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6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750篇
测绘学   214篇
大气科学   594篇
地球物理   652篇
地质学   1297篇
海洋学   457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352篇
自然地理   42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关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中东部地区桑秀组酸性火山岩是否是地壳深熔形成以及与东冈瓦纳大陆裂解事件存在关联长期以来有较大争议,以羊卓雍错地区桑秀组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及样品采集基础上,通过室内镜下岩石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羊卓雍错地区桑秀组底部两个酸性火山岩样品(RYA01、DYA01)加权平均年龄为139.1±1.3 Ma(1σ,MSWD=1.08)和137.3±1.4 Ma(1σ,MSWD=0.98),代表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早白垩世时期火山活动.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酸性火山岩具有高含量的SiO2、低镁指数值、较高的A/CNK比值,富集Al、LREE和Th,强烈亏损Nb,锆石εHf(t)值介于-20.1~-10.5之间,平均值为-13.5.综合研究表明,羊卓雍错地区桑秀组酸性火山是印度大陆北缘伸展减薄的环境下幔源岩浆底侵诱发上覆地壳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产物,结合酸性火山岩锆石年龄结果以及前人对东冈瓦纳大陆研究成果,认为羊卓雍错地区桑秀组酸性火山岩与东冈瓦纳大陆裂解有关,属于Kerguelen地幔柱岩浆活动早期产物.   相似文献   
942.
在北黄海中部泥质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对多环芳烃(PAHs)和黑碳(BC)的含量和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PAHs的含量变化范围为207~611ng/g;BC的含量变化范围为0.560~1.32mg/g;(2)对比低分子量(LMW)和高分子量(HMW)PAHs含量的历史变化趋势,发现1980s之前的PAHs主要来自于生物质的低温燃烧,之后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高温热解;(3)1920s之前,PAHs与BC含量基本保持稳定且处于较低值。1920s-1980s,PAHs含量受工业化和煤炭发展的影响较大,开始出现增长趋势。1980-1990s,由于能源消耗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PAHs和BC的含量迅速升高并达到最大值(1996年)。1990s初期-2000s初期,由于清洁能源的使用等原因,PAHs与BC含量都开始下降。(4)对PAHs和BC含量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在1920年之前和1920-1980年之间,BC和PAHs含量无显著性相关(r=-0.25,P0.05,n=34;r=0.06,P0.06,n=11);而1980年之后,BC和PAHs含量呈显著性相关(r=0.90,P=0.04,n=5)。  相似文献   
943.
田伟红  万晓敏 《气象科技》2015,43(3):469-473
分析探讨了水汽导风(AMV-WV)资料的分布、质量,并使用国家气象中心准业务数值预报系统GRAPESGFS1-4-2-3版本进行了2013年5月1个月的数值预报影响试验。观测资料从国家信息中心的要素库中获取。结果显示:AMV-WV资料的主要分布在700hPa以上高度,云区QI(质量标识)大于80的AMV-WV其观测误差和红外导风相当;对数值预报影响试验表明云区AMV-WV资料对500100hPa高度上的风场分析是有改善的,分析的均方差略有减小,对6天预报500hPa高度距平相关系数提高0.02;晴空区AMV-WV的观测质量在700hPa以上相对较差,对分析和预报没有改进。  相似文献   
944.
从公众公路出行前的气象服务需求出发,研究公路交通气象服务的思路和技术方法,开展公路交通监测、预报与预警气象服务。研究建立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组网原则及站点选择规则,开展基于混合空间分析技术的道路反演、路径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综合利用能见度、天气、风3种高影响气象要素建立公路通行气象条件模型,研发实况、预报、预警3大类6种气象服务产品,为用户提供直观、有效的气象服务信息。研发的公路交通气象服务系统于春运期间通过中国天气网交通频道正式对外服务,有效促进了公众用户的便捷、安全出行。  相似文献   
945.
文章综述了内蒙古气象网站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以期提升内蒙古气象网站的安全性,保障网站的稳定运行,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946.
基于磁力耦合器的载人潜水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天  马岭  许可 《海洋工程》2015,33(1):100-106
基于磁力耦合传动技术,对载人潜水器电力推进装置进行了系统设计与传动特性研究。采用电磁场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永磁式磁力耦合器的运行机理和矩角特性,分析了其稳定传动区域和失步条件;分析了螺旋桨的负载特性,采用切比雪夫多项式研究了螺旋桨的四象限全工况动态模型;建立了水下无刷直流推进电机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设计了推进电机的转速闭环控制系统以抑制转速波动,提高输出推力的平稳度。完成了样机的设计与制造,通过水池试验验证了该推进装置在载人潜水器上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947.
在线巡查技术是指巡查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连接服务器在线交互数据的一项技术,是近年来逐步发展应用于土地执法较为成熟的技术,对于需要外业调查以及室内审核的项目同样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随着技术和装备的不断更新,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也在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式,广东省首次利用已建成的省级在线巡查系统辅助开展县(市、区)土地变更调查,本文对省级在线巡查系统设计模式应用于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48.
谢天  李精忠 《测绘学报》2015,44(7):797-804
提出了一种基于转向角函数的面状居民地morphing方法。针对同名居民地实体在两个不同比例尺下的表达,将传统矢量GIS的坐标串表达形式转为转向角函数表达形式,基于转向角函数分析多边形边特征在不同比例尺下的共性与差异,融合得到了任意中间比例尺下的多边形的转向角函数,最后将中间比例尺下的转向角函数还原为矢量坐标串形式,获得多边形在对应尺度的中间插值形状。试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转向角函数的面状居民地morphing方法对面状居民地多边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在保持直角化边界特征的前提下实现连续地图综合与多尺度表达。  相似文献   
949.
层状硅酸盐矿物光谱曲线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在以往可见光-近红外遥感中的区分提取难度较大。本文采用的加拿大先进的热红外航空成像光谱仪(Thermal Airborne Hyperspectral Imager,简称TASI),可获取具有高分辨率的热红外高光谱数据。基于TASI数据并利用热红外波段的发射率光谱可探测出矿物Si-O键振动特征的优势,可做到矿物亚类的区分识别和矿物丰度信息的提取,使硅酸盐矿物亚类中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区分提取的精确性得以提高。本文对甘肃北山柳园工作区进行了基于发射率光谱特征的层状硅酸盐蚀变矿物提取实验。通过分析从图像获取的端元光谱曲线特征,并与ASU光谱库标准光谱曲线进行对比,确定目标端元,成功区分出了绿泥石、高岭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经野外实地验证后,确认所提取信息精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50.
田宵  汪明军  张伟 《中国地震》2021,37(2):309-321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监测水力压裂过程、评价压裂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地面监测,P波极性能够直接、快速地反演震源机制,同时极性校正能够提高绕射叠加定位方法的成像精度。因此,准确而迅速地确定P波极性对地面微地震实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算法,具有强大的特征学习与分类能力,可用来确定微地震事件的P波极性。地面监测多采用星型、网格型等规则观测系统,本文使用目标道及其相邻检波器记录作为输入样本,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多道P波极性分类网络模型。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相比于单道记录的网络模型,多道的网络模型能够将目标道与相邻道相结合来预测目标道的极性,提高规则观测系统下地面微地震P波极性分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