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9篇
  免费   999篇
  国内免费   1272篇
测绘学   543篇
大气科学   562篇
地球物理   752篇
地质学   2347篇
海洋学   569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272篇
自然地理   50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6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非平稳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构建及中国未来干旱时空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庆志  孙鹏  张强  姚蕊 《地理学报》2020,75(7):1465-1482
旱灾是一种致灾因子与成害机理均非常复杂的自然灾害,也是目前对其检测与风险防御最为困难的自然灾害种类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干旱的变化逐渐趋于非平稳化,水文气象序列的非平稳性已有广泛研究,但在干旱检测指标中却鲜有考虑。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非平稳性理论,构建非平稳性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NSPEI)并进行适用性评价,利用NSPEI评估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气象干旱时空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 非平稳性站点集中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三角地区、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NSPEI拟合最优的站点占中国气象站点的88%(2177个站点)。② SPEI对温度较为敏感,在评估未来干旱变化时会高估干旱强度和持续时间性,而NSPEI能够克服这一弱点,较SPEI可更好的检测中国气象干旱,且能很好的刻画中国未来干旱变化。③ 低、高排放情景下中国北方干旱加剧,南方呈湿润化趋势;中排放情景下中国北方湿润化趋势明显,而中国南方则呈干旱化。基于NSPEI干旱检测结果,中高排放情景下中国未来极端干湿历时与发生频率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2.
姚海静  韩高尚  高迎莉 《海洋科学》2020,44(10):133-142
疫苗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并改善免疫者免疫力的生物制剂。疫苗能刺激免疫者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免疫者的抗病能力,达到免疫保护的效果。浸泡免疫是鱼类特有的免疫接种方法,该方法能简化人工操作、减少工作强度、降低鱼体应激、刺激鱼体的黏膜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免疫工作。正确的疫苗使用有助于提高疫苗的效果。作者对鱼类黏膜免疫机制、鱼类疫苗浸泡免疫方式、浸泡免疫策略优化的方法、浸泡免疫面临的问题以及浸泡免疫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鱼类病害防治和鱼体免疫增强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3.
饮食地理文化作为地域文化中最具地方特色的重要元素,在现代人口大规模流动背景下呈现出全新的多样化局面,而基于传统认知的“南甜北咸”的地域分异已然不能代表中国现代食甜分布的空间特征。因此,本文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我国大陆31个省会城市共计约2000万条美食消费数据,从传统类菜品、主食类菜品、饮料类和甜品类菜品4个方面计算城市食甜度,在ArcGIS、MySQL软件支持下,借助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探究我国现代食甜习惯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食甜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① 中国食甜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聚类分析评价参数R 2高达0.88,现代食甜习惯总体呈现“东高北中,西微内低”的包围式格局;② 从整体抑或局部角度,在1%显著性水平上莫兰指数均为正,中国食甜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形成特色鲜明的3个地理集聚区,即以苏浙沪闽为主的东南沿海高甜集聚区,以渝黔川为主的西南内陆低甜集聚区和以陕宁为主的西北内陆低甜集聚区;③ 构建了中国现代食甜习惯分布影响因素模型,其拟合精度为0.82,分析结果显示降水、湿度、气温等气象要素及地理位置是影响现代我国食甜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实景地图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旅游景点、宾馆、银行、政府服务中心等的空间位置查询、服务内容介绍等。实景地图的生产方法、生产流程有多种多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利用轻型无人机航空摄影系统实现三维全景地图生产,生产方式方便、高效且质量较好。该文介绍了生产三维实景地图的无人机系统及三维实景地图生产方法与过程,通过采用无人机系统实景地图的生产实例,讲述了实景地图应用现状、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海洋远程快速检测氰化物的检测方法,设计了一体化检测装置,未来可搭载到无人艇上实现自动快速检测。针对最佳检测条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得到最佳检测条件:对于100 mL的待测样品,加入酒石酸固体1.5 g;用1~2滴浓度为150 g/L的碳酸钠溶液浸润苦味酸试纸;加热温度80℃,加热时间10min。在最佳检测条件下,检测检出限达0.3mg/L。该方法实现了适用于海水氰化钠的远程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无需人员进入污染现场,安全性高。可广泛用于海洋危化品泄漏、湖泊污染、现场应急筛选等场合的水体样品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6.
宇宙线发现百年以来,宇宙线起源仍然是一个谜.研究宇宙线起源主要在甚高能(VHE)伽马射线天文学和宇宙线物理学两个领域交叉展开.新一代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拥有高海拔、全天候和大规模优势,利用多种探测手段对宇宙线开展联合观测,大幅提升对伽马射线和宇宙线的鉴别能力. LHAASO将开展全天区伽马源扫描搜索以大量发现新伽马源,将获得30 TeV以上伽马射线探测的最高灵敏度,将在宽达5个数量级的能量范围内精确测量宇宙线分成份能谱,为揭开宇宙线起源谜团给出重要判据.系统介绍了LHAASO的探测器结构、性能优势和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7.
