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涛  陈杰  黄明达  余松 《第四纪研究》2009,29(3):524-534
大震地表破裂带滑动矢量及其分布特征,是震后调查需要获得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由于逆断层型地震地表破裂带运动性质(正向逆冲或斜向逆冲)、破裂带走向的变化以及断错标志线、断层运动方向与断层走向间夹角的变化等等,均会导致视位移的产生,使得野外位移测量数据复杂化。滑动矢量作为一个三维空间的量,代表了各破裂点或破裂面在地表或近地表的运动轨迹,较之其各分量,能够更准确更直观地反应出破裂带的性质和运动学特征。文章讨论了滑动矢量的计算方法,重点讨论了利用两条不平行断错标志线计算滑动矢量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我们对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北段北川县城附近若干点的滑动矢量进行了计算,对地表破裂带的性质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汉江郧阳段河流阶地的发育特征。结合地质、地貌及第四纪测年学资料,推断汉江T1~T5阶地形成的时代分别为全新世-晚更新世末期(约25 ka BP)、晚更新世(约67 ka BP)、晚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末期(约128 ka BP)、中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晚期(约1 344 ka BP)、不晚于早更新世。阶地的横向对比显示,两陨断裂的活动导致汉江五峰段、青曲段、郧阳盆地段T3、T2阶地在垂向上构造隆升的差异性,结合T3、T2阶地的形成时代,推测断裂活动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晚更新世早期。近似地推算汉江郧阳段更新世早期以来的平均隆升速率约为0.052 mm/a,显示抬升速率及幅度较秦岭弱,可能由于汉江郧阳段处于秦岭东南缘余脉,并非秦岭隆升的中心地域。  相似文献   
13.
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洪水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临淮岗工程洪水调度运行模型,建立了淮河中游润河集至鲁台子区段一维和二维嵌套式洪水演进模型,利用1982年和1991年实测洪水过程,验证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报洪水演进过程,可为临淮岗工程运行调度方案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横岗-罗湖断裂是深圳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控制着深圳地区的地震构造环境。采用多种手段、方法对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及现今构造变形进行研究十分重要。作者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组合探槽开挖、断层带物质年龄测试(TL、ESR)等手段,分析了横岗-罗湖中南段第四纪活动期次、活动时代。初步认为,横岗-罗湖断裂在第四纪至少经历了4期构造活动,其最新活动时代在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约0.14~0.31 Ma。为了定量监测该断裂现今构造变形量及变形速率,对断裂进行了动态形变监测、GPS形变监测、地应力及应变监测。监测数据表明,断裂现今变形速率在0.05~0.5 mm/a之间,属于中等偏下活动水平。断层活动方式以右旋正断与左旋逆冲交替进行,逆冲活动幅度较大,左旋活动略具优势,表明断裂现今变形具有螺旋式渐进的特征。同时,在监测时间段内,2010年11月19日深圳发生了MS2.8地震。通过分析应变仪和砂土应力仪记录的数据,发现在深圳MS2.8地震前后存在明显异常,这可能为地震前兆监测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限元方法,在三峡水库172m试验性蓄水后发生胡家坪MS4.1地震的大背景中,建立了三峡库首区三维线弹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了172m水位相对于蓄水前库首区地壳8km深度处的等效应力场,与该地区同期流动重力场异常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将蓄水后等效应力场的变化与胡家坪MS4.1地震对比后发现,本次地震发生在等效应力递增区与递减区的梯度带上。分析认为,这样的地段等效应力变化明显,是应力应变积累和构造活动强烈的部位,加之处于仙女山断裂的北端段,容易促使断裂失稳错动而引发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近年在襄樊-广济断裂研究中获得的有关资料,对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断裂3个
几何段自第四纪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断层切割地貌面、断层带物质的TL、ESR法年龄结果多集中分布在700~300ka之间
(平均值约500ka),说明襄樊-广济断裂在第四纪中更新世早中期有过明显活动。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图像显示,断裂带附近地
震活动呈现沿断裂走向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增强的特点,这与断裂3个几何段的分段活动性基本一致。时间上,该断裂带上地震活
动的强度、频度呈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长乐-诏安断裂带是福建沿海的主要活动断裂之一,沿断裂带曾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是福建省陆域上的主要发震构造。中国东部地区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与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有密切联系,因此研究长乐-诏安断裂带在晚更新世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福建省东山县最新发现的长乐-诏安断裂东支东山段剖面的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断层下盘地层和断层上断点以上地层中钾长石光释光测年,确定了长乐-诏安断裂带东支东山段的具体活动时间在(34.8±8.3)~(48.0±3.5)ka之间,显示该断裂至晚更新世晚期仍有活动,属晚更新世活动断裂;通过震级(M)与地震断层位错量(D)经验关系拟合法估算,该断裂的最大发震能力为6.5~7.0级地震。该晚更新世活动断裂的确定和最大震级估算,为长乐-诏安断裂带的活动性提供了确切年代学证据,为东山县地区城市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ò?????????????????????????????,?????????????жι?????Ρ??????????????????????????????????????????,?????????;????????????????????????????????????????0.64~0.85 mma -1;???????????????,??????????????????????;??????????????С?????????????????????,????????????????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