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地电场观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在概要分析地电场及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基础上,从地电场测量原理出发,着重研究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包括Pb-PbCl2固体不极化电极、ZD9A地电场仪等)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工作方式以及系统连接等,并地电场试验观测台网产出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地电场是一个重要的地球物理场,已获得的各种观测资料表明,基于“ZD9A地电场仪”的地电场观测网,真正记录到了地球表面的地电场及地空变化,地电场观测系统将为进一步开展地球电磁学的综合观测和研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32.
《物权法》的颁布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土地、矿产资源作为《物权法》的主要调整对象之一,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这也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具体来讲,《物权法》的颁布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主  相似文献   
33.
3发展土地资源保障与支撑能力分析3.1发展用地预测以2005年为基期,2020年为目标年,分析未来15年内经济圈发展及用地情况。全省人口总量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也将是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峰值,因此,分析预测2020年左右的用地需求情况对认识经济圈的土地资源保障与支撑能力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根据对过去15年经济圈人口与经济增长变化的趋势分析,参考各市“十一五”计划、城市规划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预测到2010年,经济圈内总人口33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 661万人,城市化水平50.2%;到2020年,经济圈内总人口达到3 5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 194万人,城镇化水平62.3%。3.1.1农用地需求预测农用地需求预测的原则是首先确保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在此前提下以市场和生态为导向鼓励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1)耕地需求量预测。普遍认为小康水平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20 kg/a左右,省会城市经济圈内的德州、聊城两市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因此经济圈在满足区域粮食自给的前提下,还应略有节余,供应区外。由此将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a外推10%,即人均粮食占有量460 kg/a作为2020年目标值。以2...  相似文献   
34.
中国天气发生器模拟非降水变量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中介绍了天气发生器BCC/RCG-WG基于谐波分析和多变量平稳过程对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等5个非降水变量的模拟模型,并根据中国669个站点1971-2000年的逐日气候资料(降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计算了各站点的非降水变量的模拟参数.根据计算的模拟参数对中国...  相似文献   
35.
华东某铀矿区稻米中Cd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某铀矿区周边稻米与对照区稻米中重金属元素Cd的含量,重点对铀矿区稻米中的Cd元素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铀矿区内10.53%的稻米样品Cd含量超过国家标准,89.47%稻米样品中Cd的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GB 2762-2005),而对照区稻米样品中Cd含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GB 2762-2005);(2)铀矿区稻米中Cd含量远高于对照区稻米中Cd含量,尾矿堆积区、水冶厂和矿床开采区下游及周边区域内稻米中Cd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上游地区或远离上述区域的其他地区。(3)矿床开采产生的废水与废渣、水冶厂的废液渗漏、尾矿露天堆积以及矿石运输过程中的矿渣洒落等原因可能是导致Cd元素随地表径流发生迁移进入稻田,从而使矿区稻米中Cd的含量较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
In this paper, change-points in time series of annual extrem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Zhujiang River Basin are analyzed with the CUSUM test. The data cover the period 1961–2007 for 19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nnual indicators are analyzed: mean temperature, maximum temperature, warm days, total precipitation, 5-day maximum precipitation, and dry days. Significant change-points (1986/87, 1997/98, 1968/69, and 2003/04) are detected in the time series of most of the indicators. The change-point in 1986/87 is investigated in more detail. Most stations with this change-point in temperature indicators are located in the eastern and coastal areas of the basin. Stations with this change-point in dry days are located in the western area. The means and trends of the temperature indicators increase in the entire basin after 1986/87. The highest magnitudes can be found at the coast and delta. Decreasing (increasing) tendencies in total and 5-day maximum precipitation (dry days) are mostly observed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The detected change-points can be explained by changes in the indice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s well as by change-points in wind directions. In years when the indices simultaneously increase and decrease (indices taking reverse directions to negative and positive) higher annual temperatures and lower annual precipitation occur in the Zhujiang River Basin. The high station density and data quality are very useful for spatially assessing change-points of climatic extreme events. The relation of the change points to large-scale oscillation can provide valuable data for planning adaptation measures against climate risks, e.g. for flood control,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37.
刘恋  杨帅斌  乔彦松  周鑫  詹涛 《地质学报》2017,91(3):658-667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等燃烧产生的一系列含碳物质,长期广泛分布于土壤、大气等多种载体中,且表现出不同的环境效应。土壤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支撑城市发展的空间和生态基础。土壤中的黑碳构成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组分,且影响着土壤肥力、结构、有机污染物等多方面。目前,对黑碳的研究集中在其对环境的影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始较晚,特别是对土壤中黑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详细分析了土壤黑碳的可能来源(自然火灾、人类农业活动、化石燃料燃烧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等),概括了常见的土壤黑碳来源辨析方法(黑碳形态特征分析、黑碳/有机碳比值分析、黑碳碳同位素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城市功能区的土壤黑碳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全球黑碳研究亟待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将来合理制定控制黑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减缓黑碳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桃花迟早年型的冬季气候特点及花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流  甘一忠 《热带地理》2005,25(4):327-330
对广西桂林市桃花迟早年型冬季气候特点的分析表明,桃花偏早年型具有冬季降雨量偏多,12月中下旬气温偏低,1月下旬至2月下旬气温偏高等主要特征.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桃花迟早年型进行预测,可为花卉开花期应用和旅游业提供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39.
高美古水汽含量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利用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IRA-935型红外水汽测量仪对丽江高美古天文候选点上空垂直大气水汽积分含量W0的观测情况。给出了W0的各种变化曲线及在雨季和旱季的W0分布。结果表明:高美古上空垂直大气水汽积分含量雨季平均为16.309mm,旱季平均为5.099mm。  相似文献   
40.
丁婷  刘延亭  刘成林 《盐湖研究》2022,30(3):122-130
北美钾盐探明资源量占全球已探明资源量的一半以上。本文介绍了北美板块的形成和北美每个成钾盆地成钾环境和盆地演化。从钾盐沉积的条件出发重点论述了钾盐沉积的板块漂移位置的关系,指出北美每个时期的钾盐沉积都与北美板块所处的位置相关;大型和超大型钾盐矿床的形成时期,北美板块都处在中低纬度地区,且因板块的位置而形成了钾盐沉积所需的气候条件。中国的海相盆地在一些时期也具有与北美相似的大地构造环境,如三叠纪的华南陆块、石炭纪的塔里木陆块,因此深刻了解北美大型海相钾盐矿床的成矿规律,对于寻找中国古代海相钾盐矿床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