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459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根据核磁共振找水原理,选择一个典型滑坡——安徽阳台滑坡,利用核磁共振直接找水仪测试结果,划分该滑坡的地下水含水层,确定滑动面,并运用钻探资料进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在滑坡探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72.
基于孢粉数据的珠江三角洲QZK6孔全新世气候定量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珠江三角洲QZK6钻孔孢粉组合特征及AMS14C测年结果,基于CONISS软件对剖面孢粉组合进行分带分析,其结果分为A、B、C和D四个孢粉带。根据10981a cal BP以来的孢粉组合特点,结合东亚孢粉数据库中位于广东的122个天然植被下的表层土壤样点的孢粉组成特征,利用软件Polygon 1.5定量重建了QZK6孔的全新世古气候参数。结果显示,全新世气候基本以暖湿为主,总体趋势为凉干—热湿—温凉;D带(10981~8500a cal BP)年均温度为21.7~22.1°C,年降水量1778~1888mm,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均比较高;C带(8500~8105a cal BP)年均温度为21.9~22.3°C,年降水量为1845~1929mm,达到各带中最高值;B带(8105~4343a cal BP)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开始降低,年均温度为20.8~21.7°C,年降水量为1595~1806mm。人类活动从B带开始增强(在A带达到最强);A带(4343a cal BP至今)年均温度为20.3~21.5°C,年降水量为1587~1765 mm,为各带中年均温度最低、年降水量最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873.
使用遥感影像数据可以提取土地沙漠化信息,通过遥感影像所表现的不同信息,可以判断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及其发展程度等。针对EO-1Hyperion高光谱遥感影像成像的特点,探讨高光谱Hyperion影像的预处理和土地沙漠化的计算方法,研究中采用像元二分法从高光谱EO-1 Hyperion影像反演了土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874.
陆态网络连续运行基准站(简称CORS站)是中国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的重要骨架支撑。以陆态网络CORS站观测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253个CORS站进行时间序列拟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绝大部分测站的时间序列,拟合后剩余残差序列明显减小且更加收敛。  相似文献   
875.
Transportation of floating structures for long distance has alway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heavy semi transport vessel.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type of vessel are always special, and its availability is limited. To prepar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projects, COOEC has recently built a heavy lift transport vessel — Hai Yang Shi You 278 (HYSY278). This semi-submersible vessel has displacement capacity of 50k DWT, and a breath of 42 m. Understanding the vessel’s applicability and preparing its use for future deepwater projects are becoming imminent ne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rit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floating 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and performs detailed analysis of two designed floating structures during transportation. The newly built COOEC transportation vessel HYSY278 will be used to dry transport the floating structures from COOEC fabrication yard in Qingdao to the oil fiel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entire process will start with load-out/float-off the floating structur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sites, offload the platform from the vessel if needed, dry transport floating structures through a long distance, and finally offload the platform. Both hydrodynamic and structural analyses a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ransport vessel and floating structures. Crit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portation and offloading of platform from the vessel will be studied in detail. Detailed study i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of the system during this phase and additional work needed to make the vessel feasible for use of this purpos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ith proper modifications, HYSY278 can effectively be used for transporting structures with proper arrangement and well-prepared operation. The procedure and details are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study results. Special attentions associated with future use will also b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analysis.  相似文献   
876.
利用盆地北部大量钻井资料、岩心及露头观察结果,结合古地质背景,以及粒度、岩矿等分析资料,对晚石炭—早二叠世广泛分布的含砾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扇三角洲体系,并以河道化冲积的形式前积到陆表海盆地中,平面上分带性和纵向上退积结构较清楚,重力流沉积特征不明显,而水道化的牵引流成因沉积特征明显。以高能辫状水道、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为主要骨架,河口坝不发育。而且,这些水道作用居重要地位的扇三角洲高能水道砂体因受物源、古地貌及潮汐等影响,往往被潮汐改造而形成障壁砂坝,也是有利储集体。它们之间因沉积特征不同,储集空间、储集性能和含油性也各具特色,但都以高能化水道形成的厚石英砂带为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877.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湖盆演化及石油聚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长组湖岸线、深湖线及湖盆底形恢复显示,延长组湖盆具有向西南部迁移,再向东北部迁移的演化特点。长6期湖盆底形具有"南陡北缓、西陡东缓"的特点,盆地中心位于庙湾以北、正宁以东、甘泉以南地带,造成盆地东北部为缓坡型三角洲体系,而西南部为陡坡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末端发育浊积扇。延长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控制了4套生储盖的分布。延长组湖盆演化与石油的聚集关系密切,湖岸线附近的三角洲前缘是油气的主要富集区,深湖区的浊积砂体也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和良好的成藏条件。东北部、西南部主要成藏组合及深湖浊积岩的特征表明,可以进一步向盆地腹地扩大勘探。  相似文献   
878.
本文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的方法,对西安南郊和陕北长武地区土壤CO2释放量进行了昼夜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土壤CO2释放量存在差异,气候偏冷偏干地区土壤CO2 释放量较小,气候偏热偏湿地区土壤CO2释放量较大。陕北长武土壤CO2释放量变化再次证明,从当日早晨至次日早晨, CO2释放量具有由低变高再变低的规律; CO2释放量相对于大气温度的日变化具有滞后性,滞后时间为4~6小时;土壤CO2释放量白天较少,夜间较多; CO2释放量变化显示,在土层深厚的地区,土壤微生物夜间活动强度总体应比白天大。   相似文献   
879.
利用旬邑X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采用Zh-KDP综合法、Zh-KDP综合分类法、ZPHI降水廓线法和初始相位法进行衰减订正对比分析,并将订正后数据与西安C波段天气雷达数据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4种订正方法均能对反射率因子进行有效订正,订正后强回波中心与KDP强中心基本吻合,可基本还原降水分布特征;采用ZPHI降水廓线法订正后出现条纹状误差回波,订正效果较差;不同订正方法均可使X波段雷达反射率因子与C波段雷达反射率因子间的相关性提高;采用Zh-KDP综合法、Zh-KDP综合分类法和初始相位法订正后,强回波中心位置与C波段雷达较接近,订正后的反射率因子平均值与C波段雷达反射率因子值接近,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减小;Zh-KDP综合分类法和初始相位法订正效果相对不稳定,Zh-KDP综合法订正效果较好且稳定。  相似文献   
880.
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差分反射率因子的测量误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洪峰  薛震刚 《气象科技》2008,36(2):223-227
针对同时发射、同时接收体制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论述了测量差分反射率因子时雷达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测量差分反射率因子时能够引入误差的3类因素,即雷达测量基本要求不满足、接收机噪声和散射粒子相对运动引起的回波功率起伏、云雨目标对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衰减的不同,并分别对影响差分反射率因子测量误差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