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1.
为了验证陆面过程模式砾石参数化方案在青藏高原上的天气过程的模拟能力,本文通过耦合了砾石参数化方案CLM4.5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对一次高原低涡个例进行模拟研究,利用模拟的500 hPa高空形势场、2 m温湿度和土壤温湿度等数据,结合ERA5资料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砾石参数化方案的RegCM4对本次高原涡个例模拟效果整体较好;在500 hPa高空形势场中,新方案比旧方案更为准确地模拟出高原涡中心位置和涡区温度场特征;在高原涡生成和发展阶段,新方案模拟的2 m温度和相对湿度效果明显较旧方案强,为低涡的生成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土壤温湿度的模拟中,加入砾石后提升了土壤的导热率和导水率,使高原涡在初生和发展阶段提供更好的土壤热力和水分条件;高原涡消亡阶段,新方案使浅层土壤温度下降,深层土壤温度升高;在500 hPa反气旋性环流地区,新方案模拟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较旧方案偏低,而当青藏高原高空无强烈天气系统时,新旧方案在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模拟表现差别不大。在高原涡整个生命史中,新方案在浅层土壤温度的模拟明显优于旧方案,而在土壤体积含水量模拟中第1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12.
利用CMIP6 模式模拟的多层土壤温度资料,结合鄂陵湖草地站土壤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评估了BCC陆面过程模式对青藏高原土壤冻融过程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BCC-CSM2-MR对青藏高原冻融总天数,特别是对于消融过程阶段的模拟接近观测值,但其完全冻结阶段和消融过程阶段的日期都有所推迟,可能与陆面模式物理参数化过程不完善导致土壤温度下降更慢有关。BCC-CSM2-MR 对青藏高原土壤冻结时段前期的冻土深度变化曲线模拟效果最佳,但由于网格分辨率低且对地形刻画不准确,BCC-CSM2-MR 不能模拟出青藏高原西南部相间分布的冻土深度特征。BCC-CSM2-MR 可以模拟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在 1985~2014 年的升高趋势。对于气候倾向率空间分布,BCC-CSM2-MR模拟结果相较于集合平均,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偏低而西部偏高,且不能模拟出北部存在的少量相对低值区域。   相似文献   
213.
李烁  王慧  耿则勋  于翔舟  卢兰鑫 《测绘学报》2018,47(12):1621-1629
针对遥感影像内部亮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范数约束的亮度不均变分校正方法。首先分析了单范数变分Retinex方法的不足,根据反射影像和光照影像的特性构造新的变分模型,利用L1范数约束反射影像的纹理和细节信息,利用L2范数约束光照影像的光滑性。为了提高运算效率,采用分裂Bregman方法将变分模型的求解转换为3个子问题交替迭代计算。再对分离出的光照影像进行Gamma校正,取其均值与反射影像进行乘积运算,最后对重建影像进行对比度拉伸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切实可行,与单范数约束的变分Retinex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可以更好地消除亮度不均匀现象和保持影像的纹理和细节信息,同时具有更高的运算效率,速度提高7倍以上。  相似文献   
214.
上海市高架道路是上海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之一,跨越11个行政区,打通了城市交通脉络。为保证其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利用高分辨率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高架路进行沉降监测,沉降结果与同期水准数据基本保持一致,最大误差不超过3 mm/a。进一步联合高架路的结构特性、运营车辆的动荷载情况、高架路施工进程,分析了提取的高架路沉降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时间演化行为。多因素的归因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高架道路沉降格局与周边区域地面沉降密切相关,同时与高架道路自身荷载和运营车辆动荷载、高架道路建成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15.
通过对雷达波春季在海面上发生超折射现象的分析,发现在一定时间内由海面上吹来的空气是干而暖的,此时海洋不但没有供给陆地水汽,反而减弱了陆上的降水。  相似文献   
216.
关于海雾生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海上雷达波的超折射现象,指出:海雾的出现总是在雷达波发生超折射之后,由此确定海雾形成时的大气结构特征,并对海雾的生成以及其出现时间有了新的了解。指出根据雷达波超折射现象可用来作海雾预报。  相似文献   
217.
应用Micaps系统资源,并结合腾冲单站L波段雷达高空探测资料、乡镇雨量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腾冲连阴雨天气是在孟湾MCC作用下产生的。孟湾低压的维持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是造成腾冲持续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腾冲境内雨量分布由南向北增多的趋势,与腾冲独特的地形有关。充分使用单站现有的探测资料如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等对做好局地强降水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18.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叶家瑜  姚岚 《岩矿测试》2004,23(2):137-142147
分析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中原有的质量控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采用实验室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试验,并将测试数据绘制的元素虚拟地球化学图进行相似性比较,以求改进和完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质量控制方法,促进分析测试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19.
为辨别环境动态变化而进行的多期次环境地球化学填图要求降低不同期次数据间的分析误差.为达此目的,本文提出了衡量各实验室分析质量的新的考核标准,包括:一组标准样不同元素分析值与标准值对数偏差的不合格率;一组标准样不同元素分析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所反映的相似性系数;一组标准样各种元素分析值与标准值在虚拟空间上图形分布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20.
滨岸相混控碎屑岩沉积体系是指发育在滨岸带,受河流、波浪和潮汐混合水动力作用产生的复合碎屑岩沉积体系。受区域构造、物源、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和滨岸水动力控制,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区在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时期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潮汐和波浪作用相互交替的滨岸相碎屑岩复合沉积体系。本文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开展了沙雅隆起区志留系—石炭系沉积层序、沉积相和沉积模式的综合研究,建立复合沉积体系的沉积学模式,包括:① 志留系—泥盆系的浪控- 潮控海湾沉积体系;② 下石炭统巴楚组的台地- 蒸发潟湖- 潮坪沉积体系;③ 下石炭统卡拉沙依组的河控- 浪控- 潮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滨岸滩坝和潮坪砂体、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冲积平原、海湾滩坝砂体和下石炭统卡拉沙依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在塔北地区大面积分布,其冲积平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被后期潮汐和波浪作用改造后,形成潮汐水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和滨岸滩坝砂体,物性条件明显改善,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区带。目前,滨岸混合水动力碎屑岩沉积体系已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其沉积学模式可为塔北地区古生界碎屑岩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