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基于2008年以来新疆天山及其邻近区域单台数字化地震资料,以地震台为中心,按照ML≥1.0、S-P≤10s范围内的小震月频度统计,并根据其与附近区域内强震的关系筛选出相应的地震窗,然后建立地震窗口网将大震震中包围,研究结果:(1)对新疆天山地区23个地震台站单台地震窗小震月频度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并对其强震映震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筛选出5个具有较高预报效能的地震窗。(2)在系统分析各个地震窗异常特征的基础上,进而将5个地震窗构建成窗口网,分别分析一次强震之前,地震窗口网的异常特征,即场上5个地震窗的综合异常特征,试图实现由场求源的目的。通过地震窗口网的构建和分析可以获取丰富的大震三要素的震兆信息,进一步提高地震三要素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22.
正早在20世纪中后期,地震学家们就通过考察地震引起的应力应变调整来研究强震之间的关系,众多研究利用库仑应力动态演化来分析断裂带上地震活动时空变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强震间相互触发作用;(2)大型断裂带上强震时空演化与断层上库仑应力变化之间的关系。国内许多学者也展开了有关库仑应力方面的一系列研究,王琼等对1997—1998年伽师强  相似文献   
23.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阴影对道路提取产生较大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的城市道路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在近红外波段检测并消除阴影和水体的影响,并使用PCNN对消除阴影后的灰度图像进行分割处理;然后使用形态学建筑物指数(MBI)和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分别提取出建筑物和植被信息,消除建筑物和植被的影响;最后提取受行道树影响较大的道路,并对处理后的图像作数学形态学法的处理。该文以深圳市SPOT-7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实验。实验表明,该方法能保留原始的道路边缘细节信息,并对阴影具有很好的抗干扰作用,提取的道路信息具有很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24.
统计1990-2012年仙游县霜天气的环流形势,分析2006-2012年仙游县霜个例的气象要素——地面温度、风、云量、相对湿度.结果发现:①500 hPa的槽后西北气流型、经向槽或横槽型、长波槽型为霜天气的优势型;②仙游县平流辐射霜从风向转偏西的22时开始孕育,地面温度出现最低的06-07时生成,日出后风向转偏东的09时迅速消融;③云量、风、相对湿度、地面温度等气象要素对霜的观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冬季,当500 hPa环流出现有利霜形成的形势;夜晨天气晴好、2 min风速为0.6 ~2.0 m/s且风向偏西、相对湿度在50% ~ 80%之间、地面温度趋4℃或更低的条件下,霜极易在06-07时生成.日出之前,要全面巡视观测场及周边的草、近地物体,做好霜的观测.  相似文献   
25.
2008年3月—2013年12月新疆南天山西段小震群活动水平较高,系统整理该地区31次小震群,并对震群活动的参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小震群活动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同时检验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结果表明:(1)新疆南天山西段震群活动集中,强度以M_L2.0~3.9地震为主,震群中最大震级多数为M_L3.5左右,而震级值M_L≥4.0共7次,最大为M_L4.9,震群序列总频次多数小于20,持续时间大多为7天以内;震群序列中地震总频次和震群持续时间与震群中最大地震震级之间不成正比。(2)震群活动主要集中在阿图什附近,75%震群发生两个月后对应M5.0以上中强地震,对应范围为0~500km,未来中强地震震中位置主要集中在喀什—乌恰交汇区,震群强度大小与未来中强地震的对应率高低值和对应的地震强度大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震群序列频次与震群的地震对应率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3)采用U-K和U-ρ组合方法判定震群类型的检验效果相对较好,正确率约占总数的32%。分析结果可以为判断震群活动是否具有前兆特征和震情跟踪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构造和地震序列特征,并与2008年于田MS7.3地震序列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于田MS7.3地震有MS5.4直接前震,序列强余震频次低、余震衰减较快,目前最大余震震级为MS5.7;通过分析历史地震序列类型、计算于田单台序列的h值、6值、主震释放的能量与序列能量的比值等参数,初步判断于田MS7.3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 3 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构造和地震序列特征,并与2008 年于田MS7. 3 地震序列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4 年于田MS7. 3 地震有MS5. 4 直接前震,序列强余震频次低、余震衰减较快,目前最大余震震级为MS5. 7; 通过分析历史地震序列类型、计算于田单台序列的h 值、b 值、主震释放的能量与序列能量的比值等参数,初步判断于田MS7. 3 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  相似文献   
28.
新疆天山地区b值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琳琳  唐兰兰 《地震》2015,35(3):93-101
通过分析新疆天山中东段和南天山西段地区2000年以来的以最小完整性震级(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Mc)下限为基础的b值时空扫描图像,得到天山中东段和南天山西段两个不同区域的b值异常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天山中东段地区b值背景为0.705±0.004;南天山西段b值背景为0.583±0.003,略低于天山中东段b值背景水平。2 2003—2012年研究区内4次6级以上地震前,震中位置的b值多数处于低值状态,而震中附近区域其b值相对较高,反映出应力积累变化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9.
等高线空间关系的确定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琳琳  武芳  王辉连 《测绘通报》2005,(8):19-22,46
等高线空间关系的建立是取得较好地貌综合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等高线之间的层次关系通常利用等高线树来表达,建立等高线树的关键步骤是如何将被图廓截断的那部分等高线闭合起来.提出一种比较可靠的闭合方法,根据相邻高程的等高线的拓扑关系,每条与图廓相交的等高线其闭合走向由其相邻较高和较低等高线的空间位置所决定,由此确定出等高线惟一的一种闭合方向,建立可表达等高线空间关系的等高线树,并用实验证明此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
针对地震发生初期地震现场情势不明朗、交通状况不清等问题,利用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及由本地化模型计算的地震影响场,在快速成图软件及辅助决策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地震应急救援专题地图快速制作,解决了新疆之前地震应急制图存在的时效性差、规范性低、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新疆地震应急决策和灾后救助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