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8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趋势预测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纲  刘杰  王博  郭铁栓  张永仙  周龙泉 《地震》2011,31(3):64-76
本文整理了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至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前, 年度地震趋势预测和日常会商中提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及其分析意见。 结果表明, 玉树7.1级地震前存在一些较为明确的有关地震活动水平和危险区域判定的预测依据, 但由于玉树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较弱, 缺乏较为可靠的中短期前兆异常, 因此未将该区划定为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 仅在我国大陆地震形势预测和强震主体活动地区估计上有所涉及。 2010年青藏块体中东部地区强震危险性增强, 但由于玉树地区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以平静为主, 地震前兆数量也较少, 因此未能在玉树7.1级地震前形成短临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62.
在地震综合预测投影寻踪研究工作中,投影寻踪回归算法是其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但一般投影寻踪回归算法构造技术较为复杂,采用多次局部光滑回归,计算量较大,外推较为繁杂,容易陷于局部解.在综合考虑传统投影寻踪回归算法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投影寻踪回归计算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思路: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代替高斯 牛顿算法优化投影方向;采用厄米多项式代替分段线性光滑回归来拟合岭函数,以简化优化过程;参数优化无需分组,获得全局优化的岭函数.利用数值仿真技术进行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厄米多项式构建的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建模能力与计算精度的检验,再将其应用于多维地震时间序列和一般多维无序地震样本回归综合建模预测中.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厄米多项式构建的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具有简单、快速、有效的特点,在实际地震综合预测建模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3.
顾瑾萍  郑建常  张永仙 《地震》2005,25(4):58-64
基于华北地区1993~2002年发生的4068个地震的48120条模拟、 数字记录到时, 利用直达波射线方程反演进行三维虚波速度分析, 讨论了虚波速度变化的意义并探讨区域虚波速度演化与中强地震活动过程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中强地震多数发生在虚波速度的高、 低速度区的速度梯度带附近, 而且与地质构造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10年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 采用地震破裂区的几何中心和余震区椭圆中心线为中心的两种方法计算前兆异常的震中距。 结果表明: 在汶川地震前2年左右前兆异常逐渐增多; 近源区(震源2倍左右尺度)异常测项比大于25%, 远源区中震源3~5倍尺度区域的异常测项比为17%~24%。 前兆异常时空演化过程存在三个不同的变化阶段, 即α阶段(包括α1和α2, 震前700~3000 d)的异常主要分布在余震区以外的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表现为远源区与近源区的前兆均存在向外扩展的特点; β阶段(震前300~700 d)的异常分布在余震区西南部和北部地区, 表现为大范围出现异常; γ阶段(包括γ1和γ2, 震前300 d内)的异常分布范围较广, 异常主要分布在余震区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地区, 表现为远源区的异常向震中收缩过程(γ1)和近源区的异常向外扩展的过程(γ2)。 地震孕育过程的实验研究和力学分析表明, 地震孕育过程中前兆异常的三阶段特征可能是受孕震体的控制, 是孕震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一个地震孕育过程中的普遍性特点, 对地震预测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
宋程  张永仙  夏彩韵  吴永加 《地震》2017,37(2):47-56
以日本局部地区(32.0°~46.0°N, 136.0°~148.0°E)为研究区域, 应用图像信息方法, 选用8 a滑动预测窗长, 1°×1°网格为主要计算参数, 系统计算了研究区域内2000年以来的“地震热点”(显著异常地区)并获得了区域内7级以上大震特别是2011年日本东北MW9.0地震的热点演化图像。 结果表明: ① 包含MW9.0地震的预测时间窗内, 其震中的邻近网格持续有热点出现, 并且其中有4个连续滑动的窗口中该地震震中所在网格亦存在热点。 ② 在回溯时间段内发生的21个M≥7.0地震中, 除2004年9月5日发生于日本近畿南岸近海的M7.1地震前无地震热点外, 绝大多数在震前皆有热点出现。 ③ 与其他M≥7.0地震相比, MW9.0地震前热点图像分布范围更广, 稳定性更好, 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66.
67.
孕震过程中孔隙压及地下水位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永仙  石耀霖 《地震》1994,(1):65-72
地震孕育过程中孕震区内各点的应力应变都将发生变化,介质的物性参数也将改变,因此孔隙压和地下水位随之改变。本文在研究孕震过程中包括扩容和断层蠕变效应在内的应力应变场的基础上,根据应力场与孔隙压场的耦合方程,把孔隙压场随应力场的应力变化定量地计算出来。计算结果表明,孕震过程中孔隙压的变化与应力场变的化的强弱及南的渗透性能等因素相关。孕震过程后期,震源区表现为扩容区并且孔隙压强以负压为主,此结果显示着震  相似文献   
68.
布拉金斯基荣获弗莱明奖1992年12月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会议的荣誉授予仪式上,布拉金斯基(S.I.Braginsky)被授予了弗莱明(J.A.Fleming)奖。该奖是授予那些在地磁学、大气电学、高层大气物理学及有关科学领域中做出开...  相似文献   
69.
70.
中强地震前地震频次-震级关系式拟合优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著名的Gutenberg-Richter(以下简写成G-R)地震频次-震级统计关系式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108°E以东)部分Ms≥5.0中强地震前一定时空尺度内中小地震频次与震级线性拟合优度(线性相关系数r)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利用中强地震前震中区一定范围内的中小地震进行G-R关系式拟合时,其线性拟合优度在地震前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其变化特点是:在中强地震发生前期,震源区及其附近中小地震的发生在能级上分配均匀,线性拟合优度接近1;随着中强地震的临近,该区中小地震在能级上的分配存在着较显著的不均匀现象,表现为线性拟合优度明显下降。这种拟合优度的异常变化具有中期异常性质,有可能为中强地震的中期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