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71.
以2008年的ALOS卫星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10 m)和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2.5 m)融合后的影像数据及地面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Fragstats3.3软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从类型和斑块水平上定量分析了浑善达克沙质草地风蚀坑的空间格局和特征。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质草地风蚀坑面积占景观面积的6.1%,密度为0.026个·hm-2,分布范围广且呈局部聚集分布;根据不同发育阶段,风蚀坑形状分为碟形、椭圆形、槽形和不规则形;风蚀坑斑块面积与形状指数、分维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面积的增加,可使风蚀坑形状复杂化趋势明显。复杂形状风蚀坑主要由若干个独立的风蚀坑扩大并联结形成;相对于宽度与深度,风蚀坑面积与长度间存在更显著正相关;浑善达克沙质草地风力侵蚀基准面较高,风蚀坑深度一般不超过5 m;风蚀坑长度与宽度之间、宽度与深度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72.
有限元感应测井模拟的背景场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健  陈浩  王秀明  张雷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6):2177-2187
在感应测井的有限元模拟中,为了消除源的奇异性,一般将总场分解为背景场和散射场.本文定量研究了不同背景场选择方法对计算精度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在均匀和径向分层介质中不同背景电导率对长短源距线圈系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影响;其次,利用三层介质模型对比了选择源点附近和线圈系中点附近地层电导率作为背景电导率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选择背景场时,只考虑源附近的散射场梯度而不同时考虑源和接收器附近的散射场梯度,计算误差明显增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Gianzero几何因子计算的视电导率作为背景电导率的新的背景场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围岩、井眼、线圈距等因素,特别是在介质分界面处,可有效减小计算误差,并取得了满意的精度.本研究为复杂环境下的感应测井模拟的背景场选择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3.
基于卫星气候资料的1989-2015年南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雷  徐宾  师春香  周自江  任国玉 《冰川冻土》2017,39(6):1163-1171
利用被动微波卫星海冰密集度气候资料,分析了1989-2015年南北极海冰面积和密集度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北极年平均海冰面积减少,南极海冰面积增加,变化趋势分别为-0.569×106 km2·(10a)-1和0.327×106 km2·(10a)-1,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两极海冰面积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两极总海冰面积出现了下降,变化趋势为-0.242×106 km2·(10a)-1。年海冰密集度在北极地区普遍减少,而在南极地区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威德尔海、罗斯海北部海冰密集度增加,趋势超过了10%·(10a)-1,别林斯高晋海、阿蒙森海的海冰密集度出现下降。北极各月海冰面积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7-10月海冰面积减少明显,其中9月减少最显著,趋势为-0.955×106 km2·(10a)-1。南北极海冰冻结和融化的时间不完全对应,北极融化与冻结时间基本平衡,南极海冰冻结时间明显长于融化时间。南极年内海冰面积的变化幅度大于北极,呈现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北极极小海冰面积的变化趋势最显著,达到了-0.636×106 km2·(10a)-1。南极极大海冰面积出现的时间后移明显,趋势为0.733候·(10a)-1;极小海冰面积出现的时间非常稳定,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4.
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克拉玛依组S_4~1小层组发育的低弯度曲流河储层为该区块的主要油层之一,目前由于缺乏相对应的精细地质模型,已严重影响了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研究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山西省柳林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低弯度曲流河地质露头实地测量,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构型要素分析法建立低弯度曲流河露头地质模型。使用该模型并充分利用岩心和测录井资料,对S_4~1小层组沉积时期所发育的低弯度曲流河储层内部构型表征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露头地质模型不仅对低弯度曲流河沉积模式的建立、单河道的划分,以及井间砂体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能够准确的厘定井下区域单河道砂体及增生体规模、隔层密度、倾角和排列方式等,可为剩余油分布富集规律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5.
玄武岩作为大洋地壳上的主要成分,研究其摩擦特性是更好地探究逆冲板块边界上大地震等力学行为机理的基础.为了研究少量橄榄石矿物是否会影响玄武岩的摩擦特性,本研究选用了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349航次获取的玄武岩样品,其中含有少量的橄榄石矿物.本次研究的实验温度范围为100~600℃,施加的有效正压力和孔隙水压分别为150 MPa和100 MPa.实验中玄武岩样品在300~400℃的温度条件下表现出不稳定的准静态震荡现象,并且在高温条件下(T>400℃)其剪切强度表现出显著的位移弱化现象,即摩擦系数随着剪切位移的进行而持续减小.在3 mm的剪切位移范围内,摩擦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7~0.55.通过初步的微观剪切变形研究,我们推测橄榄石在摩擦实验过程中对一种弱矿物的生成可能起到了催化作用,但生成的弱矿物含量不足以显著地弱化断层泥的摩擦强度.同时微观构造分析也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断层泥的剪切构造由局部剪切向整体弥散性剪切变形转变,同时伴随着孔隙度的显著降低,因此我们认为剪切强度的位移弱化现象与流体参与下的颗粒间的压溶过程的逐步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6.
结构参数识别是结构抗震安全性能鉴定和健康诊断的基础。利用地震观测记录来识别结构模态参数,是地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利用三层平面框架结构的理论地震反应时程,对一维、多维和整体ARX模型三种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体ARX模型的识别结果较为稳定且精度较高,更适合于进行多自由度结构参数识别。  相似文献   
177.
基于反馈环的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波动方程理论压制多次波,综合考虑了多次波传播的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避免了非波动法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局限性,已成为多次波去噪的发展趋势.首先对多次波压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阐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反馈环波动方程预测减去法的方法原理.介绍了抛物线拉东(Radon)变换外推近道数据、谱模拟法提取震源子波、均衡伪多道匹配和多次波减去法效果评价等四大关键技术的思路及主要计算公式.用JAVA语言自行开发了相应的模块,并应用射线法多次波模型和SEG/EAGEPluto模型,对以上方法技术进行了检验,去噪效果良好.对海上某多次波特发育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8.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向世界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本文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核算了主要减排途径的碳减排潜力,提出了至2020年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框架。研究发现,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演化之间存在倒U字形曲线关系,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成效是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的前提。此外,工业技术节能、建筑节能和道路交通节能也还都有一定的潜力。在不同情景下,工业技术节能对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的贡献程度在12%~14%之间,建筑节能和增加非化石能源规模分别可以起到10%左右的贡献,道路交通节能的贡献率在2%~3%之间。  相似文献   
179.
国家能源供应保障的时空协调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源保障时空协调所表现的是国家或地区能源供应保障系统的整体发育状态。论文在全球和国家两个层次上分析了矿物燃料的空间分布状态及时空协调过程。全球以及美国和中国的实践恰恰证明:由于全球矿物燃料资源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收敛特征,当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断寻求更高质量能源的消费需求时,国家能源供应保障系统的发育空间便迅速从区域或国家转向全球。换言之,只有消费需求增长(时间过程)与供应范围有效扩展(空间过程)两者有机协调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才能实现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80.
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人地关系状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张雷  刘毅 《地理学报》2004,59(2):311-319
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发动机,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的演进状态和趋势不仅决定着地区自身而且决定着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取向。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人地关系对应公式进行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的总体评价。评价的结果表明:第一,与中西部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的实际紧张状态严峻的多,人地关系演进系数达到了2.13 (表观);第二,在地区人地关系的演进过程中,经济活动和人口集聚起着决定影响,其中尤以经济活动的作用最为关键,其贡献度达到75%;第三,未来人地关系状态的协调和改善主要取决于地区自身资源环境基础的扩展和改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