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17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霍州矿区隐伏断裂(带)活动性氡气测试成果解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骏  高秀君 《高原地震》2000,12(1):16-21
采用断层气体测试方法,对霍州盆地矿区内几条主要的隐伏断裂(带)及其活动性进行了测试。进而对该区典型的氡气测试成果剖面作了解释分析,并判别了隐伏断裂(带)的空间分面具主其相对活动强弱与活动水平等有关断裂活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2.
固结过程对冻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马巍  吴紫汪  常小晓 《岩土力学》2000,21(3):198-200
选用四种不同固结方式,并在-50℃条件下,对冻结砂土样进行三轴压缩试验,试验发现固结过程对冻土的强度与变表有明显影响。经历K0DCF的冻土其强度最大,友坏变形最小,经历FC的试样强度最小,破坏变形最大;经历EDCF和EUDCF的产介于中间。  相似文献   
103.
加筋水泥土梁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梁仁旺  于宁 《岩土力学》2000,21(3):267-270
在对加筋水泥土进行力学试验的基础上, 初步得出其基本的力学性能, 以期为加筋水泥土用于支护工程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澜沧江—湄公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陈丽晖  何大明 《地理学报》2000,55(5):577-586
针对次澜沦江-湄公河区域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国际社会对该流域水电开发的经济、生态和社会问题的关注,集中分析了流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了能满足各流域国对能源、防洪、灌溉、水生生态保护和减轻海水倒灌等多方面需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5.
该文利用2010—2014年雅安市381个区域自动站雨量数据、Micaps实况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这5 a典型的53个个例对其进行环流形势分型,结果表明:(1)影响雅安市短时强降水的环流形势主要包括:高原切变型、高空槽型、低涡型、副高控制型、两高切变型、台风外围型7类。其中切变型占所有个例的43%,对典型个例分析其高低空天气系统的配置,最后将环流形势的主要特征归纳为3大类型:高原切变型、两高切变型以及副高控制型。进一步分析其高低空配置,建立3种主要类型的天气模型。(2)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强降水发生时物理量的阈值,统计分析超过短时强降水样本60%以上的各个物理量阈值。在热力和水汽条件方面,高空切变型和两高切变型普遍比副高控制型较好;动力方面,前两种类型动力参数指示意义较好,以系统性辐合抬升为主,而第3种类型主要是受低层偏东风的扰动和地形的作用引起的局地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为准确掌握固原市降水的酸碱度及发生规律,进而为开展环境气象预报及降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固原市2001—2016年的酸雨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固原市降水p H值、电导率K值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固原市的年平均降水p H值为7.42,电导率K值为75.2,属于非酸雨区,p H值呈弱碱性,2001—2016年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固原市降水的p H值,电导率K值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 H、K值在冬春季明显大于夏秋季,即:春季平均p H,K值分别为7.58、106.6,夏季平均p H、K值分别为7.45、70.1,秋季平均p H、K值分别为7.38、67.7,冬季平均p H、K值分别为7.53、114.3。经分析,影响p H、K值与降水量、风速以及与降水前的大风扬沙、浮尘、沙尘暴天气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字采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传统上,区域野外地质灾害调查主要是利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等工具进行等在野外完成,日后专业人员获取这些灾害点的相关原始数据需要从资料室的资料柜里进行查找并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这种工作模式不利于数据共享与管理,也不适应"数字国土"工程的建设节奏,因此,基于3S技术建立一套集野外数字采集、成图、分析以及数据输出一体化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字采集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需求分析着手,从系统构成、野外数据采集模型、实体模型、系统功能等方面对系统的构建进行探讨研究,最后结合本文的设计,利用国产的嵌入式GIS软件MAPGIS,实现了集野外数据的组织、采集背景文件的发布、采集数据收集一体化工作流程的地质灾害野外数据数字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08.
中国西部干旱区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方略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王让会  叶新 《干旱区地理》2001,24(2):152-156
中国西部干旱区干旱缺水,荒漠化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面积超过了33万km^2,年侵蚀模数一般在2000-9000t/km^2。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的沙质荒漠化面积由1959年的1371.22km^2发展到了1996年的1494.29km^2,平均年增长率为0.24%,西部干旱区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及造成的损失在逐渐增大。通过多种措施保障干旱区的生态安全,是西部干旱区生态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资金筹措、技术保障、建设模式、总体效益及管理形式等方面制订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9.
本文讨论复试水准网平差中的几个实际问题,即平差方法的选择,定权的必要精度和验后估计的必要多余观测数等。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试算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0.
湖北襄樊—福建罗源一千多公里的剖面上作了23个大地电磁测深点。该剖面穿过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 大地电磁测深的结果清楚地反映了剖面内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结构特征。例如构造单元的形态、边界、断层位置、地壳和上地幔的高导层发育情况等。结果对于了解该区的深部构造背景、探讨深浅构造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