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次科学考察队冰川考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任贾文  闫明 《冰川冻土》2005,27(1):124-127
2004年7~8月中国首次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队在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Alesund)地区开展了多学科联合考察, 冰川课题组对附近冰川的基本特征、过去的研究状况和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等进行了考察和调研, 为中国今后在该地区的冰川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2.
利用1946—2005年北极Svalbard、斯堪的纳维亚及挪威南部冰川物质平衡资料,分析了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北极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具有较低的年振幅和较小的年际变化;环北极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和挪威南部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则具有较高的年振幅和较大的年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3个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均达极大或较大值,之后呈加速向负平衡发展之势.冰川物质平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其物质平衡状态有关:物质平衡越是趋向正平衡发展的冰川,其敏感值较高,反之亦然;海洋性冰川较大陆性冰川对平衡线高度变化(气候变化)敏感.平均而言,三个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在观测期内的亏损量相对于零平衡状态而言,相当于气温上升了0.32℃.冰川净物质平衡对1℃升温的敏感性变化范围为-0.42~-0.99mw.e..a-1,对10%降雪增量的敏感性为+0.01mw.e..a-1~+0.57mw.e..a-1;平衡1℃升温导致的冰川净物质平衡消融需要降雪量增加24%.冰川物质平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其所处气候环境背景(大陆度)相关性,越是趋向海洋性的冰川其敏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113.
本文综述了南极冰盖雪冰中SO2 -4 的来源、SO2 -4 浓度记录的时空分布特征 ,特别对nss SO2 -4 记录的火山活动事件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反映了近年来南极雪冰中SO2 -4 记录的最新研究进展。南极冰盖雪冰中SO2 -4 来源的综述表明南极地区雪冰中的SO2 -4 主要来源于海盐、海洋生物和火山喷发三种。很多研究表明 ,用南极冰芯中记录的nssSO2 -4 可以恢复火山活动的历史 ,虽然对同一次火山活动 ,在取自南极不同地区的冰芯中 ,其浓度和沉积通量大不一样 ,然而 ,各次火山活动引起的硫酸根离子的沉积通量相对于Tambora火山的沉积通量的百分比在不同冰芯中却经常具有可比性 ,这使得利用冰芯中nssSO2 -4 的沉积通量推算历史时期火山喷发的强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4.
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采用无线电回波探测(RES)等技术,在南极冰盖发现了70多个冰下湖泊,最近,随着Vostok冰芯钻孔逼近Vostok湖面,对南极冰盖下伏湖泊的研究提上日程,Vostok湖因其面积大以及有距离湖面最近的钻孔,成为冰下湖群中被优选考虑的“靶子”湖泊,主要研究目标定位于古气候学,原始生命科学两方面,目前工作尚处于技术研制阶段,技术关键点在于研制先进的湖泊沉积物钻探技术,无污染和自动化湖水,湖芯取样技术等,技术上的高难度使得该计划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5.
利用 1996 / 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 5 0m雪芯资料 ,恢复了南极洲伊丽莎白公主地区 2 5 0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 :2 5 0年来 ,伊丽莎白公主地区的积累率和气温大致可以 186 0年为界分为两段 ,186 0年以前气温和积累率都呈现上升趋势 ,而 186 0年以后气温明显降低 ,积累率变化不明显。同时 ,从 2 5 0年的时间尺度考察近半个世纪以来气温和降水的结果表明 ,虽然目前两者都呈现上升的趋势 ,但都不是历史上的最高值。 2 5 0年来的大气环境变化研究表明 :δ18O与NO-3 、nssSO2 -4 浓度变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 ,即冷期时这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较高 ,暖期时浓度低 ,这可能是冷期经向环流加强从而有利于其从中、低纬度传输的缘故 ;而海盐离子Cl-、Na+ 和Mg2 + 与δ18O无任何相关关系 ,可能反映了本地区雪冰中的海盐离子主要来源于周边海洋地区的降水。  相似文献   
116.
西藏林芝冷杉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对采自西藏林芝的喜马拉雅冷杉进行交叉定年后, 建立树轮δ13C序列. 将δ13C序列去除生长趋势和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大气δ13C下降影响得到Δ13C, 利用附近气象资料, 分析了Δ13C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结果表明: 冷杉Δ13C的高频振荡与季节的气温、降水、空气相对湿度显著相关, 并存在强的滞后效应. 冷杉Δ13C序列与降水和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密切, 在树木生长初期4月和9~11月, 降水和空气湿度对年轮生长影响较大; 除3月年平均最低温度和年平均温度的11、 12月对年轮Δ13C有一定影响外, 温度对年轮生长影响小于降水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118.
北极Svalbard群岛Longyearbyen地区3条冰川8个雪坑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冰川表层雪中海盐离子Cl-和Na+占主导地位,其浓度远高于其它离子,而陆源Ca2+在雪坑秋季污化层中浓度远远高于其它层位,可作为雪坑定年中秋季层位的标志。在季节变化上,海盐离子和SO2-4、NO-3在春季和夏季表现为高值,这与冬春季节北大西洋风暴和中纬度人类污染物远距离传输到北极有关,也与夏季局地海洋性气团、大气中氧化作用、光电作用和清除速率有关。同全球的边远地区格陵兰、南极和青藏高原比较,Longyearbyen地区雪中离子浓度水平较高,特别是海盐离子浓度远高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19.
为了研究祁连山西段冰川末端地区大气PM2.5细粒子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的变化特征,于2011年采集了一批大气PM2.5的Telfon滤膜样品,并应用离子色谱对可溶性离子进行了分析。样品采用超纯水超声萃取各种水溶性离子,优化的萃取溶液体积为25 mL,萃取时间为30 min,萃取液用0.45μm纤维滤膜过滤,各种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所测样品的阴阳离子中,SO42-、NO3-、Ca2+、和NH4+的质量浓度约占到水溶性离子总量的88%。可溶性离子浓度呈现出春夏高、秋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可溶性离子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0.
疏勒河上游多年冻土区植物生长季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青藏高原东北部疏勒河上游多年冻土区的高寒草甸样地为研究对象, 对2011年植物生长季(6-10月)主要温室气体(CO2、 CH4CH4和CO2)的排放进行了观测. 结果显示: 疏勒河上游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地表CO2、 CH4和N2O排放速率范围分别为7.58~418.60 mg·m-2·h-1, -0.20~0.14 mg·m-2·h-1和-27.22~39.98 μg·m-2·h-1. 0~10 cm土壤温度、 含水量和盐分与CO2和CH4排放速率显著相关, 但与N2O排放速率无显著相关. 日均排放速率显示, CO2和N2O在整个观测期均表现为排放; CH4在植物返青期和生长旺盛期表现为排放, 在枯黄期伴随表层土壤发生日冻融循环时为吸收. 从9月30日12:00-10月6日14:40, 表层0~10 cm土壤经历了3次日冻融循环, CO2和N2O日均排放速率分别由冻融前的60.73 mg·m-2·h-1和9.91 μg·m-2·h-1提高到122.33 mg·m-2·h-1和11.70 μg·m-2·h-1. 土壤温度、 含水量和盐分是影响CO2和CH4排放的重要因子, 表层土壤冻融交替作用可提高地表CO2和N2O的排放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