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197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A heterotrophic Bacillus sp. strain (5C-1) was isolated from Heshang cave, an oligotrophic karst cav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identified by BIOLOG and 16S rDNA sequencing. Bacterially induced form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by 5C-1 was investigated in several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sets with or without the cell and extracellular enzymes.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both the amount of the precipitates and the pH values of the solution were measured by a spectrophotometer and a pH meter,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es were observed with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ESEM). The growth of 5C-1 was found to greatly promote the pH value of the liquid medium in the first 2 days, which favors the form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No precipitates were formed with the pH value lower than 8.6, though the pH value was demonstrated to be not the only factor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calcium carbonate. The accum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substance was observed to favor the precipitate formation. Only when both factors reached a threshold did the precipitates form with the addition of CaCl2.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enzymes were not the factors that limit the precipitate formation in our microbial systems. The precipitates of a variety of 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cluding dumb bells, peanuts, irregular and spherical and rhombic forms were mainly observed in our microbial systems but not in the chemical control system. Interestingly, imprints of bacterial cells and spores were observed to be prese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ecipitates of a peanut or a dumb bell form, probably indicative of the microbial escaping mechanism during the mineraliz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相似文献   
162.
东海原甲藻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检测东海原甲藻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mRNA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甲藻Cytb基因的简并引物扩增得到984 bp长的东海原甲藻Cytb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制备并纯化质粒.以光度法测定质粒浓度并作为标准品.对上述基因片段,利用PRIMER EXPRESS 3.0 设计引物,以梯度稀释的质粒标准品进行定量PCR反应,以SYBR Green I为荧光染料,制作标准曲线,得到基因拷贝数X与Ct值的关系为:Ct=-3.50 lg X+39.35(相关系数r为0.999).通过对不同生长时期的东海原甲藻样品的Cytb基因mRNA含量检测,发现该基因的表达量较稳定,平均值为(45.4±4.7)拷贝/细胞,受生长状态影响不大,可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63.
剖面露头特征显示 ,徐宿地区上前寒武系地层单元 (组、段 )界面普遍是穿时面 ,分别涉及贾园组—望山组各组地层。研究结果表明 ,穿层界面的形态、倾向与界面上下的岩石类型、海进海退、深水方向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人为选择窄相带浅水相沉积作为地层单元分界面的标志以及沉积相带的侧向迁移是造成界面穿层的原因。鉴于地层单元界面普遍穿时 ,建议采用以斜实线的形式来表述研究区上前寒武系地层柱中穿时界面上下两个地层单元的整合接触和部分同期、部分先后异期的时序关系。  相似文献   
164.
松辽盆地周围沸石矿成矿构造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周围沸石资源丰富 ,矿床类型多样 ,是中国东部环太平洋沸石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NE—NNE向深大断裂带控制着中生代火山岩和沸石矿带的空间展布 ,而不同方向深大断裂带的交接复合地段则决定了沸石矿田和主要矿床的空间定位。燕山中晚期以挤压-剪切 (左行 )为主的构造动力学机制控制了富碱高钾火山岩的发育 ,为沸石矿源岩的形成期 ;喜山期的构造反转以拉张 -剪切 (右行 )为主的构造动力学机制及其相伴的岩浆热事件 ,导致区域地热异常、地下流体增温和沸石矿化作用的快速进行。研究区中生代火山岩系中沸石矿床的主成矿期为喜山期 (6 4 5~ 5 5 0Ma)。  相似文献   
165.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构成和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发展趋势,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分区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66.
震敏 《山西地震》2005,(1):36-36
为了推动地震科技期刊工作的发展 ,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 ,促进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和科技司于 2 0 0 4年 1 2月 1 7日至 2 3日在深圳中国防震减灾科技交流中心举办了地震科技期刊编辑部负责人业务培训班 ,全国地震系统科技期刊编辑部的 30余人参加了培训。中国防震减灾科技交流中心负责人刘升礼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和科技司处长李 明、田 柳主持培训。培训班上 ,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和科技司李 明处长首先介绍了中国地震系统科技期刊的现状 :中国地震系统 2 0个单位办有30种公开发行的期刊 ,尚有…  相似文献   
167.
地磁异常与地震相关性研究是一个较为活跃的领域.马边台地磁Z分量表现出较明显的映震现象.其表现为:(1)“低点位移”在时间领域分布异常;(2)瞬时差幅度异常;(3)日变形态畸变.本文以马边台23年的地磁资料,以成都地磁台为参照,从以上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到单台地磁预测地震的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8.
利用GPS进行电离层闪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离层闪烁观测是研究电离层闪烁现象及其效应的基础。介绍了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利用GPS进行电离层闪烁研究的设备和监测网,并且给出了一些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9.
利用RogueSNR─8CGPS卫星接收机进行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观测。介绍了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在新乡和南宁两地初步测量结果。结果表明,新乡的TEC特性反映了中纬地区电离层的变化特征,而南宁的TEC特性则反映了电离层的赤道异常的某些特征,显示了赤道异常峰的南北向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0.
福建地区地倾斜中短期前兆异常识别及映震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福建地区10年来的倾斜资料,统一用调和分析、差分分析、卡尔曼滤波和最大相关系数方法进行系统处理,提取异常信息,统计分析它们与该地区MS5级以上地震的关系,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是:地倾斜固体潮M2波γ因子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为46%(P=54%),差分分析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对应率为23%(P=42%),卡尔曼滤波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为30%(P=34%),最大相关系数分析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对应率为19%(P=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