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In this study a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of trace element abundance relationship for the mul-ti-stage comagmatic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based on geochemical studies of the Emeishan basalt-trachyte series and adjacent mafic-ultramafic layered intrusions, as well as on the avail-able data for basalt, andesite, dacite and rhyolite series in southern Andes,Chile ,which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bundance constant (R) for a given trace element at dif-ferent stages of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a parental magma is highly variable,which can be used as a criterion to divide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stages.  相似文献   
82.
钱江初  徐征宇 《沉积学报》1990,8(1):122-128
本文介绍了用轴系年代法中230Th(过剩)和230Th(过剩)/232Th方法对取自太平洋海底的三个锰结核的生长速率及在海底的运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根据锰结核顶面和底面的230Th(过剩)及210Th(过剩)232Th的剖面,得出了三个锰结核的生长速率在1-10mm/M·Yr左右。另根据结核顶、底两面中230Th(过剩)及210Pb放射性印度的差异,可推算出锰结核在海底的翻滚周期在150  相似文献   
83.
黄进初 《矿物岩石》1990,10(1):12-18
镁铝榴石是找寻金刚石的一种重要的指示矿物。本文应用了聚类分析方法,以镁铝榴石中的钙组分、铬组分、镁组分和镁组分(铁铝榴石)4种成分参数作变量,将56个样品分为6类,讨论了每一类样品的化学成分特点,确定了它们的标型意义,并应用多元判别分析得出了划分这6类和对未知样品进行判别归类的一组判别函数。  相似文献   
84.
本文研究了七宝山金矿原生晕的组份及其分带性特征,指出W元素的富集对金矿化有指示意义。矿床原生晕中化学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尤以垂向分带性为显著,完全符合火山岩型金矿矿床及矿床原生晕垂直分带的一般模式。本文对找矿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对矿床的地质评价和开采利用也能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原生晕的元素共生组合关系,对矿床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对异常的圈定有助于正确地判断矿体的形态和产状,主要成矿元素原生晕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为矿床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为支撑滇东富源县古敢水族乡热水塘温泉旅游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笔者等通过采集区内水样进行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分析,对温泉的形成机理及其理疗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水塘温泉温度为37.8~42.2℃,pH值为7.24~7.75,TDS(溶解固态物质总量)的质量浓度为1245~1840 mg/L,属于中低温弱碱性热矿水。温泉水中偏硅酸的质量浓度为48.20~60.57 mg/L,F为2.86~2.94 mg/L,Sr为8.60~14.40 mg/L,均达到了硅水、氟水、锶水的理疗水质标准,此外温泉水中222Rn浓度达到了129.4 Bq/L,接近于氡水的理疗水质标准,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热水塘温泉水中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SO42-、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为SO42-—Ca2+·Mg2+型。石膏和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是控制热水塘...  相似文献   
86.
由于海山富钴结壳的生长速率十分缓慢,长期以来,对其年代和生长速率的高分辨率准确测定一直是个难题.利用电子探针原位提取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样品号:CB14)的元素含量变化剖面,运用功率谱分析方法识别结壳第一亚层(03mm)A1元素含量变化曲线中存在的显著周期,通过与米兰柯维奇周期的匹配,获得结壳的高分辨率生长速率.同时,利用数控微钻对该结壳的第一亚层以0.1mm为间隔进行高分辨率连续取样,并利用^230Thex/^232Th法对其进行测年.结果表明利用地球轨道周期印记法得到结壳的第一亚层生长速率为2.14mm/Ma,与利用^230Thex/^232Th测年法获得的结壳的生长速率(2.15mm.Ma^-1)相吻合,同时得到结壳第一亚层(0~3mm)底界的年龄约为1.4Ma.认为地球轨道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气候与环境效应在结壳的生长剖面上打下了烙印,利用地球轨道周期印记法确定富钴结壳的生长速率是一个有效而且可靠的新方法,可应用于为世界海域富钴结壳建立高分辨率长序列的年代框架.  相似文献   
87.
由于海山富钴结壳的生长速率十分缓慢,长期以来,对其年代和生长速率的高分辨率准确测定一直是个难题.利用电子探针原位提取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样品号:CB14)的元素含量变化剖面,运用功率谱分析方法识别结壳第一亚层(0~3mm)Al元素含量变化曲线中存在的显著周期,通过与米兰柯维奇周期的匹配,获得结壳的高分辨率生长速率.同时,利用数控微钻对该结壳的第一亚层以0.1mm为间隔进行高分辨率连续取样,并利用230Thex/232Th法对其进行测年.结果表明利用地球轨道周期印记法得到结壳的第一亚层生长速率为2.14mm/Ma,与利用230Thex/232Th测年法获得的结壳的生长速率(2.15mm·Ma?1)相吻合,同时得到结壳第一亚层(0~3mm)底界的年龄约为1.4Ma.认为地球轨道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气候与环境效应在结壳的生长剖面上打下了烙印,利用地球轨道周期印记法确定富钴结壳的生长速率是一个有效而且可靠的新方法,可应用于为世界海域富钴结壳建立高分辨率长序列的年代框架.  相似文献   
88.
1nm锰矿相结构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江初 《海洋学报》1998,20(3):56-63
对在潮湿状态和经室温干燥后的人工合成Slnm锰矿相进行X衍射测定结果显示:1nm锰矿相与0.7nm锰矿相之间存在某种相变关系,那些结构不稳定的S1nm锰矿相,由于干燥等原因而失去层间-OH-H2O层,而使原先的1nm相“崩塌”成为0.7nm锰矿相.1nm锰矿相结构稳定性主要是由被结合进层间的Cu、Co、Ni等二价金属阳离子的特性与数量所决定的,其所含的金属阳离子的数量与其锰矿相的结构稳定性呈正相关,而不同的金属阳离子在稳定1nm锰矿相的结构的能力的大小可排列为:Ni>Cu>Co>Zn>Ca≥Mg>Na.  相似文献   
89.
中国湿地面积广阔、类型多样,近年来中国学者发表了不少关于全国湿地的研究论文。本文借助Cite Space5.3软件对1992-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湿地相关研究论文进行中国湿地热点研究地区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湿地研究发表中文论文的规模基本趋于稳定。2000-2009年是中国湿地研究的发展期,期间湿地研究论文数量大幅增加。湿地研究地区基本涵盖中国主要湿地,东部地区的研究地点较西部更集中。中国各大区的湿地研究热点地区主要有三江平原、黄河三角洲、盐城湿地、珠江口、鄱阳湖、洞庭湖、白洋淀、若尔盖和艾比湖。主要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本研究对于中国开展湿地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
胶东金矿集区内已发现金矿床200余处,累计探明金矿资源储量近5 000t,是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国内外学者对胶东金矿进行了大量研究,分类方案也多种多样,总体上可以归纳为3类:应用分类、成因分类、自然分类(成矿系列)。分类研究的对象从单一矿床发展到矿床组合,分类方案综合化、系统化程度越来越高。该文回顾了胶东金矿床分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胶东金矿主要的分类方案,运用成矿系列思想对胶东金矿床分类的依据进行探讨,提出了胶东金矿床的自然分类方案,划分为1个成矿系列组合、2个成矿系列、3个成矿亚系列、9个矿床式。以期能为胶东金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