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5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Metallogensis of the Xiadian gold deposit in Shandong Province has been a question under dispute for a long time. There are many points such as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magamatic hydrothermal and meteoric water. Detailed study shows that mantle-rooted fluids were involved in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Evidence for this argumentation comes from: (1) discordogenic fault; (2) intersecting and accompanying of basic veins and lodes; (3) geochemistry of stable isotopes; (4) geochemistry of fluid inclusions; and (5) multi-level circulation and exchanging of mantle-rooted fluid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rculation system of mantle-rooted fluids and its close relation to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meteoric water, ore-bearing fluid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subsystems: (1) C-H-O-rich fluid circulation subsystem in mantle, (2) Si-rich fluid circulation subsystem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and (3) S-rich fluid circulation subsystem in shallow and surface crust. Ore-forming functions of these subsystems are controlled respectively by their different geodynamic settings.  相似文献   
62.
磁悬浮力成金特征及成矿机制——以吉林夹皮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孙忠实  邓军 《地质科学》2002,37(2):233-242
磁斥力(又称磁悬浮力)在地学中的应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吉林夹皮沟金矿为例,通过磁悬浮成矿背景,磁悬浮力与成矿物源的关系,磁悬浮力持续存在与钾质岩石放射性核热能在富金中的作用,磁悬浮力与流体运移模式,磁悬浮力大小交变规律与成矿流体脉动等距性贯入耦合关系等特征的讨论,提出磁悬浮力成矿机制.该机制的主要学术思想是通过板块体旋转所产生的岩石剩磁磁斥力、磁斥力对流体的影响或控制来探求成矿作用.它力图从另一角度对绿岩金矿、与金相伴的有色多金属抗磁性矿物、金铀矿床和喷溢铁矿浆等方面给出若干新的解释,为成矿作用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63.
国际岩石圈委员会的全球地学断面计划在过去的五年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区域性的合作及学术交流鼓励各国的编图者编制一些跨越固界的断面,首批7条断面将于1991年8月出版。这种编图需要全球及交叉学科的研究与探索,并依赖于国际间的合作。断面计划现在已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即通过使用小型计算机和大量可获得的软件使断面资料数字化。阿巴拉契亚及安底斯断面所做的这方面的工作将指导数字化断面的编制,因此,未来的断面将以数字化格式和普通两种形式出版。通过这一过程,世界范围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的相互影响的操作将成为新一代地质学家的一种工具,并且成为沟通现今地质学不同学科的桥梁。  相似文献   
64.
至少从3.3Ga起,大陆运动的速度就相当于其现今的最小平均速度,这一点毫无疑问地表明,前寒武纪的构造样式本质上相当干显生宙的板块构造,并受大陆板块边缘及内部的变形作用控制。然而,这些运动的详细机制仍然是一个值得争论的关键问题。对于早太古宙,印从4.2Ga前到大约3.9Ga期间,因为岩石圈既薄又软,不可能出现板块构造;但高温热流可能有利于全球热点活动,并伴有岩浆垂向增生的冰岛型大陆增长。大致在3.9~2.5Ga期间,形成了花岗岩-片麻岩-绿岩地体,伴生有大量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浆,其构造环境尚不清楚,但板块边缘和板内情形是可知的。绿岩和紧邻的、具潜水表壳岩组合夹层的高级变质正片麻岩,它们的变形型式表现出强烈的水平缩短作用和地壳堆叠作用。这可能起因于早在3.9Ga的碰撞作用和(或)旋转运动,并引起了重要的壳内熔融作用。至太古宙末,局部可能更早,地壳厚达35~50km或更多,大约在2.8~2.5Ga期间,非常高的全球地壳增生速度可能起因于与消减作用相关的侧向增生作用和板下强烈的岩浆垫托作用,最终导致形成大面积稳定的克拉通。大致在2.5~2.2Ga的早元古宙期间,全球明显缺乏大的构造和岩浆活动,这是由于精确年龄数据的缺乏而人为造成的;只是在局部地区,形成了陆内岩浆岩和岛弧型岩浆岩。约在2.1~1.8Ga发生的大面积全球性的地壳形成事件为最早的现代模式的板块构造提供了证据,许多岩浆岩,例如在加拿大Trans—Hudson造山带和芬兰西南部的Svecofennian,都具有岛弧型的地球化学特征,而且最近又发现了逆冲的蛇绿岩和蓝片岩组合。此外,元古宙还以长线型活动带为特征,但其起源和演化还处在探讨中。它们大都具有与显生宙碰撞带相当的构造特征,但澳大利亚和南非部分地区的一些元古宙活动带明显发生地壳的伸展作用,而不伴有岩石圈的分离,剥离作用和地壳俯冲作用导致了后继的收缩作用,从而引起造山带的变形作用。至元古宙末期,通过对岛弧增生作用、蛇绿岩消减作用、前陆逆冲作用、褶皱带和外来地体的认识,现代模式的板块构造证据越来越充足,这一构造环境在文献上最好的例子之一便是Arabian—Nubian地盾。虽然对现代板块构造组合是否能照搬到整个前寒武纪的构造样式中尚存疑虑,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早太古宙以来,全球地壳演化是受许多板块的运动控制的,它们经反复聚集而形成超大陆,然后再次分离。不过,在弄清如何解释现代大型地壳变形和起因之前,我们将不了解前寒武纪地壳构造的详细机制。  相似文献   
65.
