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61.
地质灾害数据是一种多源异构数据,是典型的大数据。关系型数据库是目前地质灾害数据的主流管理方法。在地质灾害数据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关系模型难以有效地管理非结构化数据,因而关系型数据库对地质灾害数据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这种弱点,在大数据时代将会被进一步放大,并对地质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大数据时代地质灾害数据的管理模式,从泛结构化地质数据管理、应用模型和分布式异构系统的集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质灾害数据的有效管理应该把文件系统、关系型数据库和NoSQL结合起来,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C模型和中间件结合的泛结构化地质数据管理与应用模式。这种模式已应用在多个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1引言 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可从多种气候要素加以考虑。降水量是描述一个地区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降水的变化特征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而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对于经济建设和规划决策又具有重要的意义。降水是最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准确预报降水一直是气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目前,降水预报和预测的整体水平依然不高,特别是在月、季至半年尺度的降水形式预测方面。  相似文献   
63.
BCC_CSM1.1模式对我国气温的模拟和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541个测站1960—2010年气温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参加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CMIP5) 的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1.1的历史试验和年代际试验结果,评估了该模式对我国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的模拟能力, 对模式的年代际试验结果进行了误差订正,并给出未来10~20年我国气温变化的预估。结果表明:历史试验和年代际试验均模拟出了与观测较为一致的增暖趋势,但均没有观测资料的增暖幅度大。其中,历史试验比年代际试验更接近于观测。年代际尺度上,模式对我国东部的模拟要好于西部;年际尺度上,模式的高预报技巧区在我国西北地区西南部和东部、西南地区北部。历史试验和年代际试验对我国气温空间场整体分布模拟较好,误差订正后的年代际试验结果对空间气温场的模拟有更好把握。相对于观测资料得到的1960—2010年0.27℃/10 a的增温速率,模式预估我国2011—2030年平均气温变化速率达到0.48℃/10 a, 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4.
根据矿石性质,通过样品加工,添加辅助矿物,生产出可用作金属构件表面的抛光处理的抛光丸,石油开采用固体润滑剂、压力支撑剂的玻璃微珠。使该金矿尾矿完全可以达到整体综合利用,从而使金矿生产达到无尾矿排放。  相似文献   
65.
梁王城遗址地层孢粉、质量磁化率、粒度和Rb/Sr等多环境替代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在大汶口文化产生之前是冷湿的气候环境,大汶口文化时期气候与环境条件好转,略显温暖湿润,但也有较大的波动。西周文化时期,气候整体上较温暖湿润。但在中期出现冷干事件,之后又变暖湿,到晚期又转为冷干,体现出不稳定的气候环境。战国时期,较西周时期气候适宜。前半期较暖湿,后期较冷干,但总的看来,气候属于人类适宜期。北朝时期,早期较暖湿,人类栽培作物花粉含量相对较高,晚期转凉干,有显著的冷干事件。宋朝时期总体看气候环境较适宜,但气候异常事件较多。明清时期孢粉浓度整体较高,但中期较低,木本百分含量也增加,体现出较好的气候条件,但也有波动。孢粉数据显示在本遗址地层中,人类大规模栽培植物可能是从西周开始的。  相似文献   
66.
冬瓜山铜(金)矿床中主矿体成层状,受石炭系层位控制,对于其物质来源尚存在较大分歧。为了查明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冬瓜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的氢、氧、硫、铅同位素进行了系统地测定。并将冬瓜山铜(金)矿床与铜陵矿集区内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之间具有相同的物质成分来源,不同类型矿体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硫源均为岩浆硫,且与区域上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一致,铅同位素特征表明,不同类型矿体铅的来源主要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幔源铅。  相似文献   
67.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和室内模拟耦合方法,对引起地热尾水回灌堵塞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回灌过程中化学结垢的主要类型为碳酸盐。影响碳酸盐堵塞的因素主要为温度、C02脱气、混合程度、pH以及矿化度。随着温度、pH、C02分压的增大CaC03结垢趋势增加;当360%的原水和40%的尾水混合时,CaC03的沉淀量达到最大;而矿化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盐效应和同离子效应。运用朗格利尔指数和雷兹诺指数对CaCO3沉淀程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多数井中存在中低程度的CaCO3结垢。  相似文献   
68.
利用库车、塔西南和塔东南地区典型剖面等基础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比分析三大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进一步探讨控制前陆冲断带差异变形特征的主要因素。塔里木盆地周缘前陆盆地构造变形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剖面上的分层差异性和平面上的分带、分段差异性。库车前陆冲断带发育4套滑脱层,剖面上深、中、浅层构造样式差异明显;塔西南前陆冲断带发育3套滑脱层,构造分层特征较为明显;塔东南前陆冲断带发育2套滑脱层,构造的分层性与库车、塔西南前陆冲断带比较则相对简单。区域构造应力场、盆地边界等则控制了前陆冲断带变形样式的分段、分带差异。库车前陆冲断带与天山构造带走向一致,具有明显的构造分带性,在局部应力调节处表现出一定的构造分段性差异;塔西南前陆冲断带与昆仑山挤压方向呈不同角度相交,沿走向上体现出明显的构造分段性,在各段存在分带差异;塔东南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性明显,分别与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主控作用有关,向盆地方向分带特征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一个以AT89S52单片机为主要处理单元,配合存储电路、复位电路以及其它元器件实现门禁地址的分配及存储判定的门禁控制电路,该控制器通过对串口数据的处理,能实时对PC进行通信并通过实时代码验证各项控制器操作.  相似文献   
70.
摘要: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对新生代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浓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可能关系进行初步归纳和探讨。在构造、轨道和千年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浓度均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温室气体无疑是影响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因素。同时,两者亦具有显著的“非耦合”特征,包括新近纪构造尺度上CO2相对稳定水平下的全球变冷和冰量扩张、轨道和千年尺度上CO2浓度变化滞后于气候变化、两半球气候的不对称演化等;两者变化的幅度、趋势和变率也常有不同。这些特征中的多数并不能用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来直接解释,表明除太阳辐射和温室气体外,气候系统内部的其他一些因素或过程有时对过去的气候变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浓度之间可能存在一种自调节功能,构成一个自调节系统而相互调控,而目前我们对这类过程与机理所知尚少。CO2、CH4等作为温室气体,在上述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无疑对气温具正反馈效应。地质尺度上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浓度的关系与机理有助于理解当前全球增温的机制,但把过去与现在类比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他边界条件的不同。加强气候模拟与记录对比的研究,对理解上述问题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生代气候;温室气体;碳循环;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