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4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种识别热带气旋降水的数值方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提出了一种有于识别热带气旋降水的数值方法。这一方法是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与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的双边合作研究中得以实现的。该方法的识别结果与天气图人工判别结果相比较表明,两者结论十分一致。  相似文献   
72.
影响中国台风的气候特征及其与环境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影响中国台风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5-11月是影响台风活跃季节,7-9月为集中期;1951—2004年影响台风的频数变化呈减少趋势,1970年代后期明显减少,近十年是影响台风频数最少的时期;近50余年影响台风中超强台风的频数减少显著;台风生成的源地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60年代-1970年代生成台风位置偏东、偏南,1980年代以后转为偏北、偏西。同时分析了影响台风与北太平洋海温及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关系,认为北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与影响台风关系密切;影响台风偏多年和偏少年,其环流形势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73.
200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梁潇云  任福民 《气象》2006,32(4):74-77
2005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是有记录以来第二暖年,仅次于最暖年1998年。年内,南亚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欧洲中部和西部经历了极为严重的高温干旱,巴西北部亚马逊热带雨林遭遇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全球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此外,暴雨雪袭击了西亚、南亚北部、中亚、日本和中国的部分地区、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2005年全球飓风(台风)灾害十分惨重。大西洋飓风为历史上最活跃的一年,其中飓风“卡特里娜”成为有记录以来影响美国最严重的飓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虽较常年偏弱,但登陆中国的热带风暴和台风则数量多、强度强和灾害重。  相似文献   
74.
选取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登陆数目多、经济发达的浙江和福建两省,利用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结合热带气旋降水客观分离方法,对1956~2012年(共57年)浙、闽两省沿海登陆热带气旋降水开展客观分离,统计分析热带气旋登陆期间降水精细化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平均路径在登陆前6小时至登陆后24小时呈西北行,累积降水具有明显非对称分布特征,与主要水汽辐合区相吻合,登陆后24小时至48小时的降水分布与鄱阳湖水体以及局地地形有密切联系;伴随登陆进程,降水分布呈现显著变化,登陆前,浙、闽两省降水较强;登陆后,降水范围向内陆扩展到浙、闽两省以外地区;登陆点聚类分析指出,所有类别的较强降水时段均位于登陆前12小时至登陆后6小时,但不同类别的降水分布和演变特征具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局地地形和热带气旋环流所处位置关系密切;小时强降水统计分析显示,伴随着登陆进程强降水频次分布逐渐变化和向内陆地区推进,高频次强降水主要出现在登陆前、后6小时的浙、闽两省沿海地区,且以两省交界附近地区最为集中,与该地区明显的高大地形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两省各台站由登陆热带气旋带来的小时降水极值差异较大,从10到143 mm均有分布,大部分极值在30至60 mm之间。其中,极值大于50 mm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在浙、闽交界处较为集中,与小时强降水的频次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75.
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136,自引:4,他引:132  
任福民  翟盘茂 《大气科学》1998,22(2):217-227
利用中国1951~1990年极端温度资料,在消除台站迁移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并经过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对我国极端温度的变率和变化趋势的区域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近40年中国季极端最低温度的变率以春、秋两季为最大,大变率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夏季是极端最低温度变率最小的季节。我国季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季节性差异;极端最低温度 在冬、秋季增温趋势分别具有99%、97%的显著水平;极端最高温度只有在秋季,其降温趋势具有90%的显著水平。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还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北、华北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和川藏交界等地极端最低温度在各季表现出明显的增温趋势;长江流域地区极端最高温度在秋、冬季具有较为明显的降温趋势,黄河下游地区则在春、夏季表现出降温趋势。  相似文献   
76.
台风鲸鱼(1508)路径和降水业务预报偏差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郑艳  程守长  蔡亲波  任福民 《气象》2018,44(1):170-179
1508号台风鲸鱼路径和降水业务预报均出现明显偏差,造成该台风预报服务效果很差。本文主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资料、EC模式预报结果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0.25°×0.25°),探讨"鲸鱼"路径和降水业务预报偏差的原因,同时对比分析与"鲸鱼"路径相似的两组夏季台风出现近乎反向的强降水落区的成因。结果表明:(1)"鲸鱼"强度偏弱,业务定位出现较大偏差,同时EC模式对副热带高压预报明显偏弱偏东,是其路径及登陆点预报偏差的主要原因。(2)EC模式较好地预报出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南海海域高层东北风加大的过程,但业务中却忽视了它们通过加强环境风垂直切变对台风非对称结构的作用,从而导致"鲸鱼"路径和降水预报出现偏差。(3)台风路径和降水预报要特别关注副热带西风急流和对流层高层西风槽的演变,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东进南落,台风中心附近高层东北风加大,环境风垂直切变随之加大,其南侧对流发展旺盛,台风移动路径偏西分量加大,强降水主要位于其路径左侧;西风槽东移南压,且与台风环流靠近,台风中心附近环境风垂直切变明显减小,其北侧对流发展旺盛,台风移动路径偏北分量加大,强降水主要位于其路径右侧。  相似文献   
77.
热带气旋所引发的暴雨、大风、风暴潮以及由此造成的衍生灾害对人身安全、基础设施、财产、农业生产活动均可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做好灾前预评估对于提出防御对策、指导启动相应防灾预案及科学合理开展防灾工作等至关重要。在明确“预评估”定义后,将以往国内外研究中与热带气旋灾害预评估相关的模型分为统计模型、动力模型和动力统计模型三类进行回顾总结,并对其中一些典型例子进行详细介绍。最后,针对模型研究及业务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一定建议、意见和展望。深入了解各种热带气旋灾害预评估模型的建立思想,对今后逐步提升风险评估与防控技术的精细化、客观化、定量化水平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8.
登陆中国初、终热带气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对1951-2005年登陆中国的初、终热带气旋①的季节变化、地理分布及年代际变化等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初旋发生在4-8月,以6月份频次最多;终旋在8-12月出现,以9月份频次最多。初、终旋在广东、海南和台湾等地登陆最为频繁,尤其以海南岛东南部最为突出。初旋日期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和偏晚的长期趋势,终旋日期也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但无显著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9.
近十年我国热带气旋灾害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利用最新搜集的2004—2013年热带气旋(TC)灾情资料,研究在影响我国TC的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的背景下TC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2004—2013年,TC灾害造成我国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百分比、农作物受灾面积、死亡人口、受灾人口和倒塌房屋数量均比上个十年(1994—2003年)显著减少。我国致灾TC年频数整体呈增加态势,但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特征,死亡人口和倒塌房屋数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我国TC灾害造成的各项损失总量与TC灾害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较一致。从平均单次损失来看,我国北方和内陆的部分地区由TC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较严重。   相似文献   
80.
1951~2004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1951~2004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登陆热带气旋频数呈减少趋势,50~60年代登陆热带气旋频数较多,1991~2004年是热带气旋登陆我国的最少时期,1951~2004年间登陆强度为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热带气旋频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最大登陆强度在50~70年代,近几年是偏弱气候阶段.平均登陆强度没有明显变化.登陆热带气旋的破坏潜力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50~70年代初明显偏强.登陆热带气旋平均强度的减弱和具有较强强度登陆热带气旋频次的减少引起破坏潜力的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