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孙世华  于洁 《地质科学》1989,(2):176-189
给出云母化学成分比值FM=6(Fe+2+Mn)/(Fe2++Mn+Mg),用以表示Mg-Fe云母成分变化的基本趋势。根据291个云母的化学成分相对于FM值的异常变化,提出了天然Mg-Fe云母自然分类的新方案:把FM≌1.20(1.05-1.35)、4.80作为区分金云母、黑云母和铁叶云母的界线;FM>0.60的金云母称为铁金云母;以FM=2.70、3.60把黑云母再细分为富镁黑云母、镁铁黑云母和富铁黑云母。Mg-Fe云母自然分类的本质是各成员云母之间白云母置换方式和限度的潜在差异在不同的自然结晶条件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铁锂云母钠长花岗岩中发现了新型的低温热液蚀变产物——含方霜晶石的羟硅铝石-地开石粘土脉。描述了粘土脉的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以及方霜晶石、羟硅铝石的矿物学特征。讨论了这一发现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白垩纪岩浆岩Nd、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6,他引:40  
一、前言岩浆岩成因研究是探索地壳和上地幔演化以及内生矿床成因的重要环节之一。近二十年来同位素地质发展表明Sr和Nd,特别是Nd同位素在探索岩浆岩成因物质来源方面,有其卓越的贡献。本文目的是对福建白垩纪岩浆岩,进行Nd、Sr同位素研究。内容涉及:白垩纪岩浆岩的物质来源;白垩纪侵入岩和喷发岩的成因关系;最后还试图查清福州复式岩体中偏碱性系列的魁歧、笔架山岩体和钙-碱性系列的涧田、丹阳、鼓山岩体在成因上究竟存在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发现三叠纪金矿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前,在苏尼特左旗地区确定了元古宙地层、韧性剪切带,并发现了金矿化。该区总体属含古老地块并经中生代改造的中古生代造山带,金矿化带产于NE与NEE向构造组成的楔形体内,受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围岩为奥陶—志留—泥盆纪英云闪长岩,中新元古界温都尔庙群绢云片岩、绿泥片岩,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安山岩等。金矿石类型包括石英(硫化物)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糜棱岩型。2件含Au石英脉中绢云母的Ar Ar法坪年龄分别为(337 56±0 93)和(236 45±0 53)Ma,根据绢云母的产出特征推断,前者可能代表华力西早期华北板块与蒙古古板块碰撞热事件的时代,并叠加有225 60、247 58Ma的热事件;后者代表金矿成矿时代,与大规模韧性剪切作用主要活动期相同,成矿作用可能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岩石圈层状滑移系统中,如大陆地壳俯冲叠置构造、逆冲推覆断层、拆离断层、滑坡等系统,近于水平的断裂带上存在许多有一定压力的流体孔隙。如果这些流体孔隙是密闭的,便可看成液压千斤顶的液缸。那么,断层面以上滑移体的重量ST不仅被断裂带上的固体支撑,也受孔隙液体举托力Ff支撑。设Ff与ST之比为R,那么R就是一个描述滑移体滑移运动难易程度的重要参数。R值越大,滑移体越容易被移动(推动)。而岩石圈中层状滑移系统滑脱面的剪切变形可以显著地改变该参数的大小,从而对层状滑移运动产生深刻的影响。设剪切面上孔隙流体平均压强初始值为P0,剪切角为α,剪切变形后的平均压强为P(α),R(α)-α间存在下式的函数关系:R(α)=(R0P(α))/(P0cosα)由此可见,R(α)与P(α)正相关,与剪切角α也正相关。P(α)与剪切角α的函数关系目前还难以给出,但剪切过程中,流体孔隙压强保持不变的恒压过程是常见的,即P(α)=P0。将该等式代入上式(1),即可获得下式:R(α)=(R0)/(cosα),[P(α)=P0,即恒压过程]由此作出恒压剪切过程的R(α)-α图解。从而发现,恒压剪切过程中,只要滑脱面上密闭流体孔隙存在初始压强,即R0>0,那么,R(α)随α增长,当剪切角α达到一定程度,R(α)迅速超过1;R0越大,实现R(α)>1所需的α值越小;反之,所需的α值越大。由此证明,密闭流体孔隙经过恒压剪切变形,导致R(α)>1的基本规律。非恒压过程总体规律不变。R(α)>1意味着层状滑移体完全被孔隙流体的浮托力支持。从而揭示岩石圈俯冲——推覆体及拆离机理和滑坡爆发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赵善仁  孙世华  毛骞  姜能 《矿床地质》1998,17(Z2):385-388
早期发表的金丰度数据相互不能对比,除了分析灵敏度不够以外,主要原因是不同作者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同,可能混人蚀变矿化样品所致。该文采用逐步剔除计算成图求拐点以及直方图累积概率曲线求拐点确定金背景上限值为5.0×-9。据此计算出赤蜂地区花岗岩金丰度为1.23×10-9,变质岩金丰度为1.88×10-9,全区岩石金丰度为1.35×10-9。根据变质岩、花岗岩中Au等成矿元素丰度以及元紊组合特征,指出太古宙变质岩为金矿原始矿源层(间接来源,通过花岗岩重熔),花岗岩类岩石是金矿的再生矿源岩(直接来源),而闪长质岩石则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17.
