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5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应力历史对弱透水层参数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弱透水层储存的地下水是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弱透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对地下水资源管理与评价以及地面沉降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试验对定降深条件下弱透水层水流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弱透水层释水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和释水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邻含水层定降深条件下,弱透水层固结变形滞后于相邻含水层的降深变化,且变形速度逐渐变小并趋于零。基于室内试验,利用配线法求得弱透水层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水文地质参数,对比分析,大变形和小变形试验中土层的渗透系数变化不大,但贮水率明显变小,土层的固结系数变大。因此,土层的应力历史对土层的渗透系数影响不大,而对贮水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盾构机穿越邻近土洞区域是在岩溶区修建的地铁隧道常常遇到的问题,为降低盾构掘进对土洞的扰动,以防止盾构突陷、偏离轴线或发生地面塌陷,需对穿越时盾构的掘进参数进行优化控制。针对当前主要根据经验选取掘进参数的不足,根据弹性力学Mindlin解建立了盾构穿越邻近土洞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掘进速度为控制变量,以掘进引起土洞顶部能量密度变化为指标函数,提出了穿越时的掘进速度最优控制问题,并利用梯度法进行了数值求解,最后将该方法运用于广州地铁九号线花-马区间盾构穿越邻近土洞问题的分析中。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反映盾构掘进时正面推力对土洞顶部的扰动;在该模型上建立的掘进速度最优控制问题,能对掘进速度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与工程经验相符,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74.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是力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在力学领域中称之为“固流耦合作用”,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称之为“水-岩相互作用”。前者研究的焦点在于固体和流体间力学耦事的基本规律;后者主要研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与地质学的交叉学科,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侧重点以往主要集中于岩体力学方面,即从渗流场和形变场的相互作用角度研究其基本规律,目前,已开始注意到水和岩石的化学作用问题。从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课题--特殊软弱岩体与水作用后力学性能大幅度变异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某些特殊岩体与水作用的化学规律、矿物学规律及其化学与矿物学损伤所导致的力学损伤规律,并建立软岩-水相互作用的时间效应模型;确定软岩性质软化的标志性监界阈值,为建立水-岩相互作用理论体系奠定软岩研究基础,为重大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提供有效的参考的指导。  相似文献   
75.
本文研究了沂沭带近期(1970~1986)地震活动性指标的时序变化,设计了分布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结合地震空间分布特点综合分析认为,该带地震活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空间分布状态稳定,时间分布服从泊松模型。说明近期沂沭带处于稳定受力状态,地震为正常背景性活动。  相似文献   
76.
华北地区中小地震应力场的优势方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华北地区61次中、小地震(3.0≤M≤5.5)和10次M≥6.0大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地震释能应力场的优势方向,主压应力轴为70°-80°,主张应力轴为340°-350°,它们的仰角基本上小于45°。这表明,华北地区处于以北东东向水平压应力和北北西向水平张应力为主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中。指出了这一地区6级以上地震和震源深度大于17公里的中、小地震应力场方向一致性较好,可能更接近构造应力场方向。华北地区一致性应力场的南缘,可能在秦岭、大别山及长江下游一带。  相似文献   
77.
1983年菏泽5.9级地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县发生5.9级地震。其地震类型基本属孤立型。这次地震有下列特点:无直接前震,余震次数很少且能量衰减快;余震震源位置集中且早期余震有成组成对出现现象;等烈度线畸变,内圈等烈度线有北东和北西两个长轴方向。本文还对这次地震的性质,破裂方式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8.
震前地震活动图象 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发生在聊城—兰考断裂带(以下简称聊考带)南段。1937年菏泽7.0级地震就位于5.9级地震震中附近,现今此断裂带的小震活动仍较活跃。 沿聊考带东西两侧各取50公里作为研究区域。依据台网控制能力,取震级下限为2.0,研究了此范围内1970—1983年11月7日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特征。发现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有以下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79.
聊城——兰考断裂带及其邻区现代地壳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聊城——兰考断裂带及其邻区25个小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及近期小地震资料,分析了本区现代地壳应力场以及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发现:本区主压应力轴取向为北东东(近东西)向,主张应力轴为北北西(近南北)向,与华北地区应力场相差甚微,与1937年荷泽7级地震震源应力场极为一致;分区应力主轴取向的稳定性有一定差别;相应的地震活动方式(时间、空间特征等)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0.
Incurrentearthquakeprediction,seismologicalmethodisconsideredthefirstchoice.Accordingtoroughstatistics,thereareover100seismologicalparametersusedineafthquakepredictioninChina.Thatagreatnumberofparameterscouldbechosenismoreconvenient,butalsocausesalotoftroublesatthesametime.Itismoredifficulttodecidewhichoneisbetteramongthem.Inthepracticalkeyproblemandthe"EighthFive-YearPlan"keyproblemonshort-periodear'thquakepredictionsponsoredbyChinaSeismologicalBureau,mostoftheparametershavebeenevaluated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