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应用速度和Q值成像方法以及小震精定位方法获得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区的深部结构和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图像。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为一隐伏断裂,走向NW,倾向SW,逆冲兼左旋走滑,在地表距临潭-宕昌断裂岷县段约20km,在深部可能与临潭-宕昌断裂交汇在一起,向南组成一条NW向的断裂带。2003年11月13日岷县MS5.2、2004年9月7日岷县-卓尼MS5.0和本次MS6.6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属同一发震断层,位于漳县南部块体的西南边缘;该块体为次级块体(三角形),近几年来块体西南边界强震活跃,其它两边平静。  相似文献   
12.
用维尼迪科夫(Vi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兰州地震台PET重力仪观测资料,获得几个主要潮波的潮汐参数.对日均值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分析非潮汐重力变化信息.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气压对重力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压对重力观测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甘肃祁连山主动源重复探测项目建设及震源重复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肃祁连山主动源重复探测激发源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祁连山西流水水库,2015年7月9日各系统开始正式运行,11月10日完成了为期40天的连续激发实验。观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气枪震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整个观测系统能比较清晰地记录到震源激发的信号。祁连山主动源项目建设取得的结果可为主动源探测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和科学借鉴,不断取得的观测数据为跟踪了解祁连山地区的深部结构时空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用FFT消除地电观测对地磁数据的干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丹地震台地磁观测资料受到地电观测的严重干扰,造成地磁观测资料应用精度下降。本研究采用Fourier变化对地电干扰进行剔除。结果认为:该方法对处理此类干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地下流体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高采样率的观测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与地下构造活动有关的信息,如何从高频观测资料中提取有效的地震前兆异常,成为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分析人员最为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利用概率密度分布方法,分析了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邻近区域400 km范围内17个流体台共计30个测项的数字化水位和水温分钟值数据,计算结果显示,在岷县—漳县地震前,共有10组水位和水温数据出现了异常变化,即概率密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处理陕西及邻区所布设的257个宽频带台站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采用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频散直接反演方法获得陕西及邻区地壳(6~39 km)高分辨率剪切波速度结构。成像结果显示:(1)渭河盆地顶部形成于新生代,厚的沉积层造成其浅部显著的低速异常,盆地中、上地壳为低速结构。渭河盆地与南北两侧地质构造单元交界区域的下方存在高速与低速结合带,以及在块体间相互运动的作用下,在块体内部,特别是界带深部可能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强烈交换,为渭河盆地及邻区的地震孕育发生提供深部环境。(2)南鄂尔多斯块体并不是一个均匀的整体,块体地壳浅层东薄西厚的低速异常结构,可能与鄂尔多斯自显生宙以来的整体掀斜,以及晚白垩纪以来差异性整体抬升和受强烈而不均匀的剥蚀有关。块体中地壳速度比上地壳和下地壳较高。壳内不存在显著的低速体,说明壳内低速体并没有贯穿整个鄂尔多斯地块。我们推测南鄂尔多斯块体仍保留着稳定克拉通的属性,其地壳结构可能反映了克拉通早期形成时的结构特征,至今还未遭受明显改造。(3)秦岭造山带东,西深部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分段分区的特征。造山带中地壳速度较高,可能因在板块碰撞和造山过程中,下地壳物质被抬升进入中地壳,从而造成中地壳速度偏高。  相似文献   
17.
应用基于EMD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去除地电场观测资料中轨道交通干扰,并将小波阈值去噪法和EMD去噪法的效果相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滤除地电场信号中的地铁干扰,同时保留原始信号中微小的突变,突出有用信息,提高地电场台站观测数据的使用率,有较好的去噪效果。基于EMD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可推广到其他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的去噪分析,甚至地电场与地电阻率同场地观测中人工供电干扰信号的剔除。  相似文献   
18.
云南彝良5.7级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5.7级地震前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的大面积热红外异常,利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红外遥感亮温资料,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震源区附近存在明显的热异常区域,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迁移;在2012年9月1日左右异常面积达到最大,随后逐渐收缩,相对变化幅度达10倍以上.同时发现该次亮温异常沿断层呈带状分布,应与活动构造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维尼迪科夫(Vi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高台地震台重力潮汐观测资料,获得几个主要潮波的重力潮汐参数。对日均值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分析了非潮汐重力变化信息。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气压对重力潮汐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台台重力观测精度较高,O1、M2波潮汐因子变化稳定在1‰之内,与国家重力台网中心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