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94篇
  免费   3256篇
  国内免费   4417篇
测绘学   1446篇
大气科学   3082篇
地球物理   4076篇
地质学   8968篇
海洋学   2262篇
天文学   627篇
综合类   1677篇
自然地理   2129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935篇
  2021年   1019篇
  2020年   879篇
  2019年   1014篇
  2018年   1098篇
  2017年   959篇
  2016年   1013篇
  2015年   924篇
  2014年   1110篇
  2013年   1095篇
  2012年   1089篇
  2011年   1101篇
  2010年   1083篇
  2009年   994篇
  2008年   895篇
  2007年   802篇
  2006年   678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404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641篇
  1998年   517篇
  1997年   470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366篇
  1994年   357篇
  1993年   302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5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对1999年6月采自冲绳海槽北部的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底栖有孔虫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属种多为中外陆架和上部陆坡常见底栖有孔虫,其中Cibicides pseudoungerianus在研究区域内广泛分布。底栖有孔虫群落明显受研究区水团的制约,该区底栖有孔虫Q型因子分析反映的4个组合分别对应不同的水团影响:组合1以Cibicides pseudoungerianus、Uvigerina sp.、Ammonia ketienziensis、Textularia pseudocarinata为主,代表陆架混合水团影响环境;组合2以Uvigerina peregrina、Beregrina、Bulimina mexicana、Bulimina submarginata、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为主,代表黑潮暖流中层水影响下的环境;组合3以喜营养分子Bulimina marginata和Bolivina robusta为主,代表冷涡沉积和上升流沉积区的环境;组合4以Cibicides pseudoungerianus、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为主,代表了对马暖流水团影响下的环境,其中水团的氧含量水平和营养状况是影响底栖有孔虫组合变化的主要因素。底栖有孔虫的丰度从西往东依次出现两个丰度高值带,一个位于研究区西部100—140m水深的陆架区,另一个位于400—600m水深的上陆坡,后者可能反映了冲绳海槽大陆坡普遍发育的陆坡上升流现象。  相似文献   
112.
魁蚶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测定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是蚶科贝类的一种大型经济种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及俄罗斯东南部沿海。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和山东沿海,生活在3~50m(多为20~3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但但有有关关其其自自然然群群体体的的遗遗传传变变异异及及群群体体间间遗遗传传分分化化等等方方面面的的研研究究不不多多 ;;同同时时,,作作者者和和日日本本研研究究者者发发现现,,中中国国、、韩韩国国和和日日本本魁魁蚶蚶群群体体在在形形态态和…  相似文献   
113.
由青岛海洋大学牵头,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信息技术总站、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单位参加并共同完成的“中国沿海现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获得重要成果。 该项成果是以青岛海洋大学陈宗镛教授为首的专家  相似文献   
114.
该文分别选用不同浓度的海螺酶 ;葡萄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氯化钠 5种渗透剂 ;维生素 C和甘露醇 2种抗氧化剂 ;对条斑紫菜酶解单细胞的成活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用浓度为 10 %的海螺酶酶解条斑紫菜 ,成活率最高 ;选用 2 mol/ L葡萄糖作渗透剂 ,效果最好 ,成活率达85.2 % ;加入抗氧化剂对细胞成活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5.
低围压水平下砂的排水行为(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干样沉降法制备样品 ,选用静三轴仪对松砂和密砂样在 10 k Pa至 10 0 k Pa的低围压下的排水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对实验结果作了橡皮膜校正 ,在围压为 10 k Pa的密砂实验中 ,轴向应力的校正值可达到 12 %。实验研究表明低围压下松砂的剪胀性非常明显 ,且存在剪应力极值 ;围压越低 ,松砂和密砂的剪应力极值越小 ,达到最大剪应力所对应的剪应变越小。同时还表明低围压范围内相对密度不同 ,砂的应力应变特性不同 ;此外 ,低围压下砂的内摩擦角高于高围压下的值 ,从而在工程上应重视低围压水平下砂土工程参数的合理选取  相似文献   
116.
