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武宁县多山地丘陵,地质灾害较为发育.选定典型地质地貌单元,依据其袭扰系数进行类比,将全县划分为高、中、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并根据各类型地质灾害的特征提出不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2.
土壤氡气测量主要应用于探测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活动性并应用于地震监测预警,与CSAMT测量联合使用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本文在铜冶店孙祖断裂雪野段布设3条测线,分别进行土壤氡气测量和CSAMT测量,并在测线推测的氡异常带附近取地下水样品进行氡气测试:通过对各测线氡异常带分布特征分析,结合CSAMT测量反演生成的视电阻率断面解译结果,推断铜冶店孙祖断裂在雪野地区形成数条近平行的次级断裂,呈现随着与主断裂距离越远构造应力逐渐消减,其活动强度越弱,氡异常幅度亦弱的规律。本次研究采取土壤氡气测量与CSAMT测量联合探测断裂取得良好效果,可在各类地质勘查工作中推广使用,尤其在活动断裂勘查方面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23.
歧口凹陷复式含油气系统及构造控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构造层序和沉降史分析表明,歧口凹陷在新生代具有显著的幕式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经历了古近纪裂陷期和新近纪裂后期二个构造活动期、古近纪的裂陷Ⅰ幕和Ⅱ幕、新近纪的稳定热沉降幕和加速沉降幕四幕构造运动。结合凹陷内部重要的构造转换界面、结构和构造演化特点,以及各阶段构造样式和油气成藏聚集规律,将歧口凹陷划分为四大含油气系统:孔店断陷-潜山型含油气系统(Ek)、歧口陡坡断阶型含油气系统(Es)、歧口缓坡断阶型含油气系统(Es1+Ed)、歧口坳陷型含油气系统(N)。通过构造组合样式和油气聚集关系研究,建立了凹陷内部掀斜断块-地垒潜山和凹陷边缘断阶-古隆起披覆潜山构造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24.
渤海中南部海区一次雷暴大风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暴大风过程的发生条件是位势不稳定层结并伴有逆温层存在,低层有强水汽辐合,有使不稳定能量释放的机制一抬升气块到凝结高度,低空有急流存在,高空有强的风垂直切变,对流层中层有干空气.利用天气分析图、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等资料对2007年8月26日渤海中南部海区雷暴大风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雷暴之前渤海地区上空处于槽前,有大量...  相似文献   
25.
高层动力强迫对回流型华南暖区暴雨影响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4年5月8—9日发生在华南的一次暖区暴雨过程,研究高层动力强迫对此次华南暖区暴雨的影响。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暖湿的西南气流中,无明显天气尺度锋面系统影响,属于华南暖区暴雨过程。根据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生消发展特征,可以将其分为5月8日与9日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具有显著的回流型暖区暴雨的特征,主要研究该阶段。研究发现,高PV扰动沿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东北侧的西北气流下滑东移,导致IPV正异常,其东侧的辐散气流显著发展,在高层辐散气流的抽吸作用下,上升运动首先从中上层发展起来。在过程发展前期,IPV正异常主要是由平流作用引起,且在其东侧诱发出南风异常,进而导致辐散气流发展。当降水发生后,潜热加热反馈作用使高层辐散气流进一步加强,此时,辐散增强是对流发展的结果。此外,低层浅薄偏东风是本次暖区暴雨发生的低层背景场,其与西南风气流汇合,提供有利的低层辐合条件。   相似文献   
26.
2010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超 《气象》2011,37(2):242-248
2010年1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为单一极涡,极涡中心位于新地岛以北,强度比常年略偏强.中高纬环流呈三波型分布,其中欧洲大槽较常年同期偏强,东亚大槽强度接近常年同期.亚洲以正高度距平为主,只有西伯利亚地区呈现负距平,表明冷空气势力较常年同期偏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接近常年同期,强度略偏弱,脊线位...  相似文献   
27.
2011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超 《气象》2011,37(10):1314-1319
2011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涡呈多极型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弱,欧亚中高纬盛行纬向环流,多短波槽活动。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5.8 mm,较常年同期(115.9mm)偏少8.7%。全国平均气温为22.1℃,较常年同期(21.4℃)偏高0.7℃。月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全国共出现7次强降水过程,但没有发生大范围持续性的严重洪涝灾害;4个热带气旋生成但只有一个登陆我国;新疆、内蒙占西部、江南、华南、江汉、江淮、黄淮、华北等地相继出现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28.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GEO/IGSO/MEO混合星座构成,基本每7~10 d就会有一颗GEO卫星或IGSO卫星进行轨控操作。从卫星轨控开始,卫星存在5~6 h的不健康时期。造成机动卫星长期不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卫星和测站钟差数据的积累周期较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报钟差的轨道快速恢复算法,通过结合星钟和站钟预报压缩机动卫星定轨观测数据积累的时间,从而缩短卫星恢复所需时间。6组机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预报钟差策略在快速恢复初期的前几个小时对轨道预报的贡献尤为显著,对第1组定轨URE预报贡献最大可达84.82%。从3~8 h期间6组定轨平均情况来看,采用优化策略的预报URE,C01平均降低了26.06%,C04平均降低了31.58%,C03降低了9.95%。经测试该方法至少能将卫星不可用时间压缩1 h,对北斗系统建设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2014年10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超  张芳华 《气象》2015,41(1):126-132
2014年10月大气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极涡为单极型,中高纬地区为5波型分布,南支槽偏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常年相当。10月,全国平均降水量29.5 mm,较常年同期(35.8 mm)偏少17.6%;全国平均气温11.2℃,较常年同期(10.3℃)偏高0.9℃。甘肃南部、东北东部和京津冀等地共有51站发生极端日降温事件,东北地区共有17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温事件。月内共有3次强降水过程,其中,10月27—31日,海南及四川盆地、贵州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局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10月,冷空气势力较弱,有两次主要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我国中东部出现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江西、湖南南部和东部、广东大部、福建南部和西部、广西东部等地存在中度气象干旱。  相似文献   
30.
主客观融合定量降水预报方法及平台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健  代刊  宗志平  曹勇  刘凑华  高嵩  于超 《气象》2018,44(8):1020-1032
随着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的发展,预报员面临气象数据爆发增长、服务前端需求不断提高以及客观预报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挑战。传统以手工绘制降水落区为主的定量降水预报(QPF)技术流程已经不能帮助预报员在更高层面体现附加值。为支撑预报员在QPF流程中的核心作用,设计和开发了主客观融合QPF平台。该平台从海量预报数据选取、多源QPF集成、QPF调整和订正、格点化处理和服务产品制作五个方面帮助预报员控制数字化预报全流程。发展了多项关键技术支持平台的智能化,包括多模式QPF数据集构建技术、多模式QPF集成技术、QPF预报场调整和订正技术以及格点场后处理技术。基于MICAPS4系统,实现了主客观融合QPF平台的主要功能,发布了"QPF Master Blender 1.0"版本,并在2017年5月投入业务应用,取得良好反馈和效果。最后,对平台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包括发展数值模式检验评估工具支持预报员做出最优判断,研究多尺度模式信息的融合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