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219篇
地球物理   247篇
地质学   481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chemistry of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materials and geographic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Samples of water and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locations in three of the major rivers of China (the Huanghe, Changjiang, and Zhunjiang rivers). Because these rivers generally flow parallel to latitudes and flow through diverse geologic and climate zones, they provide excellent opportunities for comparisons of solute transport. The geochemistry of these rivers is influenced strongly by climate. The low discharge of the Huanghe River influences the character of the major ionic materials (Cl?+SO4 2? and Na++K+) as well as the high degree of mineralization within the system. Dissolved concentrations of both major ions and trace elements are lower in the southern reaches of the rivers. The highly mobile ions, such as, Na+ and Ca2+, are depleted from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erial in the southern regions, while the relatively immobile ions of Al, Fe, Ti, Mn, and trace metals are concentrated within the suspended mateiral. The relative mobility of some elements as measured by the Dissolved Transport Index (DTI) changes with climate. The geology of the area drained by the rivers has a major influence on the geochemistry in areas of similar climate. Lowest leaching rates in the southern climates occur in areas dominated by granite, which is resistant to weathering. The composition of both cations and anions among the three tributaries of the Zhujiang River are dependent on the rocks that dominate each eregion. Some particulate forms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are present in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in regions dominated by granite. The DTI calculated for the major rivers in China are much smaller than those computed for other major rivers of the world.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particulate material suggests that pollution in the rivers of China is less serious than in rivers of othe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62.
强火山爆发与厄尼诺事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前人研究指出,强火山爆发时,把大量火山灰喷入平流层。0.5—1年内即可扩展到全球,它可以使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本文主要揭示了近34年来,强火山爆发使全球平均气温降低这一微弱信息,经过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调节、放大之后,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赤道辐合带、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转折,并容易发生厄尼诺的规律性。指出强火山爆发可能是厄尼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3.
64.
屈智新  温宏利 《岩矿测试》1991,10(2):147-150
本文介绍J-A2500射频发生器的简单工作原理、调试方法和典型故障排除以及使用维修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5.
乌鲁木齐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转化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流域水资源形成、转化规律和水资源利用实际情况,利用乌鲁木齐河流域较为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料,并结合流域水文地质条件,研制了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转化模拟和计算模型。模拟和计算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现状实际引水量和净用水量,已经大大超过现有水利条件下的最大可能引水量和净用水量,其中净用水量甚至超过了流域的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开发利用明显过度。在现有情况下,再采用提高渠系利用率方法增加可用水量,效果甚微,只能通过节水途径,提高水的利用率,去建立新的水资源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66.
北半球臭氧总量与平流层环流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郑光  吴统文 《高原气象》1991,10(3):277-286
  相似文献   
67.
68.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5,9(4):363-368
从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两个不同角度来分析地震事件,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用于灰色灾变预测GM(1,1)中,建立了地震预测的模糊灰色模型。用此模型讨论了南北天山四个区(带)的震级序列,在等维情况下,对比了模糊灰色方法与单纯灰色方法的优劣,讨论了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最后给出了不同目标震级下各区(带)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69.
天水地区大地电磁测量及深部电性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水地区的大地电磁测量结果表明,在43km左右的深度上普遍存在高导层,这可能是壳幔过渡带的反映。岩石圈厚度大约95-110km。在天水太京附近可能存在一条大型近东西向地壳-岩石圈构造带,在秦安以北的叶堡和陇城附近可能也存在一条近南北向的大型地壳-岩石圈构造带,它们都是不同构造单元的分界线。1654年天水8级大震可能与深部热异常引起的热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70.
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省1986、1993、2000年的TM影像和2004年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影像,在RS、GP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福建省生态环境特征,选取了斑块面积指标、形状指标、破碎化程度指标、聚散性指标、多样性指标等5类景观生态学指数,研究福建省1986-2004年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福建省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1986-2004年各期湿地总面积分别是:1793 793.06 hm2、1 665 966.28 hm2、1609 862.77 hm2、1618760.97 hm2.各景观面积指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灌溉地、河流、河漫滩、沼泽、盐田景观面积呈现下降趋势,蓄水区、海水养殖景观面积增大,其他类型波动变化;(2)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优势组分对景观整体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弱.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4个时期分别为0.668 1、0.737 5、0.816 5、0.830 1,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分别0.3041、0.335 6、0.371 6、0.377 8,斑块面积变异系数由1986年的882.0695%下降到2004年的516.3157%;(3)湿地景观受外界干扰程度加大,破碎化程度加剧;同时,湿地原始形态也受到了较复杂的影响.边缘密度由1986年的5.9981m/hm2上升到2004年的6.6982m/hm2,平均形状指数也从2.1758略微下降到1.9910;(4)各斑块类型和周围相邻斑块类型的空间连接程度进一步降低,湿地景观被分隔态势增强.蔓延度指数下降,4个时期分别为83.3695、81.928 3、79.890 8、79.820 3,斑块结合度从1986年的99.202 9连续降至2004年的98.54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