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261.
本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测试了海南文昌玄武岩中二辉橄榄岩包体中的辉石主晶与其出溶片晶的结晶学取向关系。结合电子探针成分测试,得出:单斜辉石(透辉石)主晶中出溶了两组不同方向的片晶,一组为斜方辉石(顽火辉石-易变辉石)片晶,另一组为单斜辉石(普通辉石)片晶。由于出溶片晶在EBSD测试切面上体现为以线状体,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将线状体所代表的片晶的晶面符号推算出来。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吴氏网进行坐标系旋转的"晶带相交法",该方法可以作图推算出溶片晶的晶面符号。根据"晶带相交法"得出,斜方辉石(顽火辉石-易变辉石)出溶片晶为(100),单斜辉石(普通辉石)出溶片晶为~(401)。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出溶片晶~(401)可能指示最小出溶压力为9.5~12.5GPa。出溶片晶的结晶学取向涉及到主晶与出溶体的晶体结构匹配关系,并且与出溶温度-压力有关,因此出溶片晶的结晶学取向分析具有晶体化学理论意义和反映地质温压过程的实际意义。这种"晶带相交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矿物出溶结构的结晶学取向研究中。  相似文献   
262.
华北平原第四系下限的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华北平原各省市第四系下限、内分层时限皆不相同,使相关研究缺乏统一的语言。依照《中国地层指南》的规定,据现有材料对华北平原第四系划分进行了再研究,明确河北平原原定早更新世固安组后于上新统,由于石油系统同样执行《中国地层指南》的原则,则固安组是明化镇组的同义名,应废弃。现有工作显示华北平原N/Q界线没有超过500m。  相似文献   
263.
铊的土壤污染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铊是典型的毒害金属元素。土壤铊主要有自然风化和人为排放两大来源。世界范围内,铊在土壤中的含量为0.2~1.0mg/kg。贵州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化区土壤中的铊十分富集。土壤中铊的生物有效性形态特征的研究表明,土壤中浓HNO3可提取铊的“环境不稳定相态”含量14~124mg/kg,占土壤中铊的环境总量(21~282mg/kg)的60%~70%,而NH4Ac提取的可交换相态含量较低,为0.6~4.8mg/kg,仅为“环境不稳定相态”含量的1%~4%,水溶相态含量则更低,为0.01~0.22mg/kg。土壤铊具有被植物体优先吸收富集的特性。铊在甘蓝卷心菜中的含量高达120~495mg/kg(DW),其吸收富集系数为1~10.7。因而,铊是一个易从污染土壤迁移至食物链中不可忽视的有毒元素。  相似文献   
264.
本文介绍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产生过程、基本概念,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定义、特点、内容、范围、目标和工作方式,以及现阶段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必要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传统建筑行业监理的区别等内容。  相似文献   
265.
两千年来长江河口发育的模式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8  
一个河口发育模式的建立,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阐明了这一河口发育的基本规律和为判定河口发育趋势提供理论根据,也为河口治理的方针和具体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作为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河口,其演变过程极为复杂,总结长江河口的演变规律,确定其发育模式,对于长江河口的治理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笔者等从事长江河口的历史过程和现代演变规律的研究,认为长江河口近两千年来的发育模式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南岸边滩推展,2.北岸沙岛并岸,3.河口束狭,4.河道成形,5.河槽加深。  相似文献   
266.
徐海良  龙国键 《海洋工程》2006,24(1):132-138
根据矿石输送软管挠度变化很大的特点,采用了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输送系统进行力学分析;根据输送管道在采矿船和采矿车的牵引下运动,同时受到管道和管内流体重力、浮力和海水阻力作用的情况,采用有限元对输送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从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可知,在输送管道下端安装浮体,得到了一种十分理想的采矿系统;采矿车牵引输送管道运动时,海水对管道产生很大的阻力,海水阻力对管道两端结点反力和管道形状影响都很大。  相似文献   
267.
渤海现代海进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沿岸的许多岸段近期遭受侵蚀后退,海水向陆进侵,海进现象既出现在基岩岬湾岸,也出现在砂砾质的堤坝潟湖岸,以至粉砂淤泥质的贝壳堤平原岸;既见于构造下降岸,又见于构造上升岸.致使老的潟湖泥层出露于现代砂砾质海滩上,水下岸坡底质分布出现异常,淤泥质潮滩衰退,沿岸建筑物遭受破坏.引起海进的原因是地区性的构造下沉、陆源碎屑减少及全球性的海面上升.  相似文献   
268.
徐海亭 《海洋与湖沼》1996,27(6):612-618
运用表面helmholtz积分公式研究柱目标位于不同阻抗界面附近的声散射。根据Gree函数的定义,在两维空间中,应用Fourier变换方法,将柱面波展开成平面波的迭加,并用越过法求解柱面波在界面上的声反射;同时定义扩展反射系数描述柱面波在平面上的反射小大,从而获得二维半无限空间Green函数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69.
拉萨地块作为组成青藏高原的众多板块之一,其古地理演化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识别拉萨地块晚古生代冰期—冰后期地层和沉积的变化对于了解和认识拉萨地块古环境变化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前人对于拉萨地块下二叠统沉积环境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拉萨地块中部。本文通过详细测制西藏拉萨地块狮泉河地区羊尾山剖面下二叠统,依据邓哈姆碳酸盐岩分类方案及威尔逊碳酸盐岩相带划分模式,查明了昂杰组上部至下拉组底部的岩石类型、组合及沉积环境。昂杰组以生物碎屑灰岩夹碎屑岩沉积为特征,代表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衰退后的碳酸盐岩中缓坡下部环境;下拉组底部岩性以富含生物碎屑的泥粒灰岩为特征,沉积环境为碳酸盐岩中缓坡上部环境。研究认为,狮泉河地区与拉萨地块中部下二叠统的沉积背景大体相同,表现出由碳酸盐岩中缓坡下部逐渐向碳酸盐岩中缓坡上部过渡的特征,以及海平面变浅的趋势,同时指示拉萨地块早二叠世时是一个稳定的地块。  相似文献   
270.
二叠纪是地球演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并在我国华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组)地层中普遍沉积一套层状硅质岩,它们可能与中、晚二叠世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之间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笔者等以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贵州纳雍营盘茅口组硅质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硅质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进行研究发现,硅质岩Al/(A1+Fe+Mn)值以及多项成因判别图解等指示其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热水物质输入,具有热水成因硅质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古地理特征,以及硅质岩Ce/Ce*、(La/Ce)N值等综合分析,认为硅质岩形成于黔中台沟内的深水环境。综合考虑区域范围内中二叠世硅质岩研究成果,并分析纳雍营盘硅质岩与峨眉山玄武岩空间关系及峨眉地幔柱活动历史,认为峨眉地幔柱早期海底火山活动可能对包括营盘在内的华南地区中二叠世晚期硅质岩沉积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