置受地下水位影响最大,前后部影响小,降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变小,到达一定阶段后,滑坡已经滑动,滑坡稳定性系数不再变化; ②库水位工况下,主要影响滑坡前缘,地下水位是随库水位变化而迅速变化的,随着库水位的上涨,滑坡稳定性系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③地下水位的骤升对浮托作用影响有限,对压坡作用影响较大,同时降低了渗流力的影响,对滑坡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地下水位的骤降增大了渗流力,减弱了前缘库水位的压坡作用,滑坡失稳的可能性最大。可为库区该类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及发展趋势预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道213汶川—松潘段位于强震山区,滑坡灾害频发,每年都会因滑坡灾害导致交通中断,迫切需要查明沿线滑坡隐患的空间分布,并对其易发性进行评价。利用光学遥感和InSAR综合遥感技术对沿线滑坡隐患进行识别,共识别滑坡隐患288处,其中InSAR探测出有形变的滑坡隐患点27处。以识别出的滑坡隐患为评价样本,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表曲率、工程地质岩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i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等9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该沿线滑坡隐患易发性,评价结果可为国道213汶川—松潘段滑坡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对中性大气折射延迟改正精度的要求,阐述了折射延迟改正值应随测站和随方位而异的必要性.指出,在尚不能直接测定天文大气折射值的情况下,现有的各种改正模型对大气分布模型的依赖性,不能达到预期的精度和降低观测的截止角.根据云南天文台低纬子午环的特殊结构,和测定大气折射的实践,提出了提高折射延迟改正精度的新方法,即:利用各观测站不同方位从天顶附近直到低地平高度角的天文大气折射实测数据,求解得到折射率差和映射函数的参数,从而建立随测站和随方位而异的大气折射延迟改正模型.这一新方法的实施,将能在不需采用大气分布模型的情况下,把天顶延迟的改正精度提高到1 mm以内,低地平高度角的折射延迟改正精度提高到厘米级,并且把截止高度角压缩到5°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