朱永峰  刘焰  孙世华 《矿床地质》1998,17(Z3):565-566
骆驼场Cu-Fe-Ni-Au矿床产在幔源闪长岩体内部,矿体顶部发育规模巨大的热液角砾岩,棱角分明的闪长岩角砾被粗大的石英和由鳞片状方解石组成的脉胶结。矿体沿破碎带展布并与石英脉伴生,晚期石英脉中出现萤石和钠长石集合体。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北部花岗岩的两个典型岩体-阿拉尔和二台北岩体进行了系统的氧同位素组成测定,以探讨造山带的流体循环以及岩浆源区的熔融两个岩体的岩浆源区相对亏损18OZ它们在上部地壳侵位的次团相冷凝过程中共生矿物向富集18O的方向不平衡偏转推覆到阿尔泰山区热板片之下的晚古生代沉积物冷板片,通过进变质过程中的脱水反应提供了大量的含水流体.在倒转地温梯度驱动下,含水流体从下伏冷板片释放到上覆热板片,与富18O的早古生代变质沉积物发生18O/16O交换反应,并且最终导致造山花岗岩源区的熔融,产生相对亏损18O的过铝质花岗岩浆.对于以二台北岩体为代表的非造山花岗岩而言,幔源岩浆的下垫诱导的进变质反应造成流体对流,促进了幔源岩浆与花岗岩源区岩石的18O/16O交换反应,从而降低了后者的δ18O值.流体循环是深熔作用的先驱事件.与两个岩体侵位相联系的流体具有围绕岩体分布的外封皮性质.当岩浆温度下降到某一数值时,它们迅速进入岩体,瞬间流动速率较大.随着18O/16O交换反应的进行,流体来源迅速枯竭.  相似文献   
19.
大井锡多金属矿床矿化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主要剖面、平面、长纵剖面矿化元素的空间分布、矿石多元素相关分析得出 :Cu、Sn矿化既有关、又有分离 ,二者并非总是同时空富集 ,存在独立的锡矿体和铜矿体 ;总体上Sn矿化与Cu -Ag矿化关系密切、局部与Zn矿化有关 ;Ag矿化与Cu矿化、Pb -Zn矿化均有关 ;Cu与Pb、Zn的相关性差 ,空间上经常分离。从NWW到SEE矿化元素存在Ag -Cu -Sn -Pb -Zn混合矿化→Cu -Sn -Ag矿化→Pb -Zn -Ag矿化的纵向分布。成矿地球化学阶段可划分为 :Sn +As+Co、Cu +Sn +Ag±Au±Co、弱Ag +Cu±Au、Zn +Pb +Ag±Cu四个阶段。推断NE向断裂F2 -1及F2 可能是导矿构造。F1可能是另一个类似于F2 -1的导矿构造。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大井锡-多金属矿床伴生金矿化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井矿床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锡,铜,银,铅,锌等多矿种大型矿床,矿床铜,锡矿化即有关,又有分离,伴生的金矿化局部较好,可能与铜矿化阶段的黄铁矿化有关,浮选铜矿尾砂中的Au含量较高,有潜在的经济价值,独立的黄铁矿(毒砂)脉中的金,银矿资源应予评价,大井矿床东北约10km处叶腊石(巴林石)矿床中金矿化的发现为高S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金-多金属矿床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说明大井外围有着较好的银-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大井矿床是次火山热液型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自基底及燕山期岩浆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