矿物磁性特征在金矿床形成及成矿预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矿床形成和成矿预测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随绿岩带金矿、暗色岩易富金及赤铁矿总含有大粒金等不断地被发现,指示矿物磁性对金矿床形成有一定的控制作用。1)金粒级的大小与磁体间作用力的强弱呈正比,磁力的大小与两磁体间距离的平方呈反比,这正、反比规律进一步解析绿岩带富金机理和强、弱磁性岩石富金条件的差别。2)电流在金、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等附近每一点都能产生磁化场(H场)和磁通密度(B场),H场和B场的大小与不同成矿介质具有一定的正比例关系,按此比例可追踪含矿流体形成过程和富金条件。3)根据矿物磁性特征,建立了矿物磁力晕、矿物磁性矢量等找矿标志。4)除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外,矿物磁性特征应视为金矿床形成和预测主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66.
粤北盆地流体系统及其矿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地构造演化流体系统矿化作用是当代矿床学研究的新课题。盆地演化过程 ,压实流体系统温度场、动力场和地球化学场可以通过地质研究和数字模拟来重塑。粤北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存在 3种类型的矿化流体。大宝山型流体与岩浆热动力作用有关 ,形成海底火山热液沉积多金属矿床 ;凡口型流体与深部建造的循环热液有关 ,形成中低温海底热泉喷溢沉积铅锌银汞矿床 ;红岩型流体与盆地成岩压实水有关 ,形成低温单一黄铁矿矿床。红岩地区盆地压实流体系统在盆缘古隆起地段形成红岩型黄铁矿矿带的同时 ,还形成特征的白云岩化作用。白云岩产状和组构、白云石“亮边”和“雾心”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红岩型诸矿床的成因与盆地沉积物压实过程形成的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67.
山东夏甸金矿床成因一直有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天水之争,经研究表明:尚有幔源流体加入成矿,其主要判别标志有:(ⅰ)深大断裂标志;(ⅱ)基性脉岩与矿脉交切和相伴标志;(ⅲ)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ⅳ)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标志;(V)幔源流体多层循环沟通标志,针对幔源流体总体循环系统特征与岩浆热液和天水的有机联系,将含矿流体划分3个子循环系统:(ⅰ)地幔富C,H,O,CO_2流体循环子系统;(ⅱ)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循环子系统;(ⅲ)浅-表部富硫流体循环子系统.各自成矿功能主要受制于构造动力背景.  相似文献   
68.
常建平  孙忠实 《世界地质》2006,25(2):105-112
描述了箭蜓科(Gomphidae)一新属种—宽翅辽宁澜箭蜓(Liaoninglanthus latusgen.et sp.nov.)及新属一未定种(Liaoninglanthus.sp.),还对义县光箭蜓(Liogomphus yixianensisRen et Gao,1996)进行了补充描述。化石全部采自辽西北票黄半吉沟义县组下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69.
胶东招掖矿集区巨量金质来源和流体成矿效应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胶东招掖大型金矿集中区的形成是一个多期次、多来源的复杂过程.胶东群正变质岩的原岩——太古代拉斑玄武岩为初始矿源岩;太古代-元古代胶东群、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变质岩为中间矿源岩;中生代剪切重熔岩浆岩——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型花岗岩是成矿物质的主要直接提供者;郭家岭型花岗岩还起到"热机"作用;而蓬莱群及滦家河型花岗岩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较小.金的成矿作用是在古老地幔分异出的太古代拉斑玄武岩基础上,经韧性剪切→区域变质→岩浆重熔等构造热动力作用逐步富集的过程.岩浆侵入后,形成以岩体为中心的凸形热场,是流体成矿作用的主要动力之一.成矿流体的流速可以促进混合热液的生长,剪切破碎带是强烈输运-反应耦合成矿的有利场所.地幔富C-H-O流体、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浅-表部富硫流体3个层次流体相互沟通、混合,导致流体循环持续时间增长,萃取围岩有用元素增多,成矿元素丰度升高,并最终形成胶东招掖金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70.
吉南板石沟地区前寒武纪构造韧变序列及地壳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5万吉南板石沟幅地质填图,查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内发育一套韧变序列,前阜平旋 中构相;阜平旋回第一幕浅-中构相;阜平旋回第二幕中-浅构相;吕梁旋回早期浅构相;吕梁旋回晚期表-浅构相。各期面状构造特征韧变标志,反映出近东西向龙岗古陆核是由声望性-脆性、动向中稳定演化的一大产构造堆积体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