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漓渚铁多金属矿床处于钦杭构造带北东端北西侧,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Fe-Mo-Cu-Pb-Zn多金属矿床。在其形成的不同蚀变交代作用过程中,由于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蚀变矿物,这些蚀变矿物具有能反映其形成的地质环境的特征。其中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的,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为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三者紧密联系,共同构成勘查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基本要素。本文根据漓渚铁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作用过程的研究,对矿床成矿作用的成矿作用特征标志进行如下总结,以期对矿床进一步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华南地区侵入岩时空演化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对华南地区构造演化和造山带性质,讨论很多,但分歧很大。本文主要基于中国侵入岩大地构造编图(1∶250万)和研究这个侧面,参加讨论。1扬子东南缘与武夷—云开(即华夏)的构造性质;2钦杭oφ作为亚省级主洋盆的识别及其分段性;3关于弧—弧、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的识别;4燕山期洋—陆会聚的构造格局;5洋—陆分布格局的重组;6俯冲增生造山带与εNd(t);7陆缘洋与陆间洋等问题。  相似文献   
23.
大地构造相的定义、划分、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构造部位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旋扭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具有恢复与揭示陆块区和造山系(带)的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的功能。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长期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的实践经验,在前人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和详细的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总结了这些大地构造相的基本特征及其鉴别标志,不仅丰富了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内容,而且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资源预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大地构造相的鉴别也是厘定大地构造单元属性、划分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4.
本文主要基于对实验岩石学成果的简要评述,讨论与洋俯冲作用有关的两类典型的火成岩类:楔形地幔在含水条件下橄榄岩局部熔融产生的高镁安山岩/闪长岩类(HMA)和俯冲洋壳局部熔融岩浆与地幔楔相互作用产生的镁安山岩/闪长岩类(MA)。提出:(1)识别HMA和MA必须同时运用两套参数系统:SiO2-MgO系统和SiO2-FeO/MgO系统;(2)区别HMA和MA是在它们均符合LF-CA(低Fe钙碱趋势)特征条件下,再用SiO2-MgO系统进一步加以鉴别;(3)识别HMA和MA的方法,或用在给定SiO2时,MgO和FeO/MgO的具体数值,或用图解法。  相似文献   
25.
湘南地区燕山期成矿花岗岩有3种类型,其主要造岩矿物化学成分和种属明显不同;矿物的化学成分变异特征均显示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的特点:①角闪石均属于钙质角闪石亚类。②MC型早期次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多属镁质黑云母;CM型晚期次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主要为铁质黑云母;C型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主要为铁叶云母-铁黑云母,且多为铁锂黑云母。3类型花岗岩中黑云母的成分变异呈线型关系,暗示有成因联系。③3类型花岗岩中斜长石有明显区别,MC型多为中长石,CM的多为更长石,C型多为钠长石。斜长石环带构造发育程度不同,CM型早期次单元花岗岩中的斜长石环带最发育。④CM型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中的碱性长石主要属于相对富钾的正长石,包体中的个别属歪长石,表明其形成温度较高;C型花岗岩中碱性长石为相对贫钾的钠正长石及微斜长石。⑤造岩矿物特征和成分变异显示了成矿花岗岩的形成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形成MC型和CM型早期次单元花岗岩的岩浆演化主要是岩浆混合作用,而CM型花岗岩晚期次的花岗岩类和C型花岗岩类的岩浆演化可能还存在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26.
定量评价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区域地质环境压力及其动态变化,是当前我国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效应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首先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我国1997~2006年,我国各省域地质环境压力均呈增加趋势,但增长速率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地质环境压力重心在过去10年中发生了东移,从中部的山西能源基地转移到了东部沿海的环渤海湾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降低地质环境压力的途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地质环境开发活动;二是控制废弃物对地质环境的污染,而重点在于前者。  相似文献   
27.
洪山碱性杂岩体出露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地处太行山南段,出露面积约53 km2,岩性以正长岩类为主体,侵位于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洪山碱性杂岩体中正长岩属于钾质的碱性系列岩石,形成于拉张环境,其形成年龄为(120.1±4.6) Ma,是华北克拉通岩浆作用峰期的产物。岩体稀土元素配分图中无Eu异常,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配分型式。富集Rb、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大陆地壳特征。野外观察到岩石具有从深成到浅成-超浅成的特征,电子探针发现长石出现反环带,正长岩中不含继承锆石等特征,结合若要使地壳内岩石部分熔融产生无铕异常的正长质岩浆,那么压力应大于20 kbar,说明洪山碱性杂岩体形成于加厚地壳局部熔融,后经历了少量幔源岩浆混合及地幔流体的注入等过程,导致正长岩出现一定的地幔Hf、Nd同位素印记,而未改变其主微量元素特征,随后在拉张环境下快速上升至地表浅处。  相似文献   
28.
岩浆弧火成岩构造组合与洋陆转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从岩浆弧的火成岩构造组合、主要地质特征和弧地壳成熟度几个方面,讨论洋陆转换作用及其过程。表征洋俯冲环境的火成岩构造组合主要有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组合,高镁安山岩组合,镁安山岩组合,Adakite组合(即高锶低钇中酸性岩)与富铌弧玄武岩组合等。基于火成岩构造组合的配置,讨论了4种可能的洋俯冲壳的壳幔结构:(1)热的年轻的俯冲洋壳与上覆冷的幔楔岩石圈;(2)冷的老的俯冲洋壳与冷的幔楔岩石圈;(3)冷的老的洋壳与热的幔楔软流圈;(4)热的年轻的俯冲洋壳与上覆幔楔软流圈。讨论了弧岩浆前锋作为结构标志以及空间组成极性的构造意义;讨论了弧火山作用的时间极性与弧成熟度及其地壳厚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提出岩浆弧地壳双层结构的模型,下地壳主要为玄武质的基性麻粒岩和角闪岩,上地壳为长英质的TTG片麻岩,相当于大陆壳形成的第一阶段,即新生陆壳。岩浆弧及其洋—陆过渡性的弧地壳是洋俯冲作用形成的洋陆转换带(或增生造山带)的最重要的记录。  相似文献   
29.
TTG岩类的识别:讨论与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要叙述了国际上通用的两种TTG岩类分类命名方案及实际应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 QAP实际矿物定量分类,应用时必须使用精确的矿物定量数据,而不是用目估或半定量方法估算的矿物含量;(2) O' Connor( 1965 )An-Ab-Or标准矿物分类,应用于石英标准分子(Q-norm)>10%的长英质岩石.在此基...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