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黔南地区宾夕法尼亚亚纪逍遥阶礁相地层中腕足动物普遍发育,主要产长身贝类和石燕贝类。本文主要研究该区腕足动物与造礁生物叶状藻和Fomitchevella 珊瑚之间的生态关系。在叶状藻礁内,小个体腕足动物常附着在藻叶上营假漂浮生活; 但藻叶密集处,小个体腕足动物也难见,可能藻丛造成水流循环不畅使腕足动物难以获得充足的食料; 藻叶稀疏处,腕足动物个体加大,数量增加。在大型Fomitchevella 珊瑚格架礁内,腕足动物与Fomitchevella 之间不存在食物上的竞争。腕足动物介壳层为Fomitchevella 幼虫定殖提供了生物成因的硬质基底,在此基础之上发育了大型珊瑚礁。腕足动物在 Fomitchevella 进入统殖阶段由于生态空间受到局限而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92.
刘畅  潘俊  李洋  孟思翘 《地下水》2011,33(3):11-12,76
下辽河平原南部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开采了上第三系明化镇组深层地下水,开采至今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区域地下水头下降较快形成大面积水头降落、局部出现咸水体扩张及淡水咸化问题,严重威胁该地区居民的淡水资源安全.通过对下辽河平原南部上第三系地下水明化镇组含水层咸水体赋存的地质地貌、补迳排条件、动态特征等进行研究,掌握其赋...  相似文献   
93.
刁秀广  刘畅  万明波  侯淑梅 《气象》2020,46(2):179-188
利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探空与天气实况,对山东3次大暴雨过程中云街雷达回波特征和云街对于强降雨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天气雷达低层反射率因子上云街表现为多条窄带回波,走向与低层平均风场基本一致,持续时间约6~7 h,强度基本在5~20 dBz。云街对3次强降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方面:一是触发机制,云街可触发对流单体;二是后向传播作用,云街新生对流单体依次沿云街走向向西南方向传播,具有明显后向传播特征,导致对流系统向西偏南方向发展,强降水区也向西偏南方向移动;三是利于降水强度增大和长时间的维持,持续不断的云街激发的雷暴,在移动过程中沿引导气流方向发展并与对流系统主体合并,主体回波得以发展与维持,产生大的雨强,并持续较长时间,导致极端强降雨天气。云街对3次强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维持与发展及极端强降雨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7月18日过程云街触发雷暴的频次明显高于其他2次过程,主要原因是对流抑制能量和抬升凝结高度明显小于其他2次过程,更易于雷暴的触发。  相似文献   
94.
细粒沉积岩类型复杂,原因是其定义基于结构粒度概念,缺乏对矿物成分的有效约束,加之,不同学者是在不同尺度下对构造现象进行描述,使得细粒沉积岩缺乏较为科学、系统的分类。为辨析泥岩与页岩的特征,通过大量调研国内外沉积学教材及相关文献发现:细粒沉积物(粒径小于62.5 μm)的概念自20世纪30年代进入人们的视野,后被广大研究人员广泛接受,且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可依据粒度大小,进一步将细粒沉积物划分为黏土级颗粒(粒径小于3.9 μm)和粉砂级颗粒(粒径介于3.9~62.5 μm之间)。但是,国、内外沉积学界对细粒沉积物“泥”(泥级颗粒)的粒径划分不同,欧美学者一般将“泥”界定为粒径小于62.5 μm,包括黏土级颗粒与粉砂级颗粒。在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沿用了前苏联的方案,“泥”的粒径对应黏土级颗粒即小于3.9 μm,这一分歧是导致泥岩与页岩等概念使用混乱的根本原因。概而言之,固结的泥岩具有与页岩相同的粒级结构和组分,但是不具备页岩的“纹层”或“页理”构造特征;辩证而言,“纹层”强调沉积过程所形成的垂向层理差异,而“页理”则是成岩过程受风化作用影响形成的力学薄弱面。从泥岩和页岩的矿物组成看,存在石英和长石硅质矿物、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的混合沉积作用的影响,需要从沉积成因出发,结合构造特征,综合矿物类型、有机质丰度和颗粒来源等因素对泥岩和页岩进行岩性岩相分类。实践表明,页岩油气的开发动用需要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辨析泥岩和页岩的特征差异性对产层优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河套盆地属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型陆相含油气盆地,近期于临河坳陷西南部吉兰泰构造带发现亿吨级大油田。工区地质条件复杂且勘探程度低,油藏动态演化过程研究有待深化。针对吉西凸起带和中央断垒带已发现油藏,应用地质、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九史”分析方法对油藏进行动态解剖,取得了以下三点认识:(1)油气晚期成藏并表现出“三晚”,即烃源岩晚期生烃、断裂晚期活动及油气晚期充注;(2)第四纪走滑活动影响油气富集,负花状构造不发育且晚期强烈反转地区有利于成藏;(3)优选出西南部凸起带和中央断垒带两大油气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96.
