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至鄂尔多斯地块沿玛沁—兰州—靖边剖面进行62个测点的大地电磁观测,采用Robust技术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张量阻抗分解.分析了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区域走向.采用RRI二维反演技术进行了资料的反演解释,二维剖面的电性结构显示:(1)玛沁断裂带、兰州深断裂带、马家滩—大水坑断裂带将剖面分为4个电性区块:巴颜喀拉地块、秦祁地块、边界带和鄂尔多斯地块.(2)区块1、2和4的地壳电性结构有类似特点:上地壳为高阻层,下地壳上部为低阻带,下地壳下部到上地幔电阻率随深度逐渐升高.区块3电性成层性差、结构复杂,是现今构造活动较强烈的地区.(3)玛沁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和罗山—云雾山断裂带为较陡立的超壳断裂带;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为壳内断裂带.  相似文献   
162.
2006年夏季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6年夏季广东、海南、广西近海的海洋水文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QuikSCAT风场资料分析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的空间结构特征, 探讨风场、风应力旋度对上升流的影响以及上升流区水温、海流、海平面对上升流的响应。结果表明: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区并非相互独立, 从10 m层以下已经连成一片。琼东沿岸上升流主要由夏季西南季风驱动而产生, 风应力旋度也有一定贡献。琼东沿岸上升流的强度比粤西强。琼东沿岸海域的上层海水(18 m以浅)以离岸运动为主, 中下层海水以向岸运动为主。上层的离岸流速大于中下层的向岸流速。琼东沿岸的上升流现象是间歇性的, 与沿岸风速强弱有关。琼东沿岸海域海平面的升降与上升流的强弱有良好的关系, 上升流的强弱滞后于海平面的升降约1~2 d。  相似文献   
163.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SO and the extratropical stratospheric variabil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s examined. In general, there exist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NSO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polar vortex, but the maximum correlation is found in the next winter season after the mature phase of ENSO event, rather than in the concurrent winter. Specifically, the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 tends to be anomalously warmer and weaker in both the concurrent and the next winter season following a warm ENSO event, and vice versa. However, the polar anomalies in the next winter are much stronger and with a deeper vertical structure than that in the concurrent winter. Our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he delayed stratospheric response to ENSO is characterized with poleward and downward propagation of temperature anomalies, suggesting an ENSO-induce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global mass circulation in the stratosphere. Particularly, in response to the growing of a warm ENSO event, there exist warm temperature and positive isentropic mass anomalies in the midlatitude stratosphere since the preceding summer. The presence of an anomalous wavenumber-1 in the concurrent winter, associated with an anomalous Aleutian high, results in a poleward extension of warm anomalies into the polar region, and thus a weaker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 However, the midlatitude warm temperature and positive isentropic mass anomalies persist throughout the concurrent winter till the end of the next summe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current winter, the strengthening of poleward heat transport by an anomalous wavenumber-2 in the next winter results in a much warmer and weaker polar vortex accompanied with a colder midlatitude stratosphere.  相似文献   
164.
基于华北地区2009~2013年半年尺度重力复测资料,利用扣除半年和年周期获得的重力年变率反演计算华北地区地下物质密度变化。结果显示,华北地区总体上呈现东、西两侧的山西地区和渤海湾盆地为负变化,中间地带的华北平原表现为正变化,揭示了华北平原中下地壳因两侧膨胀和岩石圈热物质上涌而使物质处于压缩状态。  相似文献   
165.
盾构施工与波浪荷载耦合作用后软土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波浪循环荷载作用和盾构穿越海堤过程中的施工扰动对下卧软黏土地基的弱化效应问题,研究了盾构施工与波浪荷载耦合作用后海洋软土的强度和刚度变化规律。通过逐步降围压的方式模拟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损失所引起的应力释放,循环加载3 000次模拟波浪荷载长期作用,开展了波浪和盾构施工耦合作用后的软土空心圆柱扭剪不排水剪切单元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 在盾构施工与波浪荷载耦合作用下,软黏土的强度和刚度均随围压变大而增强,在同一围压下,二者均随波浪循环次数和土体损失率(δ)的增大而减小。(2) 在相同的波浪循环剪切次数下,软黏土初始切线模量随δ的增加而呈线性递减趋势,而软黏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δ的增加而呈现非线性减小。波浪和盾构施工耦合作用后软黏土的强度和刚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衰减,二者耦合扰动作用对软黏土的弱化效应在实际工程中应充分重视。此研究对探讨复杂扰动条件下海洋结构性软土力学特性规律,丰富和发展扰动状态下结构性软土的计算理论,以及对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6.
本文阐述了旋冲螺杆钻具的结构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该工具可以将冲击破岩和PDC钻头剪切破岩相结合,集合冲击钻井和螺杆钻井的各自优势,改善钻头的工作状态,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该工具降低钻具摩阻,应用于定向井可以提高定向钻井效率。该工具冲击力与钻压成正相关关系,冲击频率与马达转速成正比。φ178 mm旋冲螺杆钻具分别在临盘油田直井和定向井进行了试验应用,复合钻进机械钻速与邻井相比提高了22.1%~41.8%,滑动钻进机械钻速同比提高了51.1%,对加快油田勘探开发速度、降低钻井成本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7.
我国棉花主产省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2-1998年平均,我国12个棉花主产省(区)的粮棉单产比和植棉相对效益分别为1.94-7.24和0.95-5.41,经统计分析,这一单产比和相对效益每上升1,一个省1999年与1992年棉花产量之比就分别下降34.0个百分点、上升48.3个百分比,据此比较优势分析,在1999年我国棉花总产下调的形势下,甘肃、新疆宜保持原有产量水平、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四川5省宜适当下调,而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5省则宜酌情处理。基于近期国际棉花市场形势的变化,作者认为,与其它省份一样,2001年甘肃、新疆的棉花产量也有较大的上调空间。  相似文献   
168.
该文利用中尺度客观分析资料,对θ坐标系下Ri数倾向方程中的非湍流变形强迫场进行了诊断分析,以揭示晴空湍流(CAT)对大尺度和中尺度动力强迫过程的响应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晴空湍流往往出现在对流层高层或高空急流附近。在层结稳定的高层大气薄层中,Ri数较小的空气微团遇有较强的非湍流变形强迫场时,由于动力强迫和Ri的耦合作用,往往导致晴空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9.
基于目前计算机地图制作与出版的主要生产模式,文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地图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亟需补充和研究解决的内容,并着重讨论了计算机平台地图印前质量控制的新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0.
中国夕阳产业地域划分及其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国平  玄兆辉  李方 《地理学报》2002,57(4):469-478
结合国外关于夕阳产业地域的研究以及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夕阳产业地域的4大典型特征,分别为区域内产业结构失调,区域主导产业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末期,曾经持续繁荣,但现在正在衰退,区域内居民生活水平低且社会问题比较严重。结合数据的可获取性,确立了划分中国夕阳产业地域的4项标准及12项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评分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以省级地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我国省级地域单元的5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为夕阳产业地域,弱夕阳产业地域,未实现工业化地域,正常发展地域以及快速发展地域。黑龙江,山西,辽宁,吉林4省是目前这一研究层面上的夕阳产业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