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5篇
  免费   2950篇
  国内免费   4424篇
测绘学   2039篇
大气科学   2167篇
地球物理   2531篇
地质学   6981篇
海洋学   2536篇
天文学   271篇
综合类   1064篇
自然地理   1720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665篇
  2021年   807篇
  2020年   671篇
  2019年   880篇
  2018年   755篇
  2017年   722篇
  2016年   667篇
  2015年   900篇
  2014年   847篇
  2013年   1059篇
  2012年   1086篇
  2011年   1075篇
  2010年   1040篇
  2009年   1073篇
  2008年   1029篇
  2007年   1003篇
  2006年   934篇
  2005年   764篇
  2004年   588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随着海上责任保险第三人权利保护的问题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各国普遍赋予了海上责任保险第三人对保险人的直接请求权,但各国立法基本上未考虑到强制海上责任保险的特殊性,从而没有明确区分自愿海上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直接请求权与强制海上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直接请求权不同的权利属性,因而只笼统地对海上责任保险第三人行使直接请求权的条件做出概括性规定,这无法真正实现强制海上责任保险充分维护第三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立法价值。针对这一立法缺陷,提出应在明确自愿海上责任保险中的第三人直接请求权与强制海上责任保险中的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具有不同权利属性的前提下,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海上责任保险规定第三人不同的权利行使条件。  相似文献   
992.
用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2004年夏初(6月)和秋末(11月)对长江口外海区现场观测资料,用Matlab计算机编程语言对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插值网格化,绘制研究海区盐度立体分布图,显示夏初、秋末两季的盐度分布特征。将2004年夏、秋两季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和羽状锋的分布与以往观测研究结果对比,可得:(1)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的盐度值主要在5—31之间,冲淡水前缘盐度锋面的盐度值为18—28;盐度值20—28的盐度锋面基本体现该海区羽状锋的特征及变化。(2)夏初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范围明显大于秋末,夏初该海区以冲淡水为主,秋末冲淡水的范围收缩,紧贴沿岸一带。相应地,夏初该海区羽状锋呈倾斜锋面,占据较大的海区;秋末则为垂直锋面,介于122.50°E-122.70°E海区。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胶体磷在河口海区随盐度变化的趋势,并将其与颗粒态、真溶解态磷随盐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胶体态磷在河口的行为与颗粒态磷和真溶解态磷二者的异同.探讨磷在颗粒相,胶体相和真溶液相之间的分配及其与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关系,研究胶体磷在河口海区中的迁移转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胶体相中总磷、有机磷和活性磷浓度由河端向海端降低,表明陆源输入是其主要来源.胶体有机磷占总磷比例随盐度增加而下降,表明有机磷受胶体去除过程的影响较明显,胶体磷在河口海区的浓度变化趋势及胶体中有机磷和活性磷的比例都与真溶解相接近而与颗粒相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94.
黄河口粉质土沉积物侵蚀性动态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了黄河口粉质类沉积物在循环动荷载作用后侵蚀性的变化.在试验中,采用真空预压固结装置制备重塑土样,采用液压伺服土动三轴试验机实现了不同幅值及不同振次的动荷载作用条件,并通过动三轴静态试验及贯入强度测试,测定了动荷载作用后土样强度的变化.通过水槽冲刷试验测试了不同条件的动荷载作用后,土样抗冲刷能力的变化,并进行了临界剪切应力的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黄河口粉质类沉积物,动荷载作用后其强度及抗侵蚀性均降低;沉积物强度指标(不排水剪切强度、残余强度、贯入阻力)、侵蚀性指标(起动流速、临界剪切应力、冲刷率)与动荷载幅值、动荷载振次均呈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卫星高度计实现了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海洋参量的实时监测,TOPEX卫星高度计提供了迄今为止时间序列最长、数据质量最高的全球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的同步观测资料。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有效波高4m以上的巨浪在台湾岛周边海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湾岛周边海域巨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年平均有效波高最大值大多数出现在夏季,春季是1a中有效波高最小的季节,而秋季和冬季是巨浪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波高大于6m的巨浪大都出现在台湾岛东部及东北部海域,在南部海域出现较少。  相似文献   
996.
Aequorea taiwanensis, a new hydrozoan species from the Taiwan Strait was described using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Both morphological and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mtCOI) data supported A. taiwanensis n. sp. as a valid species. Sequence divergence and genetic distance of A. taiwanensis n. sp., A. papillata and A. conica were analysed based on the mtCOI gene sequences. The mtCOI sequences from these three species of the genus Aequorea showed high variation frequency, with sequence divergences ranging from 9.10% to 11.9%, and pairwise genetic distances ranging from 0.097 to 0.130. MtCOI sequence analysis provided diagnostic molecular systematic characteristics for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the species of Aequorea or their populations, and will be used to resolv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It was suggested that 10%—20% pairwise mtCOI sequence differences indicated the specieslevel divergence among congeneric species in the Hydromedusae.  相似文献   
997.
Requirements for monitoring the coastal zone environment are first summarized. Then the appl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to coast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is introduced, such as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ast beaches and bottom matter, target recognition, mine detection, oil spill identification and ocean color remote sensing. Finally, what is needed to follow on in appl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to coast environment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998.
A class of coupled system of the E1 Ni(n)o/La Ni(n)a-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mechanism is studied. Using the perturbed theory, the asymptotic expansions of the solution for ENSO model are obtained and the asymptotic behavior of solution for corresponding problem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高分辨率的单道地震和多波束测深数据,识别并对比了东海陆架中部同一海区相距20余万年的层U14和层U2两期沙脊群,其中层U14期沙脊属于埋藏沙脊,位于东海海底以下90 m深处,推测属于距今320~200 ka的海侵体系域(TST),沙脊顶界面是该期海侵的最大洪泛面(MFS);层U2期沙脊位于东海陆架,属于衰退沙脊,系末次盛冰期(LGM)以来的TST,顶界面是LGM以来的MFS。尽管两期沙脊形成年代相距20余万年,地层层位相距近90 m,但是沙脊群总体走向一致,表明距今2×105 a以来东海陆架潮波基本格局稳定。从层U2期可识别出4个亚期沙脊,通过多波束海底地形图可识别出4组走向的沙脊,多亚期、多走向沙脊是LGM以来海平面阶梯状波动在海底地形演变过程中的响应证据。  相似文献   
1000.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全新世古环境变迁:有孔虫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海内陆架MD06-3040柱状样257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孔虫及其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应用底栖有孔虫组合和不同生态(表生/内生、内陆架/中外陆架)种的丰度,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a.bulloides和Globigeri-noides.ruber的丰度及其稳定同位素记录,探讨了研究区全新世10.6cal.kaBP以来的古环境变迁。分析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全新世早期海面快速上升,沉积环境由滨岸内陆架(10.6~9.9cal.kaBP)、内陆架外缘(9.9~8.1cal.kaBP)转变至中陆架并达全新世最高海面(7.7~7.2cal.kaBP)。台湾暖流在8.0cal.kaBP起开始发育,并在6.0~2.8和0.7~0cal.kaBP两个时期派生出明显的上升流。台湾暖流及其所派生的上升流是造成东海陆架泥质快速沉积的最主要原因。采用浮游有孔虫G.bulloides的丰度变化,推测浙闽沿岸流在5.1cal.kaBP之前较弱,之后显著增强,其中在5.1~2.8cal.kaBP时期最为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