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301篇
海洋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咸化水体中DIC的同位素组成及环境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采集了天津地区地表水样品,对其溶解无机碳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DIC)及相关化学组成进行了全面测定,以期对咸化并且受到污染水体中的溶解无机碳的来源和迁移转化特征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地表水中溶解无机碳的δ13CDIC值主要分布于0.27‰~ -14.9‰之间,显示了相对较宽的分布范围.同时,天津地表水体...  相似文献   
142.
采用pH=9.5~13.0的无镁合成海水进行了Mg(OH)2沉积时B的掺入实验,证实了B(OH)3优先掺入Mg(OH)2的硼同位素分馏特征。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Mg(OH)2沉积的δ11B均高于无镁合成海水的δ11B,它们之间的硼同位素分馏系数α沉积/海水为1.017 7~1.056 9,平均为1.032 9±0.009 32(SD)。硼同位素的这种分馏特征与无机碳酸盐沉积时的硼同位素分馏存在明显差异,表明B掺入Mg(OH)2沉积具有不同的机理。B在Mg(OH)2沉积上的吸附以及B(OH)3与Mg(OH)2的沉积反应同时存在并相互制约是其主要特征,造成了B(OH)3优先掺入的总结果,这并不意味B(OH)3在掺入的分数上占有优势,相反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Mg(OH)2沉积的B(OH)3/B(OH)-4大都小于1,因此吸附作用决定了Mg(OH)2沉积中B浓度的变化特征。采用这种模型能很好地解释沉积中B浓度、B在沉积和海水间的分配系数Kd以及沉积与海水间的分馏系数α随海水pH的变化特征。石珊瑚中Mg(OH)2的普遍存在和Mg(OH)2中B(OH)3的优先掺入也许会影响珊瑚的硼同位素组成与海水pH的定量对应关系,给δ11B作为古海水pH的代用指标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3.
高温高压和不同氧逸度条件下斜方辉石电导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0~4.0GPa和1073~1423K及不同的氧分压条件下,借助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高压设备和Sarltron-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测定了斜方辉石的电导率。氧逸度控制由Ni NiO、Fe Fe3O4、Fe FeO和Mo MoO24种固态氧缓冲剂完成的。实验结果表明:1在所选择的频率范围内(10-1~106Hz),  相似文献   
144.
一株黑曲霉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分离于植物根际土壤且有较强溶磷能力的真菌研究其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对该菌株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后,再结合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用ICP-OES测定培养液中的Ca2+浓度,磷钼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磷的含量,电子探针、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菌株作用后的残留物。培养液中的Ca2+浓度由第3天的10.02mg/L增加到第30天的217.61mg/L,可溶性磷的浓度由第3天的5.37mg/L增加到第30天的921.37mg/L;风化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次生矿物草酸钙,大分子有机物形成的生物膜以及菌丝体穿插破坏矿物颗粒促进磷矿石的风化。表明该菌株对磷矿石有较强的风化能力,黑曲霉生长产生的生物物理破坏作用和胞外分泌物的生化降解作用是引起磷矿石风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5.
赣中变质岩带变泥砂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赣中变质岩带主要由变泥砂质岩石和少量斜长角闪岩组成.30个变泥砂质岩石样品分析表明,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显示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及Eu负异常[∑REE=129~296μg/g,δEu=0.51~0.86,(La/Yb)N=3.95~12.9],其不相容元素比值高(Th/Sc=0.57~3.59、La/Sc=1.46~12.4、La/Yb=5.84~19.0、La/Sm=4.69~6.87、Th/U=3.40~6.42),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Zr、Hf、Sc、Ti、Y、HREE和Sr含量较低,其原岩应为一套砂泥质岩石,沉积于远离陆地的克拉通大陆架浅海环境;δBa=0.10~0.93,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1597~2525Ma,εNd(0)=-9.9~-15.8,其源区物质主体由古元古代富铝富钾的花岗质岩石和(或)碎屑沉积岩构成,经历了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6.
地下水污染影响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的演化也能够反映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对贵阳城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溶解无机碳含量及其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以SO4·HCO3-Ca·Mg型和HCO3-Ca·Mg型为主,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性控制。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表现形式主要为HCO-3,丰水期由于稀释作用其含量减少。而丰水期δ13CDIC较枯水期偏负,生物成因无机碳占比重大。结合碳同位素和NO-3等人为活动输入物质的负相关性尝试对城区地下水污染分区,结论为贵阳市区中部、东北部以及西郊农业区地下水受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7.
Geochemical study of boron isotopes in the process of loess weather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fferent types of sedimentary rocks and magmatic rocks show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their boron isotopic composition, with d 11B values usually within the range of -40? 30塠1]. The boron content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is approximately 10?0-6, with …  相似文献   
148.
贵州瓮安生物群和磷矿形成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瓮福磷矿陡山沱组地层古地理背景与沉积环境分析,进一步揭示沉积记录中热水作用的客观存在性。研究认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瓮安生物群”繁盛及磷块岩富集与海底热水喷流活动存在联系,热水活动在海洋生物的繁盛和海洋磷的运移过程中可能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缺氧带和亚氧化带的大量细菌对磷的分解和有影响力的铁—硫酸盐的循环作用下,富集的磷在海底上升洋流作用下,运移到氧化还原界面上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49.
流体─岩石反应体系中的硼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在岩浆作用中对于主要造岩矿物的不相容性和水溶液中的较大溶解度使其在地壳(10×l0(-6))和海洋(4.5×l0(-6))中大量富集。在自然界中B的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大(δ(11)B=-32‰─+58‰),但在不同类型地质体中却有较特定的分布范围。造成自然界B的同位素分馏的主要原因在于流体─固体反应体系的pH条件和水/岩比值变化。B的这些特殊地球化学性质在不同地质地球化学作用示踪,特别是与流体有关的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0.
银山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西银山矿床规模不同的矿体、蚀变围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稀土元素以轻稀土富集型,无Ce异常,强烈的Eu正异常而显著地区别于赋矿围岩。热液蚀变作用造成围岩的稀土总量升高12.1%-52.4%,轻重稀土比值降低,但紧邻矿体的稀土含量则低于原岩。导致围岩稀土总量升高有两个因素:(1)通过热液蚀变作用带入了稀土元素;(2)体系主元素(Si)质量迁移而造成稀土元素出现表观浓缩。其中以前者为主导因素。矿体的接触带及其紧邻处的蚀变围岩的REE含量明显偏低,主要因出现大量石英或石英+硫化物等矿物的显微脉体(脉幅3-8μm)而被稀释,是一种表观亏损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矿体越大,其围岩REE被“稀释”越明显,涉及的范围越大,REE特征可能是一种潜在有效的找矿勘探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