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2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10篇
  1962年   6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The 2m temperature (T2m) and precipitation from five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RCMs), which participated in the ENSEMBLES project and were integrated at a 25-km horizontal resolution, are compared with observed climatological data from 13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Croatian coastal zone. The twentieth century climate was simulated by forcing RCMs with identical boundary conditions from the ERA-40 reanalysis and the ECHAM5/MPI-OM global climate model (GCM); climate chang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based on the A1B scenario and assessed from the GCM-forced RCMs’ integrations. When forced by ERA-40, most RCMs exhibit cold bias in winter which contributes to an overestimation of the T2m annual cycle amplitude and the errors i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re in all RCMs smaller than those in the climatological mean. All models underestimate observed warming trends in the period 1951–2010. The largest precipitation biases coincide with locations/seasons with small observed amounts but large precipitation amounts near high orography are relatively well reproduced. When forced by the same GCM all RCMs exhibit a warming in the cold half-year and a cooling (or weak warming) in the warm period, implying a strong impact of GCM boundary forcing. The future eastern Adriatic climate is characterised by a warming, up to +5 °C towards the end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or precipitation, no clear signal is eviden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ut a reduction in precipitation during summer prevails in the second half. It is argued that land-sea contrast and complex coastal configuration of the Croatian coast, i.e. multitude of island and well indented coastline, have a major impact on small-scale variability. Orography plays important role only at small number of coastal locations. We hypothesise that the parameterisations related to land surface processes and soil hydrology have relatively stronger impact on variability than orography at those locations that include a relatively large fraction of land (most coastal stations), but affecting less strongly locations at the Adriatic islands.  相似文献   
712.
高寒草原地区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适用性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验证中尺度数值模式WRF中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原均匀下垫面的适用性,选取4种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NN2.5、ACM2和BouLac),分别在青藏高原东部玛曲地区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借助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观测资料,对典型晴天条件下近地层温度、辐射收支、地表能量以及边界层结构特征进行了相互比较分析,评估了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模拟差异.结果表明,对于近地层温度,白天不同方案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差异不明显,夜间MYNN2.5方案更偏离观测值,而其余方案的模拟差异不大;相对短波辐射,长波辐射过程更易受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影响;对于地表热通量,非局地闭合方案的模拟值相对湍流动能TKE闭合方案更接近观测值;对于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MYNN2.5方案的模拟要优于其他3种方案;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均模拟出了白天超绝热层以及夜间逆温、逆湿现象,但不同方案对边界层结构的模拟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713.
东风带扰动热力特征及其对西太副高东退影响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22—25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西伸东退时热带东风带扰动附近大气热源的分布和演变特征,以及对西太副高西伸东退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高层东风带扰动附近的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度的突变影响西太副高西伸东退,当扰动中心西侧非绝热加热加强,扰动中心东侧西太副高区域冷却加强时,西太副高东退;潜热释放造成的非绝热效应在高层变化最为明显,非绝热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垂直运动。总结了西太副高东退过程与东风带扰动系统热力联系的可能概念模型:东风带扰动处大气热力结构变化引发经向风场异常,使东风带扰动西侧高层有北风发展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扰动东侧有整层的南风发展,有助于西太副高异常东退。因此,西太副高的西伸东退与热带东风带扰动系统的热力作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714.
一次浓雾宏微观结构特征及快速消散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0年11月17-18日南京北郊雾的综合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生消物理机制和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雾是在晴夜、微风、辐射降温和逆温层背景下形成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平流导致了雾层发展深厚;雾在爆发性发展之后立即进入快速消散过程,1h之内全部消散,这与太阳辐射、气温快速升高及逆温层的消失有关,强梯度风也是雾快速消散的一个重要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715.
对黔西南、桂西北金异常的钻孔、平硐及有限的地表露头岩石样品的大量光薄片岩相矿相学研究,并进行了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W(Th)/W(U)等6个元素对的研究证实,龙潭组"大厂层"之上的主体岩性的主要物质(>50%)为玄武质的火山碎屑物,元素对的比值证明物源采自幔源为主,微量元素对比与峨眉山玄武岩基本相同.其岩性应...  相似文献   
716.
全国气象业务服务信息系统中图形产品的研制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国气象业务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服务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文字叙述、图形图像、图表等。图形图像的研制开发是“全国气象业务信息服务系统”研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图形图像研制过程中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时今后同类决策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升级改造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