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在考虑大尺度环境场的调整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应用原始方程10层模式,提出一种实现大尺度环流发生较大调整的试验方案,试验证实该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一次暴雨过程的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黎明  王庆  龚佃利  李芳 《气象》2015,41(2):192-199
以2013年7月29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例,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MODIS极轨卫星资料以及布设在章丘的THIES激光雨滴谱仪连续采样获取的降水粒子谱资料,并采用Rosenfeld等提出的云微物理分析方法,对云和降水的微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个暴雨云团由多种不同高度的云系组成,其中对流云团在-10℃以上存在深厚的混合相增长带和冰化增长带,冰化增长起始温度基本都在-20℃左右。系统性层云中存在凝结增长、碰并增长和混合相增长过程,但无冰化增长过程。此降水过程多次出现强度>100 mm·h-1的高雨强值,最大雨滴数浓度达104量级,并存在接近8 mm的特大滴,降水强度与雨滴数浓度和谱宽的关系极为密切;直径>2 mm的雨滴数浓度不足1%,但对降水的贡献却占绝大多数。从雨滴谱谱型分布来看,多峰型结构所占比例最大,单峰型次之,指数型分布出现频率最少。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发的云参数卫星反演系统反演得到的产品,结合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9月19—20日降水过程的云参数及地面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云顶高度、云顶温度、过冷层厚度和云光学厚度对本次降水过程指示性不强,而云粒子有效半径及云液水路径对降水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且云液水路径指示作用更强,二者的变化超前于地面降水30min到1h;云液水路径及云粒子有效半径大值区与地面雨量的大小呈正相关,云液水路径值大于400g.m-2及云粒子有效半径大于27μm区域与地面雨强中心位置基本一致。掌握云参数的演变规律,有助于监测、识别大范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和分析可播区。  相似文献   
14.
激光雨滴谱仪与自动气象站观测雨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黎明  王俊  张洪生  姜鹏  盛日锋 《气象科技》2010,38(Z1):113-117
介绍了LNM激光雨滴谱仪的构成及原理,对由激光雨滴谱仪和自动气象站同步观测所获取的雨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基数据提供的反射率因子与雨量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仪器探测到的雨强随时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变化幅度差异大,激光雨滴谱仪探测到的雨强最大值远大于自动气象站测得的最大值且出现时间要提早些;两种仪器观测到的雨量资料与观测点处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对比表明,激光雨滴谱仪探测到的雨量与雷达反射率因子有更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山东降水回波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俊  龚佃利  周黎明  杨晓霞 《气象》2013,39(10):1344-1349
利用济南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在4年之间获取的217个观测资料,分析了回波的移动特征。主要结果为:(1)计算了回波移动速度、方向,结果表明回波移动速度在10.0~95.0 km·h-1之间,峰值在45.0~50.0 km·h-1,不同月份回波移动速度存在差别,春末(5月)、秋初(9月)回波具有较大的移动速度;回波移动方向在120°~360°之间,其中80.6%集中在210°~315°之间,回波移向比较集中在西南、西和西北方向。(2)降水过程回波的运动特征可以概括为四种形式:简单直线型、复合直线型、复杂移动型和其他类型,各种类型占的比例分别为69.6%、19.4%、25.2%和4.7%。这些研究可以为人工影响天气方案的设计和临近预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5月24日海南北部地区的一次夜间雷暴天气过程发生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环流形势下,大气层结不稳定,大尺度抬升条件好,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水汽条件;地面温度上升引起的海陆风效应,触发了此次夜间雷暴的发生发展;逆温层的存在起到了积累不稳定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面雨滴谱观测与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滴谱是雨滴数浓度随其尺度变化的函数,是降水最基本的微物理特征量,对雨滴谱进行观测是研究云雾降水微观物理特征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主要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雨滴谱研究中常用的观测方法、观测仪器以及在谱特征参量、雨滴下落末速度、雨滴谱拟合等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探讨雨滴谱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周黎明 《气象》1998,24(3):58-61
东北华北气温偏高南方持续阴雨天气—1997年12月—周黎明(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1997年12月冷暖起伏较为明显,气温前期低后期高,但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降水量呈北少南多之势,东北大部、华北西部、西北大部降水明显偏少;南方...  相似文献   
19.
一次典型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雨滴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激光雨滴谱仪观测到的资料,对2009年8月29日山东省一次典型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中雨滴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强度主要取决于最大雨滴直径,与雨滴浓度也呈正相关性,而与平均直径的关系甚微;本次降水过程中雨滴平均谱以双峰和多峰结构为主,在0.5mm左右处存在峰值;Г分布各拟合参数随时间起伏变化趋势一致,强降水时段中各拟合参数起伏变化缓慢,各值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建立了雷达回波强度与降水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TSP在隧道工程施工探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干扰和典型不良地质体,探讨了常见干扰的成因及其对资料解释的影响,确定干扰信息在原始数据上的反映,并分别对由于震源和接收器等引起的典型质量不佳数据进行分析,提出TSP在采集数据过程中避开干扰的注意事项.列举两个工程实例,分别介绍了TSP对岩体裂隙水、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的预报研究,通过分析其典型围岩力学参数成果图、纵波偏移剖面图和2D成果图等特征,依此推断出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潜在不良地质体的类型以及位置、构造走向等空间分布特征.该结果与实际开挖揭示的不良地质体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验证了TSP在预报隧道常见不良地质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总结分析常见TSP干扰的成因和典型不良地质体TSP成果图,有助于为物探工作者对复杂地质体进行更精确地解释提供参考,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