I\rnooUcrIoxThe drpdric fish species cor-npositlon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1n the study of fish ecologyand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ln fishery preduction and roouLrces rnanagement. Lin(l988) and Zhang (1994 and l995) have studied the simi1drities of mpulation COtwsition ofame s1ngle species of different yea-rs including hairtail Trichuras haumee and yellDw cndertwinena cmi. But no rePOrt is available on the discridrination of the sidrildrities amongmuLlt1pl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相似文献   
117.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测定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5个站位的从表层至150 m水深的不同层位水样中溶解态和颗粒态234Th,238U的放射性比活度以及颗粒有机碳.利用234Th/238U在上层水体中的不平衡,计算了南极普里兹湾上层水体中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和输出通量.结果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上层水体中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总体趋向减小,并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低值,分别为1~8和29~48 d,而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输出通量则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大值,分别为21~38和26~39 dpm/(m3·d).运用箱型清除模式,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了各水柱中从真光层底部输出的POC通量,平均值分别达到104.7 mmol/(m2·d)(E法)和120.6 mmol/(m2·d)(B法),表明南极普里兹湾夏季存在很高的新生产力,它将会对该海域碳的生物泵过程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8.
The effects on ethoxyresorufin O-deethylase (EROD), NADPH-cytochrome c reductase and NADH cytochrorne b5 reductase activities of digestive gland in Meretrix meretrix exposed to tributyltin (TBT) at environmental levels (0.1,1.0,10.0 ng/dm as stannum concentration),in experimental condition, were evaluated. The EROD, NADH cytochrorne b5 reductase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fter exposure to 10.0 ng/dm^3 TBT for 8 and 20 d, the NADPH cytochrorne c reductase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fter exposure to 0.1,1.0 and 10.0 ng/dm TBT for 8 d and to 1.0 and 10.0 ng/dm for 20 d, as compared with the matched control, while NADH cytochrorne b5 reductases and NADPH cytochrome c reductase activities were induced after exposure to 10.0 ng/dm^3 TBT for 2 d. The EROD activity in the 10 ng/dm^3 group,and the NADH cytochrome b5 reductases activities in 1.0 and 10.0 ng/dm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duced when transferred to clean recovery tanks for 7 d. The three enzymic activities in the clams exposed to TBT were recovered to the level corresponding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ansfer to clean recovery tanks for 20 d. NADPH cytochrome c reductase activity in Meretrix meretrix seems to be more sensitive to exposure of TBT than that of the EROD and NADH cytochrome b5 reductas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duction and inhibition by TBT to the monooxygenase system enzymic activity in Meretrix meretrix would simultaneously exist. The enzymic activities were inhibited by exposure for a long tim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hibition of the monooxygenase system should be an indication of the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of TBT for a long time.  相似文献   
119.
Litt等[1]1989年在心肌肌动蛋白的基因内扩增了一种2核苷酸重复并创造了"微卫"(microsatellite)这个名词.后来,Edward等[2]称微卫星为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现在人们一般把微卫星定义为1~6 bp 基元组成的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120.
生物制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世界上利用的能源90%以上都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随着人类不断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它将会逐渐枯竭, 且其燃烧形成的产物(如CO2和SO2等)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如温室效应和酸雨), 也有害于人类健康。因此, 人类正面临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为满足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我们必须寻找环保型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 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氢能将有可能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氢能具有许多优点:①氢能燃烧时只生成水, 不产生任何污染物, 甚至连CO2也不会产生, 实现真正的“零污染” 和“零排放”;②氢能的能量密度高, 放热高达122 kJ/g, 是焦炭放热的4.5倍, 汽油的2.68倍;③氢能可经济有效的输送和储存, 可以利用已有的天然气管道输送, 输送成本低, 甚至优于输电, 因为输送氢能不会产生如电能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损耗;氢能的存储也比较简便, 其中储氢合金材料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储氢方法, 该方法储氢能力强、运输方便、操作容易, 且安全可靠。在利用储氢合金进行储氢时, 还可用以进行制冷或采暖(Kulkova et al., 2006), 因为储氢材料在吸氢时放热, 在放氢时吸热。正因为氢能具有如此多的优点, 许多大的跨国公司开始对制氢技术高度关注, 如主要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对开发以氢能作为燃料的汽车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宝马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以氢能为能源的汽车, 宝马公司现在已拥有了时速达240km的氢能汽车(Munro,2003)。同时, 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院所的科学家们对氢能的制备方法、制氢机制以及提高产氢量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