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8篇
  免费   1154篇
  国内免费   1762篇
测绘学   713篇
大气科学   548篇
地球物理   935篇
地质学   2792篇
海洋学   754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290篇
自然地理   57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1934年   2篇
  1928年   3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本文采用液压阻尼系统(HDS)控制立式圆柱钢制储罐的地震反应,建立了安装HDS储罐的力学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从频域对安装HDS后储罐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HDS的减震效果和HDS和HDS参数对储罐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2.
就《规范》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时没限定持力层厚度这一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描述了各种地层组合关系时,总力与地基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13.
卫星图像中不同水体类型识别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特性的图像上,城市中大型建筑物、道路、河流、湖泊和其他人工地物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清晰可辨。针对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特点,文章以水体类型识别为例,从卫星数字图像目标地物波谱特征抽取入手,通过图像分类,将水体从背景中分离并予以识别,同时实现像素重组。在区域分割与边界跟踪基础上,对卫星图像进行水体形状特征的抽取与描述,实现不同水体类型的识别。  相似文献   
214.
本文从比较文化学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较全面、系统地分析比较了东西文化的诸多差异,侧重剖析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原因,评介了“东化”与“西化”之争的基本观点,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15.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降雨入渗产流点面转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袁建平  蒋定生 《地理科学》2001,21(3):262-266
在充分考虑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及地表结皮等影响因素在内的基础上 ,提出了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公式 :fm=fn×Sn/S×an×bn。以纸坊沟小流域为例 ,将实测的流域土壤入渗速率值 (点渗值 )利用上式进行转化 (面渗值 ) ,并与流域径流出口观测站由降雨径流观测值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出的面渗值进行对比 ,平均相对误差仅为 2 .42 %。初步得出流域土壤面渗率与不同治理度、年内 5~ 9月降雨总量间的单因子和复合因子高精度回归方程 ,为流域综合治理后的水资源量变化趋势提供一条量化途径  相似文献   
216.
Introduction of species evolutionary sequence into the quantitative biostratigraphy is a significant work, either for studying biologic evolution or for making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reconstructing geologic history. The quantitative biostratigraphy is to determine biostratigraphic event sequences by using probabilistic analysis. The evolutionary sequence systematics can efficiently ascertain species evolutionary sequences. Two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sequence of species-disappearance events: (1) species extinction events can be closed by last occurrence events using quantitative biostratigraphic analysis; (2) the duration of a species may be approximately replaced by the duration of its parent species. To combine these two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sequence of species disappearance is the best way up to now. A consulting standard sequence that consists of the speciation sequence of Permian waagenophylloid corals and the biostratigraphic event sequence of other important fossils in Permian is used as an example. The group spearman rank-correlation test is used to test the consulting standard sequence by comparing four types of calculations and two kinds of sequences and to find abnormal events. Based on the found abnormal events in the test, the consulting standard sequence is revised to deal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Sequences of speciation and species-disappearance, and species duration are determined. Application of species evolutionary sequence to quantitative biostratigraphy can larg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ostratigraphic event sequence. I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furthermore, event sequences have higher precision than range biozones.  相似文献   
217.
海阳所堆积辉长岩由橄长岩、橄榄辉长岩和辉长岩组成。在橄长岩和橄榄辉长岩中发育有典型的变质反应结构:主要为橄榄石与斜长石之间形成由斜方辉石、尖晶石、角闪石和石榴石等矿物组成的多期次次变边,并有三个不同世代变质矿物,早期Cpx+Opx+Spl,中期Amp,晚期Grt;期次是钛铁矿与斜长石之间形成石榴石次变边,相对比较简单,只有一个世代变质矿物,为Grt+Amp+Rut或Grt+Rut岩中石榴石是通过斜长石与角闪石或斜长石与钛铁矿之间的变质反应形成的,虽为峰值变质作用的产物,但变质反应的期次及类型不同导致了所形成石榴石的温度和压力有所不同。堆积辉长岩形成演化的温压计算表明,堆积辉长岩在经过近等压降温的岩浆作用之后的变质作用早期,仍为近等压降温,而晚期则表现为近等温升压。这一特殊的P-T演化可能反映了堆积辉长冷侵位与深俯冲特征。  相似文献   
218.
袁静  王乾泽 《矿物岩石》2001,21(1):43-47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埋深大于 30 0 0 m的深部碎屑岩储层普遍发育 2~ 4个次生孔隙带 ,Φ=10 %~ 30 % ,K=0 .1× 10 - 3μm2~ 30× 10 - 3μm2 ,为中孔低渗低孔低渗油气储层。综合有机质热演化过程、成岩作用和构造断裂等分析 ,认为东营凹陷埋深大于 30 0 0m碎屑岩地层中 ,第一、二个次生孔隙带埋深在 30 0 0 m~ 390 0 m之间 ,其形成主要与有机质成熟过程释放有机酸对长石等颗粒的溶解有密切关系 ,在深大断裂附近储层同时受到大气淡水的影响 ,而深陷带包裹于暗色泥岩中的浊积砂岩的次生孔隙发育情况还与泥质岩异常压力带有关 ;第三个次生孔隙带埋深一般为 390 0 m~ 430 0 m,主要成因于粘土矿物转化造成的还原环境 ,同时受到硫酸盐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这三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对储集油气有效。第四个孔隙发育带埋深在 470 0 m以下 ,主要是构造成因的微裂缝 ,较难成为有效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219.
周涛发  岳书仓  袁峰 《安徽地质》2001,11(2):131-139
本文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研究,论述了安徽月山矿田两类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演化及成矿流体输运扣化学反应扣成矿作用动力学过程。结论认为。月山矿田金属矿床成矿流体为具复杂演化历史的岩浆水或多成因水的混合,主要成矿阶段成矿热液均以岩浆水占绝对优势,两类矿床是同源岩浆热液系统在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下演化的产物,是成矿流体的等温输运反应及温度梯度输运反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0.
探讨了在吉林地区高层建筑中有关桩基规范执行及设计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对不同直径的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的对比 ,明确 2d与 4d的对比要求 ,即持力层厚度的保证比进入持力层深度更重要。针对通长配筋“一通到底”的设计给施工带来的不便及浪费提出了新的建议。通过实践给出“α”角的建议值 ,既能减小扩大桩头斜面上受到卸荷后侧土压力 ,又可减少施工时的坍方。最后对降水及护壁提出了结合实际地质情况的 4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