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229篇
地球物理   191篇
地质学   414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于LZU0025高分辨率格点数据集,对1951—2012年中国区域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年平均气温自1980年开始显著增暖,年降水量在1960年出现由湿润到干燥的突变。中国的整体降水量变化趋势不如气温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中国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为0.26℃/(10a),局部的最大增温趋势超过0.6℃/(10a);中国年降水量减少趋势为6.7 mm/(10a),局部地区的降水减少趋势超过了30 mm/(10a),而有些地区的降水增加趋势却可达30 mm/(10a)。大兴安岭—黄土高原西北缘—黄河长江上游以北—冈底斯山脉东部为大致的平均400 mm等降水量线,可用于划分中国的半干旱与半湿润区。1951—2010年中国400 mm等降水量线位置的年代际变化情况复杂,但总体呈现不断南移的趋势,表明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92.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hydrology of Baiyangdian Lake,China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Baiyangdian Lake is the biggest natural freshwater wetland in North China Plain. It provides important ecosystem services such as water regulation and supply, reed production 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Baiyangdian Lake, however, was threatened by lack of freshwater in recent decades. In this paper, the hydrological changes of the lake were quantified using historical data of water level and groundwater table, and satellite images.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level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revealed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of water level in the lake. Water level and groundwater table of Baiyangdian Lake decreased rapidly, caused by the great increase of water withdrawal and consumption due t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basin. In particular,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expansion of irrigated agriculture were two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decline of water level and groundwater table. While precipit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level, it has less impact on water level and groundwater table than human activities. The diversion of water to the lake raised the water level temporarily and had significant benefits on the wetland ecosystem. The best way to solve ecological problems of Baiyangdian Lake, however, is to control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ontrol land use conversion and improve water use efficiency at the basin scale.  相似文献   
993.
Influenceoflongperiodseismicwavesin┐ducedbytheTaiwanlargeearthquakeonShanghaiareaKUN-YUANZHUANG(庄昆元)YONG-LINXU(徐永林)JIAN-WENS...  相似文献   
994.
庄建敏 《气象》1995,21(8):39-43
用于T63数值预报产品输出的图形系统是一个具有资料获取,数据建筑,数值内插,等值线求算,平滑,图形显示和人工干预等多种功能的实时业务系统,该系统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产品内容丰富,图形分析质量高,速度快,实时性强,是进行天气预报和数值预报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95.
贵州六枝、水城煤田晚二叠世煤的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六枝和水城煤田 10个煤矿主要可采煤层的 45个煤样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系统研究 ,概括了这两个煤田煤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丰度和分布特征 ;阐述了煤中微量元素的亲合性。这两个煤田煤中的全硫含量在受海水影响的煤层中较高 (最高达 7.5 % ) ,而在非海水影响的煤层中较低 ( 0 .3% )。六枝煤田的全硫含量明显高于水城煤田。Ca-Mn-Ge的平均含量在六枝煤田较低 ,而在水城煤田相对较高。在这两个煤田和不同的煤层之间 ,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较小。与世界烟煤中一般含量范围相比 ,这两个煤田的特征是 Mn,V,Cu,L i,Zr,Nb,Ta,Hf,T1,Th和 U的含量相对高。  相似文献   
996.
By considering two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G. I. Taylor (1921) for dispersion in homogeneous turbulence, we derive a quantitative upper limit for the timestep dt to be used in the stochastic Lagrangian model; a more severe upper limit will probably exist in inhomogeneous turbulence. For practical purposes, there is no lower limit to the timestep.  相似文献   
997.
中国西部干旱地区晴天散射辐射与大气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尧奇  顾林康 《高原气象》1989,8(2):174-180
本文整理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不同拔海高度和不同地理景观的四个日射站(西藏那曲、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民勤)的多年观测资料,得到晴天散射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经验关系。并计算了纬度28—50°,间隔2°的晴天散射辐射月总量。  相似文献   
998.
999.
新疆东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沿富蕴—二台—苏古泉—七角井—沙泉子—柳园—阿克塞对奥陶系—上第三系进行古地磁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建立了北准噶尔地片和东准噶尔地片极移曲线,认为准噶尔洋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在二叠纪闭合。这两个地片在早古生代是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位于30°S左右,泥盆纪拉开距离达1000km,其北边的地片位移于20°—30°N左右,早古生代晚期到晚古生代早期是地块快速北向移动时期;(2)获得了七角井、沙泉子和柳园地区石炭、二叠纪古地磁极位置及古纬度,其中的柳园、沙泉子地区极点位置明显与准噶尔不一致,而与哈萨克斯坦西天山(伊犁地块)、塔城地块、吐哈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及华北地块等古地磁极接近,说明这些地块在晚古生代已处于南、北大陆之间,成为独立的中间地体;(3)通过新疆东部和北部晚古生代到早第三纪古地磁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东亚地区从中生代开始南向移动的存在;(4)准噶尔地块在晚古生代处于30°—35°N的古纬度区,准噶尔洋主要为近EW向拉开,如果存在SN向移动,其相对移动距离也不会超过1500km。(b)从晚古生代以来的北方大陆块体构造演化模式来看,准噶尔地块大致遵循了北方大陆块体统一的构造演化规律,说明准噶尔地块是北方大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综述了电位溶出分析法十几年来在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发展及其作用,各种工作电极优点及其局限性,各种氧化剂的特点,列出了一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