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金沙江下段河槽地貌特征与地貌过程*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金沙江河谷地貌调查与水利工程选址勘察地质资料,根据河槽纵剖面与18个河谷横剖面的资料以及攀枝花金江河段、会理鱼鲊河段、元谋龙街河段、禄劝凹嘎河段的阶地调查结果,对金沙江下段河槽地貌进行了初步分析,金沙江下段的河谷为典型的深切"V"形河谷,在虎跳峡、乌东德、白鹤滩峡谷段河槽比降发生明显变化。根据河谷阶地下切幅度与形成时代,以T3阶地计算金沙江下段河槽平均下切速率达到0.71~1.18m/ka,以T2阶地计算金沙江下段河槽平均下切速率为0.75~1.36m/ka,因此,近十几万年来,金沙江下段河谷平均下切速率达到0.9~1.0m/ka。现代金沙江河槽底部均堆积了一定厚度的冲积-崩积物覆盖层,最厚的石鼓剖面河床底部冲积物盖层达到173m,一般河段堆积物盖层均达10m以上。金沙江河槽的迁移是河槽下切过程与岸坡崩塌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原河槽崩塌阻塞,河槽被动迁移或原河槽改道下切,形成古河槽-离堆山-新河槽的地貌组合,以及河槽侧向迁移3种模式。  相似文献   
72.
Using the mesoscale model MM5, the development of initial condition uncertainties at different scales and amplitud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mesoscale predictability of the "0185" Shanghai heavy precipitation event a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globe model analyses lead to large variations in the simulated location and strength of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the scales and amplitudes of the initial condition perturbation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model error growth. The power spectrum evolution of the difference total energy (DTE) between a control simulation and a sensitivity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e error growth saturates after 12 h, which is the predictable time limit of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event. The power spectrum evolution of the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sensitivity simulations suggests a loss of the mesoscale predictability for precipitation systems of scales smaller than 300 kin, i.e., the predictable space for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event is beyond 300 km.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initial uncertainties at larger scales and amplitudes generally result in larger forecast divergence than the uncertainties at smaller scales and amplitudes. The predictable forecasting time and space can be expanded (e.g., from 12 to 15 h, and from beyond 300 kin to beyond 200 km) under properly prescribed initial perturbations at smaller scales and amplitudes.  相似文献   
73.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层建筑,以及智能建筑物的防雷很重视,具体的防雷措施也做的很到位.但相对于一些古建筑物来说,特别是砖木,砖石结构建筑,在防雷方面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阶段能够大量保存的砖木、砖石结构建筑大部分都是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民居、石刻等文物,因此对这些建筑的防雷措施应该更加重视.本文做了关于砖木、砖石结构建筑闪电分流系数研究,仅供参考,希望对砖木、砖石建筑物雷电防护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气象探空数据动态比对中误差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空动态数据比对中,需要同时考虑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采用多个探空仪同球比对施放的方法,从相对系统误差、标准偏差等方面,对被试探空仪进行比对评估,同时采取误差分离方法,计算被试探空仪的随机误差。考虑高空温度在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不同变化趋势,采取细化分层方式进行计算,以反映大气特性。  相似文献   
75.
官伟  徐怀民  李涵  程磊  马永辉 《现代地质》2019,33(2):401-411
永1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昌吉凹陷,中晚侏罗世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在盆地腹部形成车莫隆起带,使得下伏西山窑组地层受到超覆、削蚀,形成了一系列岩性、地层及复合油气藏。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不整合体的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故对不整合结构进行了三级层次划分:一级为盖层和不整合体层;二级将不整合体层分为上覆层、不整合层及下伏层;三级是成藏要素级,包括运聚层、隔挡层、风化黏土层和风化淋滤带。借助测井资料,运用岩性、物性、岩石学特征等分析不整合体纵向结构,研究区不整合体三级结构发育完整。地震资料结合测井资料,通过自然伽马反演明确不整合体结构层中运聚层和隔挡层的展布。风化淋滤带厚度自高部位向凹陷方向逐渐减薄,风化黏土层反之,二者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不整合体的结构控制了本区最重要的两类储盖组合,分别是不整合体上覆层-不整合体盖层的储盖组合及不整合体下伏层-风化黏土层的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76.
德国马普研究所海气耦合摸式ECHAM4/OPYC3对东亚地区2 m温度年循环的模拟尽管有一些偏差,但还是相当成功的.其模拟的东亚夏季风偏弱,而冬季风偏强,此偏差可能与2 m温度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模拟偏差有关.该模式模拟的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偏弱,这与上述夏季风环流的模拟结果是一致的.该模式较好地抓住了华北地区经向环流和降水量的年循环特征.利用最新的温室气体和SO2排放方案,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方案特别报告(SRES)的A2和B2方案,通过该模式111年的积分结果讨论了东亚季风气候在21世纪后30年中的变化,其主要结果为:全球变暖导致夏季海陆温差增大和冬季海陆温差减弱,进而使东亚季风环流在夏季加强,冬季减弱.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强,而后者的增强更为显著,使得东亚季风区的夏季多雨区向北延伸;东亚季风区9月份的降水量在两个方案中都显著增加,说明在全球变暖条件下东亚季风区的多雨季节将延迟一个月.  相似文献   
77.
78.
山东沂源土门地区的岩溶形态组合类型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忠诚  翁金桃 《中国岩溶》1992,11(4):356-365
山东沂源土门地区具有三种岩溶形态组合类型,其形态、分布和发育的地质年代明显不同。结合区域地质发展史初岩溶相关沉积物的测年研究,揭示它们分别形成于晚第三纪以后的仰平期、早更新世中期以后的土门期和晚更新世以来的临城期。其相应的岩溶环境在气候和水文网两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气候环境由晚第三纪的湿热→更新世的冷干与暖湿交替变化→向现代的半湿润一半干早环境变迁;河流水文网则由无→有→越来越清楚,使岩溶区能够获得越来越集中的外源水补给。   相似文献   
79.
翁成敏  张爱云 《现代地质》1994,8(1):100-106
X射线衍射分析法适宜于分析有机显微组分的芳环层的层状结构。有机质的芳环层结构与其类型和演化程度有关。表征有机质芳环层的层状结构的主要参数:高度Lc、宽度La、网面间距dhk1和芳环层层数可作为油气勘探中判断源岩性质、类型、演化程度与生烃潜力的依据。文章还对参数的变化与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0.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发育史及岩溶环境变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地壳运动所遗留的地貌形态,本区可划分为古生代和新生代二个岩溶发育期。由于本区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岩溶发育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继承性。据此,新生代岩溶发育期又可划分为三个亚期:早第三纪岩溶发育亚期、晚第三纪岩溶发育亚期、第四纪岩溶发育亚期。本文根据不同时期形成的岩溶形态组合特征、洞穴化学沉积物和碎屑沉积物及具有代表性的洞外沉积物的性状、所含化石、孢粉组合、粘土矿物和重矿物组合及其化学成分和扫描电镜分析、稳定同位素和古地磁测定以及大量的测年资料,综合研究了本区晚第三纪以来的岩溶形成环境及其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