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iGMAS)是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主要性能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生成并提供多种应用产品的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安全防护是iGMAS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数据安全是系统安全防护问题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结合已有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和数据安全传输等相关技术研究工作,从通信传输安全、数据传输校验(防止恶意数据注入)、数据存储安全等方面,针对iGMAS系统的数据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古生代构造带(蛇绿岩带)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利用数字填图方法,在内蒙古北山地区大红山一带,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大红山南出露一套变质基底,主要岩石组合为一套海相细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及磁铁石英岩组合,以含硅铁建造及变质基性火山岩为特征。该岩石组合无底无顶,变形变质强烈,分不出层序,故称之为小红山岩组。各类中低级变质岩说明变质作用达到了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该组北部被上石炭统白山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南部被早泥盆世、晚石炭世侵入岩侵入。区内出露面积约140 km2,厚约2 890 m。明显有4次变形: 前3次变形为韧性变形,形成了透入性面理S1、大型褶皱、韧性剪切带等构造形迹; 后一次变形以脆性变形为特征,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断层带。小红山岩组多期次变形、变质说明了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古生代构造带(蛇绿岩带)确实存在,并经历了多期次变形和变质。  相似文献   
98.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龙葵+胶质芽孢杆菌的植物-微生物组合在修复石墨尾矿砂Cd污染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芽孢杆菌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土壤中的PH值,提升土壤中Cd的生物活性,将土壤中有效Cd的含量提高46.03%,使龙葵吸收的Cd浓度提高了23.53%;同时胶质芽孢杆菌还可以通过解磷、解钾作用促进龙葵的生长,使龙葵的单株...  相似文献   
99.
胶东西北部中生代白垩纪岩浆活动剧烈,在许多中生代岩浆岩中常见有大量的闪长质包体和中基性岩脉。因此特选取胶东西北部的丛家花岗闪长岩(130Ma)及其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和玲珑矿区的闪长岩脉(121Ma~96Ma)进行角闪石、黑云母和副矿物磷灰石、榍石的成因分析。发现角闪石均属钙质角闪石系列的浅闪石,镁指数M*在0.5~0.7之间,而黑云母均为镁质黑云母,镁指率大于0.45。结合这两种矿物的TiO2-Al2O3、MgO-FeO/(FeO+MgO)成分特点,认为其寄主岩石应源于壳幔混合作用,并且副矿物磷灰石、榍石也具壳幔特征。值得强调的是,角闪石、黑云母Mg含量较高,所以可能形成于壳幔作用较深源区。通过角闪石-黑云母矿物对温度图谱和黑云母全铝压力计进行成岩温压和深度计算,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闪长岩脉的形成温压和深度分别为:625℃~650℃,86MPa,3.24km;700℃,95MPa~118MPa,3.66km~4.17km;700℃~750℃,96MPa~111MPa,3.59km~4.45km;可以看出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闪长岩脉均具壳幔混合特征,并且成岩物理条件相近,加上成岩年龄接近,所以三者可能是同一时期经过相同地质作用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提高四川省防雷减灾工作效率,推动雷电服务数字化、网络化、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实现快速、准确、高效的雷电短时临近预警,四川省防雷中心协助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同研制开发了“四川省雷电短时临近预警系统”.目前四川省防雷中心已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雷电临近预警业务试运行.同时在成都、凉山、眉山、绵阳、乐山等市州气象台进行区域化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推广应用,初步实现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业务和服务,并在2010 ~2011年几个重大天气过程中成功进行了雷电预警预报,同时对当地气象台站进行强天气过程预测预报提供了辅助手段,得到了有关职能部门及当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