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51.
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岩多参数同时测试技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油气储层的物性参数是油气地球物理(特别是勘探地球物理)的重要基础资料、油气储层深于下,只有在地层条件下测试获得的物性参数和能代表油气储层的真实性质。不同物性参数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只有相同地层条件下,同时测试这些物性参数才能准确地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岩石物性参数自动测试系统”就是国际上第一台能够在地层条件下(温度:常温-200℃;围压1-140MPa,孔隙压力0-70MPa;轴压0-100  相似文献   
152.
潜山构造带是中国东部断陷盆地中一种油气非常富集的构造元.辽河西部凹陷兴隆台构造带是一个典型的潜山带.兴隆台潜山构造是断块作用下的潜山.受台安-大洼断裂周期活动的影响,兴隆台构造带断裂发育,多期断层纵横交织,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油气通过断层呈阶梯式运移,在潜山内部和上覆的第三系不同层段中形成一系列不同类型油气藏,构成复式油气聚集带.兴隆台复式油气聚集带具有多油源供给、多期次充注、不同油源混合等特征.油气运聚具有"多源(多方向)多时期供烃、多渠道输导多层系聚集、多成因圈闭多期次成藏"的复式运聚特点;构成"潜山内幕裂缝型油气藏和潜山浅表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与"披覆断块型和砂岩上倾尖灭型油气藏"的油气藏分布系列.  相似文献   
153.
英吉苏凹陷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吉苏中新生代凹陷是在古生代斜冲推覆构造背景之上发育起来的背驮式前陆盆地。盆地的沉积作用和变形作用严格受基底参与的斜冲断层的控制。中新生代构造由北向南可划分7个带:北部斜坡带;群克一新开屏背斜带;英北向斜带;阿拉于背斜带;英南向斜带;古城墟斜坡带和罗布庄断凸带。叠瓦式逆冲断层、花状构造、构造三角带、断展裙皱和披覆构造是英吉苏凹陷的主要变形样式。自三叠纪以来,不同时期的沉积中心自造山带向前陆方向迁移。中新生界变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是与塔里木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板块拼贴事件和壳内拆离缩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4.
帕米尔地区现今大陆深俯冲——地震构造和动力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NEIC(UsGS)1975~1999年地震记录的基础上,补充中国新疆地震台网1975年以来的16,339个部分重新定位的有效地震记录,根据该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规律、地壳速度结构和地表变形构造等最新研究成果,对兴都库什-帕米尔-中国西部地震活动的三维几何学及其构造联系作出了新的解释,强调沿恰曼断层的左行走滑作用对帕米尔和兴都库什地震带的制约。沿帕米尔地震带正在发生大陆深俯冲作用,是恰曼断层左行牵引的结果,深俯冲岩板为上宽下窄向恰曼断层收敛的楔形体,俯冲角度上缓(20~30°)下陡(60~70°),转变深度在80~120公里,部分下地壳物质被深俯冲作用带到200公里以下的深度。帕米尔深俯冲带上盘岩石中的多期反冲构造组合和后退俯冲作用历史,解释了该地区地壳缩短加厚和深部岩石折返的机制。与深俯冲作用相关的双地震剪切带和3个地震群的构造联系,提供了大陆深俯冲作用的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155.
针对结构动态响应监测三维变形的需求,研究立体视觉三维测量算法,建立基于结构测面的世界坐标系,得到结构振动响应三维位移公式.研究圆形标识点边缘检测、中心拟合及匹配约束算法,编译基于MATLAB平台的立体视觉结构振动测试分析软件.使用本文集成的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完成不同加速度峰值Taft波及El Centro波作用下砌体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同时测得结构三维位移时程曲线.面内位移时程曲线表明立体视觉方法与位移计数据吻合非常好,证实立体视觉测量方法的有效性.离面位移时程曲线表明砌体房屋模型在地震动作用下发生扭转,且随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增大,扭转反应加剧,充分验证立体视觉方法用于监测结构三维振动响应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6.
2001年在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暗色泥岩中,发现油气显示,是大庆油田外围探区中第二个重点勘探的盆地。本次工作在太平林场组的建组剖面下部泥岩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大孢子化石—巴尔姆孢(Balmeisporites),见有3个种和2个未定种,其中新种2个,它们是:康氏巴尔姆孢(比较种)Balmeisporites cf.kondinskayae Srivastava et Binda、嘉荫巴尔姆孢(新种)Balmeisporites jiayinensis sp.nov.、太平林场巴尔姆孢(新种)Balmeisporites taipinglinchangensis sp.nov.、巴尔姆孢?(未定种 1)Balmeisporites?sp.1、巴尔姆孢?(未定种 2)Balmeisporites?sp.2。这一发现丰富了太平林场组建组剖面的生物化石内容,对嘉荫盆地井下岩石地层元与露头剖面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所发现的巴尔姆孢均是不具赤道突起的类型,反映出典型晚白垩世的特征,本组产出的孢粉、介形类和叶肢介化石可与松辽盆地嫩江组对比,为晚白垩世桑顿期-坎潘期。巴尔姆孢指示的古气候应为潮湿的亚热带气候,产巴尔姆孢的层位所处的古环境应是河流入湖处的三角洲前缘或前三角洲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