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8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序言     
张永仙 《地震》2021,41(2):前插1-前插2
2020年6月26日5时5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北纬35.73°,东经82.33°)发生Ms6.4地震.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地震趋势会商会.会商会上提出的一些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下称预测所)于当 日上午11时20分召开工作会议,商讨于田地震科考工作.由于2019年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地...  相似文献   
52.
地震临界区域尺度的界定对于地震前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加卸载响应比(LURR)及震前矩张量加速释放(AMR)两种模型对地震临界区域尺度进行了分析。采用不同半径区域内地震事件的Benioff应变分别计算LURR和AMR时间序列,震前引起时间序列异常变化最明显的半径尺度所定义的区域就是最佳地震临界区域。华北地区M>5震例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模型所得到的最佳地震临界区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最佳临界区域半径与主震震级之间统计的线性关系斜率约为0.34~0.36。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不同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定量的评价地震临界区域尺度,从而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根据对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异常提取、时空综合分析的基本思路,研制了地震前兆信息量计算软件.该软件由13个子窗体、19个计算模块组成,分为工作区域、数据处理、前兆信息量计算、前兆信息量综合分析、显示打印等5个主控菜单.文中对每一主控菜单下的各计算模块的功能、输入与输出信息、计算结果存储与调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54.
1 研究背景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地区发生MS 7.4地震,中国地震局针对此次地震快速组织开展了科学考察工作.根据科考阶段性成果交流形成的统一认识,玛多MS 7.4地震的发震断层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地表破裂段为该断裂东段,即江错断裂段.为对震后震情形势进一步研判以及为前线科考人员提供"跟踪式"科技支撑,此次科考中对余震趋势评估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55.
56.
流量与水温关系的模型研究及地震水温前兆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力的变化可以导致孔隙水压和渗透率变化,从而引起水流量变化而导致地下水温变化。本文建立了两类热泉的含水层模型和一种自流井模型,讨论了流量与水温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对水温前兆的机制包括前兆时间、升降温特点、灵敏度等方面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7.
58.
张永仙  刘桂萍 《地震》1998,18(1):49-56
回顾性地分析了1996年12月16日顺义Ms4.0地震前,首都圈的异常演化情况及利用加卸载响应比等方法对该地震震前形势及震后趋势进行的综合判断,结果表明,顺义地震前观震不冢非测震学的均存在的地震前兆,这些前兆具有一定程度的中期向短期演化的特点,利用响应比除可以对主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外,还能对大余震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测,作还探讨了地震日常监测中须得汲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9.
由尹祥础提出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已经在中国的许多地区以及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应用.这一方法在地震中期预测中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前景.近年开展的岩石力学实验和数值模拟工作验证了加卸载响应比的可靠性.在研究震例时发现,很多大地震前的几个月至几年加卸载响应比出现异常,该方法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地区做出过一些成功的中期预测.  相似文献   
60.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趋势预测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纲  刘杰  王博  郭铁栓  张永仙  周龙泉 《地震》2011,31(3):64-76
本文整理了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至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前, 年度地震趋势预测和日常会商中提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及其分析意见。 结果表明, 玉树7.1级地震前存在一些较为明确的有关地震活动水平和危险区域判定的预测依据, 但由于玉树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较弱, 缺乏较为可靠的中短期前兆异常, 因此未将该区划定为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 仅在我国大陆地震形势预测和强震主体活动地区估计上有所涉及。 2010年青藏块体中东部地区强震危险性增强, 但由于玉树地区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以平静为主, 地震前兆数量也较少, 因此未能在玉树7.1级地震前形成短临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