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5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平台开发地基基础设计计算模块是重大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可以有效利用数据库的动态数据,提高设计计算的效率,从而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以岩土力学知识及相关行业设计规范为基础,以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平台,采用数据库技术、C++编程技术等信息技术,探讨了桩基设计、复合地基设计、洞室围岩支护设计以及边坡加固设计计算的若干关键问题与可视化实现。该模块可自动调用动态数据库的数据对桩基、复合地基、洞室支护等进行设计计算,对边坡稳定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可供数据存储及查询。结合广东省内的重大工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GIS系统开发,提出了地基基础模块的功能设计与实现方法,阐述了模块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该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三维地层的三棱柱剖分与土方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翠英  董立国 《岩土力学》2006,27(2):204-208
三维地层剖分算法是实现地层三维可视化与土方计算的重要基础。采用三棱柱体建模方法构造三维地层,分析任意平面切割三棱柱的不同情形,得出了针对三棱柱地层的剖分算法;提出了以切割面为分界面,将单个三棱柱剖分成多个小三棱柱的三角投影分割法--将三棱柱顶面、底面及切割截面按一定规则进行合理三角化划分,使划分后三角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合;将该3层三角形组合成以切割面为分界面的2层小三棱柱,从而完成剖分。土方计算中首先给出开挖体的边界控制方程,根据该控制方程所限定的内边界得到开挖区域,结合上述剖分算法,对该区域内所有小三棱柱体积求和,得到开挖土方量。将以上算法应用到广东省某重大水利工程中,实现了基坑模拟开挖及其土方计算。  相似文献   
23.
24.
以格点尝试法求解的小区域平均震源机制解资料,研究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震源附近及其外围不同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发现震前震中附近约3°×3°范围内小震应力场有异常变化,开始出现时间为震前5-6年。主要表现为主压应力轴P轴向大区域应力场方向“集中”继而“转向”、恢复-发震的变化过程,主张应力轴T轴仰角和矛盾符号比也出现时间上大体同步的变化,且震源附近与外围区变化特点不同。反映了震源附近复杂的物理过程及源区与场区应力场的动态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25.
苏鲁地区剪切波速度结构研究及与地震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波纯波形拟合法以及T函数法反演了苏鲁地区壳幔剪切波速度结构,并利用长周期P波T函数反演得到了连云港和莱阳台下方800km深度的速度结构。结果显示:(1)苏鲁地区大部分台站地壳表层及上地壳浅部速度偏高,分别对应高压、超高压物质和古老基底出露地区;(2)沿郯庐断裂带分布的台站均显示明显低速层,并具有北浅南深的特点;(3)连云港和莱阳台超深度反演结果显示两台均在150km深度下出现高速层,反映扬子板块的俯冲深度为100km以下,俯冲板片厚度在100km以上;板片拆离下沉深度甚至达到300km或者更深;(4)地震深度分布与低速层关系密切,沿郯庐断裂和烟台—五莲断裂的中小地震震源深度都比较深,有的甚至达到地壳的底部,反映这两条断裂目前切割深度都比较大,而且地幔物质相对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26.
对SQIP地震学中期预测方法在华北地区的中期预测效果进行了重新评价,回溯性全时空扫描检验报准率R值约为0.67~0.68。做了方法中短期和短期预测指标的提取尝试。结果表明综合参量P值异常区由最大出现收缩后,平均约7个月左右发生未来主震,其中6个月内的震例约占有“收缩”震例的53%~54%,在3个月内的约占33%~35%;部分震例发生在异常区消失后7~8个月内。表明P值异常区“收缩”(或消失)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中、强地震的中短期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地震地质学的角度,通过综合分析、数理统计和实际计算获得了判定地震序列类型的定量和定性指标,提出了中小地震(群)后地震活动趋势和大震后强余震预报的地震地质学方法,通过一些地震实例的实践与检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用于震后地震活动趋势的预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28.
沂沭断裂带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及单台平滑机制解资料,研究了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应力主轴P为72°,T为342°,与苏、鲁、皖、豫地区应力场取向一致;该带应力场存在纵向上的分段差异;不同深度的地震机制结果统计表明,震源较深的地震(h≥17公里)机制更能真实地反映地壳应力场。最后对该带近期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活动断裂、受力状态和破裂角大小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山东三个分区为例,以y=a bx线性统计建模,进行逐年和分月地震活动水平拟合分析,给出了三个分区地震年、月应变能释放水平的经验关系,依此可以对相应区域的地震活动水平进行统计预测。使用山东地区地震资料进行内符和外推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但简单,效果也较好,可以用于日常和年度及分月地震水平预测估计。  相似文献   
30.
地震学定量综合预报方法(Seismological Quantitative Integrated Prediction Method,简称SQIP方法)是笔者等在"九五"攻关研究项目中使用华北地区资料和震例自行研制的一种基于多项地震学参数的综合预测方法.本文依据该方法的指标筛选法及规则,对中国大陆西南、华北、新疆3个地区7级以上强震进行了研究,提取了相应的强震地震学综合预测指标,并由此给出适用于中国大陆典型地区的强地震SQIP预测方法.同时在西南地区进行了该方法的时空扫描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