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5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1.
红层软岩内部孔隙具有随机、多样化的分布特点,孔隙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其宏观力学性能的关键所在。由SEM扫描电镜获取岩样不同饱水时间下的细观结构图像,根据盒维数法计算出孔隙的分形维数,发现随着饱水时间的加长,孔隙的分形维数呈现增大趋势。同时对孔隙的数量、大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饱水时间下岩样内部孔隙的分布特征。基于多重分形理论,采用统计矩的方法对孔隙结构进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孔隙结构的分配函数与q阶次趋于线性关系,验证了该结构的自相似性与无标度性,由广义分形维数D(0)>D(1)>D(2)说明了孔隙具有多重分形特征,由多重分形谱参数分析了孔隙结构的不规则性与复杂程度,更好地表征孔隙大小各异的分布情况。结合孔隙结构的多重分形特征与岩样抗压强度,建立起孔隙结构变化与其力学性能的关联性,对研究红层软岩的损伤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10.1 培训班简介 1997年9月,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在希腊举行学术大会期间,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召开会议,确定了第二届会议的主题和会议计划,决定在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举行之前,举办一次较高水准的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和交换国际培训班,旨在为全世界,尤其是亚洲的多地震和发展中国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地震监测和地震数据分析的专门人才.计划得到IASPEI的赞赏和支持,IASPEI下属的培训委员会愿意与亚洲地震委员会合作,将其作为1998年的主要活动,并参与了具体计划的制定和有关组织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减灾十年(IDNDR)秘书处、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等部门对此给予了支持并出资赞助.培训班由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的主办单位--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NGRI)具体组织,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GFZ)参与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93.
应用泊松模型的极值分布对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前华北地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2005年地震活动短期内可能还会持续目前较弱的态势,但未来1~2年内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很有可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4.
用双差定位方法对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震中附近1974年以来400余个中、小地震重新进行定位.结果显示现代中、小地震震中分布仍集中于地震破裂带上,带状集中区与地质考察推测得到的发震断层安丘-莒县断裂的走向吻合.  相似文献   
95.
以格点尝试法求取的山东地区现代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搜集和整理了1970年以来山东及近邻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近展和地方展的P波初动方向资料,以格点尝试法计算求取了该区1970年至2001年的102组中小地震单展震源机制解和部分台站及小区域综合机制解结果。为了解以往手工求解的机制解结果与此次计算结果的差异与否,做了部分资料的手工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最后依据这些资料对山东地区现今中小地震的破裂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6.
分析了大华北区历史地震活动分期与现代地震活动特点,讨论了大华北区及其相关区带不同地震活动幕地震空间活动特征。认为大华北地块区目前处在第四活动期的调整活动阶段,未来几年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跃幕,地震活动以5-6级地震为主,主要活动地区为燕渤带和鲁东—南黄海地块区。  相似文献   
97.
沿海地区特别是广州地区地铁建设多在复合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很难控制,如何防止大面积的地层沉降,保证既有建(构)物安全成为施工难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复合地层盾构施工的地质概化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交叉隧道盾构施工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了不同的复合地层类型及不同的覆土厚度与间距下,新建隧道盾构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隧道在近似均一土层中下穿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沉降最大,上软下硬地层次之,长距离硬岩段最小,沉降随土层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既有隧道沉降随覆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隧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当间距小于2倍衬砌外径时,既有隧道沉降较大,存在损坏的危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沉降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8.
山东苍山5.2级地震定点形变异常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趋势异常、矢量曲线、γ因子等方法对泰安、郯城、徐州3个台的7套倾斜仪进行了异常识别,得出泰安SQ—70石英倾斜仪、徐州SQ—70石英倾斜仪反映了山东苍山5.2级地震异常信息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
华北4次中、强地震前震源区及其附近应力场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小震机制解资料 ,分析了 1975年海城 7 3级和 1976年唐山 7 8级强震及 1983年菏泽 5 9级和 1995年苍山 5 2级中强震前 ,震源区及其周围不同构造部位应力场的时、空变化 ,证实震前震源区附近应力场曾有某些异常改变 ,如唐山强震前震源区周围出现长达 4a多的小震机制解主应力轴一致性取向的现象 ,菏泽地震前小震机制解P轴“集中—转向” ,苍山地震前P轴偏转且一致性增强。同时还发现 ,唐山地震前应力场异常变化开始时间可能早于 1972年 ;震源区内的陡河台与源外区的昌黎台小震综合机制解反映出震前的受力差异 ;震源断层附近不同应力区内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活动有时空动态差异。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不同构造条件和应力背景下 ,中、强震前震源区不同构造部位力学状态的改变或地震孕育过程的信息 ,对研究不同地震的孕震过程及差异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在现今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地震学方法是首选且必不可少的方法.据粗略统计,目前用于我国地震预报的地震学参数有上百个之多.参数繁多,虽可任意选用,但也带来许多麻烦.“多多益善”,工作量太大,“择优录用”,难以确定哪些更好.在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实用化攻关和“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