为解决森林分布不连续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多时间尺度特征的定量评价问题,根据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特点,提出了反映森林斑块空间分布的水文响应单元划分方法,以及基于水量平衡法的森林不连续分布流域森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以东南沿海的晋江流域为例,构建了2006年土地利用条件下的日时间步长SWAT模型,统计分析了2002—2010年降水条件下森林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构建的晋江流域SWAT模型精度较高,面积阈值为零生成的水文响应单元比较准确地反映流域森林斑块分布,提出的森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适用于森林空间分布不连续流域森林水源涵养量的多时间尺度分析,为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② 晋江流域森林水源年涵养量271.41~565.25 mm;月涵养量-29.15~154.59 mm;日尺度的极端降水期皆为正值,极端枯水期都为负值。表明年际之间不存在森林水源涵养的蓄丰补枯调节作用,但在年内的部分月份得到体现,而日尺度的森林蓄丰补枯功能充分发挥。从而揭示了不同时间尺度森林水源涵养量及其蓄丰补枯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8.
Shell-boring species Polydora brevipalpa Zachs, 1933 is redescrib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molecular approach for future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Genetic distanc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interspecific polydorid variation(16.7%–25.6%) was at least 15 times higher than the intraspecific one(0.2%–0.9%) based on the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1) gene sequences of polydorids. However, 18 S rDNA variation pattern demonstrated a rather narrow barcoding gap, with the interspecific polydorid variation(0.5%–5.6%) being very close to the intraspecific one(0.0%–0.4%). As such, the CO1 gene exhibited better DNA barcode for identification of polydorids than the 18 S rDNA gene because of the su ciently large barcoding gaps.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results based on CO1 gene sequences showed that most variations in sequences(97.79%) lay within groups of adult worms and egg capsules rather than between them. This indicated that egg capsules from 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1793) in Ningbo and Nantong were related to the adult worms from Patinopecten yessoensis(Jay, 1857) in Dalian, and both of them belonged to P. brevipalpa. This result was further supported by parsimony network analysis, which showed that egg capsules collected from dif ferent localities and adult worms shared a single haplotype. This study was the first to report both P. brevipalpa infestation on C. gigas and to utilise the known CO1 sequences of the adult polydorids to validate morphologically unidentified egg capsules or early larvae. P. brevipalpa was most possibly brought to Chinese waters through transportation of Pa. yessoensis brood stock from Japan.  相似文献   
109.
2008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通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2008年4至5月在南海西沙永兴岛进行的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和NCEP资料,应用COARE3.0通量算法计算了海气通量,分析了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天气变化特点和海气通量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响应。结果表明:2008年南海季风首先于5月第1候在南海南部爆发,受热带气旋等因素的影响,北部海区季风爆发推迟到5月18日。季风爆发和热带气旋活动对西沙海域的风速和海气通量影响较大,其中热带气旋的影响更强烈。热带气旋来临之前,潜热通量、感热通量以及动量通量均较小;在气旋活动及此后的季风爆发时期,大风使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显著增强,感热通量则在降水期间变化明显;动量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热带气旋活动期间,其在此过程中的均值是观测初期均值的3倍以上。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潜热通量明显大于感热通量,后者是前者的16∶1。不同类型天气过程中,潜热通量的日变化相似,而感热通量的日变化有差异。湍流交换系数与风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0.
选取胡安·德富卡洋脊(Juan de Fuca Ridge,JDFR)因代沃(Endeavour)段的17个热液黑烟囱体样品对其中的硫同位素进行分析测定,讨论了因代沃段热液活动区内黑烟囱体成矿的物质来源、将硫同位素数据与已发表的热液流体及硫化物数据耦合,并结合前人的成果得到如下认识:(1)因代沃段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其他无沉积物覆盖的洋脊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相似,然而其相比于南胡安·德富卡洋脊(South Juan de Fuca Ridge,SJFR)硫化物亏损重同位素;(2)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如果SJFR硫化物的硫全部来自基底玄武岩的淋洗与海水中的硫酸盐,那么因代沃段硫化物的硫可能有1%~3%来自沉积物的贡献,故提出因代沃段成矿系统中的硫来源主要来自基底玄武岩,同时伴随有少量海水硫酸盐来源及沉积物来源的硫加入;(3)将硫同位素数据与已发表的热液流体及硫化物数据进行耦合发现热液流体中的沉积物信号与硫化物中的硫可能来自不同的源,并提出沉积物端元可能位于下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