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8篇
  免费   3020篇
  国内免费   3926篇
测绘学   1202篇
大气科学   2953篇
地球物理   3942篇
地质学   8129篇
海洋学   2039篇
天文学   592篇
综合类   1605篇
自然地理   2012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855篇
  2021年   942篇
  2020年   825篇
  2019年   880篇
  2018年   1037篇
  2017年   886篇
  2016年   957篇
  2015年   826篇
  2014年   1024篇
  2013年   1008篇
  2012年   981篇
  2011年   1001篇
  2010年   990篇
  2009年   895篇
  2008年   817篇
  2007年   710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559篇
  2004年   435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622篇
  1998年   516篇
  1997年   469篇
  1996年   468篇
  1995年   363篇
  1994年   361篇
  1993年   304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41.
The summer distributions of plankton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heterotrophic and phtosynthetic bacteria, phtosynthetic and heterotrophic nanoflagellates, ciliate plankton, and microphytoplankt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areas of Lake Sihwa, divided by an artificial breakwater, located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Korea, in September 2003. The semienclosed, inner area was characterized by hyposaline surface water (<17 psu), and by low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oxygen (avg. 0.4 mg L1)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inorganic nutrients (nitrogenous nutrients >36 μM, phosphate <4 μM) in the bottom layer. Higher densities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 and nanoflagellates also occurred in the inner area than did in the outer area, while microphytoplankton (mainly diatoms) occurred abundantly in the outer area. A tiny tintinnid ciliate, Tintinnopsis nana, bloomed into more than 106 cells L1 at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inner area, while its abundance was much lower (103-104 cells L1) in the outer area of the breakwater. Ciliate abundance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heterotrophic bacteria (r = 0.886, p < 0.001) and heterotrophic flagellates (r = 0.962, p < 0.001), indicating that rich food availability may have led to theT. nana bloom.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breakwater causes the eutrophic environment in artificial lakes with limited flushing of enriched water and develops into abundant bacteria, nanoflagellates, and ciliates.  相似文献   
142.
王述功  高仰 《海洋科学》1989,13(2):24-27
根据我们实测的水深、重力连续剖面资料,计算了自东海至北斐济盆地的地壳厚度。本文旨在对冲绳海槽至马里亚纳海沟的重力异常和地壳结构进行初步的研究。该地段位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西,构造活动十分复杂、剧烈,并含有多种类型的地壳结构。  相似文献   
143.
晚中生代─新生代南海周缘地块运动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仅出现在距今30Ma前后和10Ma以来。若此趋势可靠,则可作出下列推断:(1)南海的扩张只能发生在距今30Ma附近或10Ma以后华南与加里曼丹反向运动时期;距今30Ma的扩张已被广为接受;(2)华南与加里曼丹之向可能存在的古南海只能在91Ma之前存在;(3)南海演化可能存在两期扩张。南海的拟合可通过沿3500m等深线的先道时针旋转、后北向平移两个步骤完成。这与Hayashida等(1991)提出的日本海张开与扩张模式很相似,提示东亚边缘海的形成和演化可能具有同样的机制。华南距今50Ma以来的古纬度变化与Tapponnier(1982)的传播挤出构造模式所预期的基本吻合,表明距今50Ma以来华南古纬度变化的运动学机制可用Tapponnier模式作解释。  相似文献   
144.
大窑湾疏浚物倾倒区环境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1989年8月调查资料为基础,论述了大窑湾疏浚物倾倒区的水化学要素(pH、盐度、DO、COD、浊度)、营养盐(NO_2-N、NO_3-N、NH_4-N、PO_4-P、SiO_3-Si)和重金属(Cu、Zn、Pb、Cd)等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了水质、底质的环境状况及潮流的影响。从环境地球化学观点探讨了该疏浚物倾倒区选择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5.
INTRODUCTIONProvenanceofmarinesedimentshasalwaysbeenafocusedprobleminmarinesedimentge ology.Recognitionofendmembersandestimationoftheirrelativeproportionsfrommixedsedimentshavebeenakeycontentinthestudyofprovenance .Forthisaim ,itisnecessarytoselectendme…  相似文献   
146.
四氯化碳对杜氏盐藻的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等浓度对数间距0.2设置毒物四氯化碳(CCl4)浓度对杜氏盐藻进行了毒性实验,根据细胞的生长以及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观察CCl4,对盐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Cl4浓度小于0.13%时对盐藻生长及β-胡萝卜素累积几乎没有影响。盐藻对CCl4的最大耐受浓度为0.20%。CCl4浓度达到0.32%时,5天之后造成细胞全部死亡和β-胡萝卜素累积消失。  相似文献   
147.
本文介绍海浪预报产品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硬软件的配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和解决的关键技术。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成,提供了我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海浪预报的系统性资料,不仅对提高海浪预报准确率提供基础资料,也给海浪中长期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和区域海洋学研究带来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8.
杨秋明 《海洋预报》1997,14(3):24-31
用30年(1960~1989年)季平均印度洋海温距平资料和中国降水距平资料进行主振荡型分析和伴随相关分析,研究了印度洋海温3~4年时间尺度的主振荡型的时间演变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中国降水低频场的主要响应区域在华中,西南地区以及华北北部一带,它体现了印度洋地区热源异常通过大气内部动力过程激发的低频流型对中国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弧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探讨:以东亚陆缘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弧后盆地大地构造体制的讨论,作者认为基属活化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作者提出结论认为,由于东亚岛弧系岩石圈的均衡作用及海沟外侧冷却大洋岩石圈块体的下沉拖曳牵引等作用,使软流圈在岛弧系下方发生分异,这种分异作用带动东亚陆缘向东扩张,从而产生弧后的张开。  相似文献   
150.
台湾海峡金色小沙丁鱼幼鱼索饵群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圣云  丘书院 《台湾海峡》1992,11(3):244-250
本文研究了台湾海峡南部和北部的金色小沙丁鱼当年生幼鱼计数性状和量度性状特征差异,并结合其生物学特性、产卵场、洄游及海区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南部和北部的索饵幼鱼仍属于同一地方种群:闽南-台湾浅滩语地方种群。根据其索饵洄游特点,可分为台湾海峡南部和北部两个索饵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