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初论压溶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压溶是一种应力作用下的化学平衡现象,早在上一世纪J.Thooso(1849),J.H.Poyting(1881)就作了系统研究,E.Rieke(1884)则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称为利克原理。系指“受应力作用部分的固体比起自由表面的固体显示更高的溶解性”。通常都是以矿物晶体作为研究的对象。本世纪初,P.W.Bridgman(1916)通过实验提出一个旨在说明压溶现象的数学公式;  相似文献   
162.
两类糜棱岩的特征、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依据野外实际观察,基于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将糜棱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浅成的、低温的脆性变形的糜棱岩,即B型;第二类是中深成的、中高温的和韧性的糜棱岩,即D型;第三类是深成的、高温的和粘性的糜棱岩,即V型。鉴于目前的研究程度,本文只讨论前两类  相似文献   
163.
引言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资料进行地震定位时,其精度与所选取的速度模型密切相关,若采用的模型与真实模型偏差较大,必然给地震定位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为了提高地震定位的质量,除要考虑台网的合理布局外,还必须加深对该区速度构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4.
引言 目前,用地磁绝对观测监测地震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核子旋进磁力仪(以下称核旋仪)的广泛使用为此开拓了广阔前景。由于受到仪器设备和资料处理技术的限制,全国使用  相似文献   
165.
“破裂”一词比之“断裂”有着更为广泛的涵义,其论述必然牵涉到破裂构造的许多问题。本文试图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实验观察,着重讨论剪切破裂的形成机制和模式。 岩石破裂是由于本身存在着弹性应变能的缘故。本世纪六十年代初,罗贝尔思(J.C. Roberts)等人,已将其原理应用到节理裂隙力学机制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166.
在煤田地质勘探实践中,以电子表格方式统计、计算探井地质数据,较过去常规的计算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随着煤田勘探探井数量的迅速增加,地质数据呈海量积累,利用电子表格方式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煤田高速勘探中的数据整理需求。按照数据库模式管理煤田地质数据,举例分析了数据库查询、分析、统计、计算等功能,迅速填写了煤层赋存特征表,并提出了煤田勘探数据区域地质空间对比的新方法。该数据处理方式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使用,缩短了数据处理的工作周期,节约了工作成本,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167.
分布函数曲线法是一种确定储集层物性参数下限的新方法。该方法从统计学角度出发,通过有效含气层与非有效含气层样本分布函数曲线之间的关系确定储集层物性参数下限值,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的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与采用产能系数法、经验统计法及油田实验测试相比较,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这一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8.
对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火山岩和花岗岩的15个磷灰石样品和5个锆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109.3~11.9 Ma之间,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81.7~56.8 Ma之间.矿物对法计算得到,该地区晚白垩世至新生代中期的视剥露速率为0.157~0.222 mm/a.热史模拟结果表明,博格达-哈尔里克山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多期冷却剥露,分别是早白垩世(119~105 Ma)、晚白垩世晚期(67~65 Ma)、新生代早中期(47~31 Ma)和新生代晚期(12~7 Ma).白垩纪以来的天山变形作用,与亚洲南缘多期的地体碰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