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利用1986-1993年发生在京津唐地区的2516个地震的21927个S波到时进行层析成像,得出:(1)公元1000年以来研究区强震震中在下地壳的投影大多分布在低速块体内或低速块体与高速块体相交地带偏低速块体的一侧;(2)唐山地震震源下方的物质,波速比Vp/Vs呈现高值,推测呈部分熔融状态,有热物质流从莫霍界面的下方沿通向震源下方的断裂入侵的迹象。(3)黄骅坳陷中心区的上地壳呈现低Vp/Vs值,推测那里为水-汽转变的地热系,这与在该地区所测量的高热流值一致。冀中坳陷区的高Vp/Vs值反映出其地下物质可能呈部分熔融状态。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是东亚大陆一个特殊的块体,无论是介质属性,还是构造格局在深部与浅部都是不均匀的和各向异性的,其演化进程也是非线性的.基于综合地球物理场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在NS向挤压和EW向扩张错综力系作用下,形成了东、西分区的构造格局,它们的界带位于90o±2oE的范围内,即表明青藏高原基本上为由三块(西、中、东)组成.在此界...  相似文献   
13.
唐山地震前后地磁Z分量功率谱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在提取震磁信息的工作中,由于地磁场的时序曲线是由各种周期的波形构成的,而不同频率成分的成因和时空特征各不相同,它们反映着不同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背景,所以为了从频率域中识别震磁信息,首先应建立地磁场的正常谱结构,研究每一谱成分的形态和时空分布,进而揭示其本质,寻找不同物理过程对不  相似文献   
14.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自10 Ma以来喜马拉雅弧形造山带的西构造结及邻区岩石圈的形变和位移变化特征,并采用不同的流变参数和流变结构模拟了前2 Ma内的形变和应力场的演化过程,通过对不同黏性系数、本构关系和初始地壳厚度的改变在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1)采用黏弹性模型时,西构造结区黏性参数的选取对西构造结及邻区隆升高度和隆升范围有重要影响,计算结果给出西构造结区地壳黏性系数应小于1023Pa·s;(2)相对刚性的塔里木盆地采用弹性结构时,对整个西构造结区域的应力和应变场均能引致明显变化;(3)力学性质稳定块体的存在并没有使应力场的传播出现明显的解耦现象.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Rayleigh wave is a kind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ng along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its propagation speed depends chiefly on the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Earth. Rayleigh wave energy of different periods concentrated in different depth ranges. The layered structure of the Earth causes the phenomenon of dispersion of surface waves, that is, surface waves of different periods are propagated with different speeds. By measuring the dispersion curves of surface waves the S-wav…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由四川地震台网的P波数据所进行的层析成像研究得到了该区地壳及上地幔速度图像的新信息(结果表明:1.20-km深度处的速度图像与地表构造特征密切有关,反映了地壳的岩性分布,呈现为断块结构;龙门山、鲜水河主要断裂及南北构造带和四川盆地清晰地成像在图上.一直被认为是隐伏存在的华蓥山断裂则鲜明地展现在20-85km深度的速度图像上.2.50±km深度处的速度图像则反映了该区的莫霍面深度明显起伏;四川盆地、徽(县)成(县)盆地和汉中盆地的地壳厚度小于50km,上地幔顶部速度约8.1km/s.龙门山以104°E为界,北段地壳厚度与四川盆地一样,中南段与川西相近.康滇地轴为四川地区地壳由东向西增厚的过渡地带.3.岩石层厚度显著变化,扬子准地台为比较活动的褶皱区,具有较厚的岩石层.4.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存在一定的联系,该区1930年以来M≥6.0的强震震中在20-km深度(上地壳)上的投影大都分布在速度梯度带上,成条带分布.考虑到强震的余震区大都偏高速体一侧,似乎表明,高速体有高于周围介质的剪切强度,它可能起沿断裂带凹凸体的作用.强震震中在50+km深度(上地幔顶部)上的投影几乎都分布在低速区及其边缘,那里壳幔间速度呈过渡关系,是软流层顶部较浅地区.  相似文献   
17.
渤海地区地震参数的修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燕来  孙岩昧 《中国地震》1993,9(2):129-137
本文介绍了一种横向不均匀介质中地震参数的修定方法。该方法以渤海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最新成果为基础构造速度模型,集中起可利用的渤海周边地区的山东、河北,北京和辽宁等台网的资料,统一修定了近年来渤海及其邻区598个地震的震源参数。所有地震都给出了震源深度并且讨论了地震定位的精度。文中给出了近年来渤海内M_L≥4.0级的地震震源参数修定结果,讨论了该区震源深度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包含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在内的东经 112°-124°,北纬28°-39°区域进行地 震层析成像研究,重建其地壳及上部地幔的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造山带岩石圈速度横 向不均匀性显著;大别造山带以商城-麻城断裂为界,东侧的大别地块与西侧红安地块在地 壳速度上是两个不同的速度块体;中地壳 15-25km深度范围内存在低速带,与伸展滑脱构造 有关;南、北大别构造单元之下,莫霍面下凹,地壳内发育了速度为6.5-6.6km/s、向北倾斜的 相对高速体,与超高压变质岩体相对应;在大别-苏鲁造山带下方的上部地幔中存在向北倾 斜的板片状高速体,结合已有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推测,它是三叠纪俯冲的扬子地块的残留 体;俯冲板片在深部发生了断离.本文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揭示的造山带岩石圈速度结构 细节,对研究与地表地质有关的地球动力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对包含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在内的东经 112°-124°,北纬28°-39°区域进行地 震层析成像研究,重建其地壳及上部地幔的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造山带岩石圈速度横 向不均匀性显著;大别造山带以商城-麻城断裂为界,东侧的大别地块与西侧红安地块在地 壳速度上是两个不同的速度块体;中地壳 15—25km深度范围内存在低速带,与伸展滑脱构造 有关;南、北大别构造单元之下,莫霍面下凹,地壳内发育了速度为6.5-6.6km/s、向北倾斜的 相对高速体,与超高压变质岩体相对应;在大别-苏鲁造山带下方的上部地幔中存在向北倾 斜的板片状高速体,结合已有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推测,它是三叠纪俯冲的扬子地块的残留 体;俯冲板片在深部发生了断离.本文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揭示的造山带岩石圈速度结构 细节,对研究与地表地质有关的地球动力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天山地震带的地壳结构与强震构造环境   总被引:60,自引:9,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西北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为基础,研究了天山地震带深部结构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地震带的地壳中部为低速的韧性滑脱层,南天山的断裂深度超过莫霍面,北天山的断裂深度一般只到地壳中部;天山莫霍面的深度一般大于50km,壳-幔边界由宽而缓的速度过渡带构成,中强地震主要位于盆山边界地壳中下部位波速变化较大的区域.帕米尔、南天山和塔里木之间存在一个北北东方向的低速带,乌恰和伽师地震分别位于该低速带东、西两侧的梯度带附近.推测帕米尔、南天山和塔里木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导致低速带内部物质发生形变并在边界附近产生破裂的主要原因,地幔热物质的侵入对该地区的构造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动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