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99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条件模拟原理和技术进展及在水资源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介绍条件模拟基本原理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国外20世纪90年代新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进展及在国内外水资源系统应用的主要成果,并对今后学科和技术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中国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的地学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国北方东部的土地荒漠化主要受新构造运动以来的权造-沉积特征、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亚洲季风等地质背景控制。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区域地质分类,按其成因可分为就地起沙型、风沙型和土地粗粒化型等3种类型。其中,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东部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等沙地内,流经这些沙地的古河道,广泛发育河湖相砂质沉积物以及以砂质沉积物为母质的土壤分布区。风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上述沙地的边缘地带,如毛乌素沙地以南的覆沙黄土区等。土地粗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河北坝上草原-河北坝上草原,其土壤类型多为含砾沙土,其土壤母质为基岩风化壳、残坡积或冲洪积物。荒漠化发展趋势上,尽管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在毛乌素、科尔沁和浑善达达沙地的局部地区均有所逆转,但总体上,在北方广大地区,主要以地表土壤粗化为主的荒漠化和风沙型荒漠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上述不同类型的沙质荒漠化,总体上受地背景控制。其中,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沉积特征控制着不同类型荒漠化的区域分布,气候变化控制着荒漠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则是在上述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43.
周园  李卫东  岳新宇  田力 《地震》2001,21(4):148-152
扼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结构及Internet网络应用中的数据服务。国家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网络中心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安全。介绍了Internet提供的服务;网络中心与Internet的2个出口以及它提供的DNS、FTP、E-MAIL、WWW等服务。重点介绍网络中心的防火墙安全及防火墙的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44.
黄土高原一个连续的晚新生代剖面及其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陕西旬邑地区一个地层厚约 2 30 m的晚新生代剖面 ,全为土状堆积。岩性划分、古地磁测年、古生物研究及其他一些手段的分析测定表明 ,该剖面记录了距今 6 .8Ma到现代的沉积 ,其中第四系厚 141.2 m,全为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 ;新近系厚约 90 m,全为红土沉积 ,底部不整合面之上有 6— 7m红土层被覆盖 ,无法取样 ,其上实测厚度83.4m,将每层红土层及紧接其下的钙质结核层称为一个成土—成壤组合 ,新近系约含 80个明显的成土—成壤组合。 N/Q岩性界线在剖面深度的 141.2 m处 ,但古地磁 M/G界线在相当于剖面深度的 137.6 m处 ,即 L43 顶界之上0 .4m处 ,古地磁极性的转移滞后于岩性的变化。多层生物化石的发现对各段地层时代的确定及古气候环境的分析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宝鸡长寿沟渭河五级阶地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鸡长寿沟剖面系渭河北岸五级阶地第四纪堆积物。阶地基座为上第三系上中新统蓝田组红层。在该剖面采集了62组古地磁样品,经古地磁测定B/M界限位于L_8底部,贾拉米洛正极性亚带位于S_(10)至S_(11)地层段;长寿沟渭河五级阶地形成于1.3Ma左右。  相似文献   
46.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中,由于沉积相(台地浅难相和深水斜坡-盆地相)的复杂性,导致了成岩作用和成岩环境的多样性。作者通过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和碳、氧同位素的分析以及孔隙度、渗透率的研究,对该地区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解作用等九种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47.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及塔城地区和丰县。区内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岩,其中侵入岩年龄在328.2~290.7Ma之间,时代上属于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哈尔加乌组、卡拉岗组火山岩年龄在296.7~280Ma之间,为早二叠世火山活动产物。区内侵入岩由早到晚(森塔斯岩体、沃肯萨拉岩体→塔斯特岩体→喀尔交岩体→阔依塔斯岩体、恰其海岩体)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具有弱双峰式特征,卡拉岗组火山岩具有典型的双峰式特征,均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基于萨吾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岩的时间框架、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我们认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萨吾尔地区处于后碰撞构造背景,并逐渐由挤压-拉张过渡阶段演化到拉张阶段。  相似文献   
48.
岳立成 《吉林气象》2006,(2):40-42,48
1概述 目前应用于地面气象观测的自动站设备普遍采用采集器多线集中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后由通信口上传计算机的工作模式。各厂家产品技术标准独立,无通用可言,造成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呈现给用户的界面技术复杂,系统维护难度大,观测项目扩充困难。该模式理论的最大缺陷是由传感器和采集器共同决定观测数据的精度,因此,计量检定工作必须实行现场标校,凸现出技术保障工作的高成本,低效率。  相似文献   
49.
集中黄土高原有古地磁, 古生物资料的红黏土-黄土风尘土状地层剖面, 对比并归并到一个相对完好的红黏土-黄土基础剖面上, 得到一个含有大约从8.0 Ma B.P. 晚中新世中期到第四纪晚期各时段含哺乳动物化石序列的综合地质剖面. 根据有关资料, 将该综合剖面划分为12个地层段, 除两个段缺化石外, 其余的皆含其特有的化石组合, 从下向上依次为含第一化石组合的第一地层段到含第十二化石组合的第十二地层段. 逐个分析所含哺乳类化石的特征, 恢复其生活时的气候环境. 黄土高原红黏土-黄土沉积时的气候环境从老到新大致是: 由晚中新世中期起的热-半干半湿、较暖半湿、暖较湿→上新世的微暖湿、凉干、较暖湿→第四纪冷干与温半湿频繁交替; 有从晚中新世中期起的稀树灌丛草原、多树灌丛草原、亚热带森林草原→上新世的稀树草原、干草原及第四纪的灌丛草原、干草原、荒漠的变化. 新近纪期间的气候环境是在暖湿背景上的变化, 波动幅度不很大, 高原各地的情况基本一致; 第四纪期间的则是在冷干背景上的变化, 波动幅度较大. 由新近纪进入第四纪气候是一个较显著的突变. 从更新世初期起黄土高原的气候环境就明显地显示了东南较西北暖湿的地域差别.  相似文献   
50.
神府东胜矿区采煤塌陷对水环境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煤矿开采所造成的地面塌陷,已成为我国西部矿区危害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环境地质灾害,其对水环境的影响也最为严重,不仅导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遭到破坏,造成水循环模式发生改变,而且引起水资源量急剧减少,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极度恶化.本文以西部煤炭能源基地神府东胜矿区为研究区,从地表水、包气带水、地下水及水体污染四方面,进行采煤塌陷对水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为矿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改善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