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施晓晖  徐祥德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0):3230-3239
针对2011年12月初北京及华北持续近一周的严重大雾天气这一热点事件,从城市群大雾过程气溶胶区域影响的视角,基于"973"项目"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的研究工作,就北京及周边地区大雾天气与大气气溶胶区域影响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大雾前低空SO2和NO2浓度存在"积聚"与"突增"现象.北京及周边地区冬季雾日数和气溶胶光学厚度则呈正相关,并具有"同位相"的年际变化趋势.研究同时发现北京及其南部周边的冬季气溶胶高值区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其与北京周边居民户数高值区有所吻合,反映了冬季北京城市气溶胶颗粒物的远距离影响源区及大尺度输送效应.统计分析指出,冬季北京气溶胶颗粒物PM10、PM2.5主要影响成分是SO2和NOX,且有关研究也表明,电厂、采暖和工业面源是SO2的三大本地排放源,而机动车、电厂、工业为NOX的三大本地排放源,上述大气PM10、PM2.5主成分污染源亦与雾水样本化学分析结果相吻合,即冬季由于燃煤在生活能源中的比例较大,北京雾水中硫元素和碳元素的含量都较高.因此,北京冬季大雾不仅与北京城区气溶胶及其污染排放影响存在相关关系,而且与北京周边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气溶胶及大气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和气溶胶区域影响效应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北京雾霾天气及相关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首先要着眼于局地污染物的减排,但同时如何做好区域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
一次东北冷涡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和位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年7月27~29日吉林省一次较大范围的冷涡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建立了此类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200 hPa呈现“两脊一槽”型,高空急流呈辐散状位于吉林省上空,急流中心最大风速≥60 m/s;500 hPa东北冷涡强烈发展,鄂海阻高稳定维持是此次强降水发生的重要天气系统,中心最大风速≥20 m/s的偏西风急流带横穿吉林省中部;850 hPa风速≥12 m/s的3条急流带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交汇,形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气旋性涡度柱,较强的垂直上升气柱一直向上伸展到500 hPa附近,极有利于对流的发展和强降水的维持。通过计算整层水汽通量与吉林省逐6 h平均降水量的相关矢量场,结果表明:偏西、偏南及偏北3条水汽通道在吉林省中南部汇集是此次强降水发生的重要条件,暴雨落区与整层水汽通量汇合区密切相关,水汽输送以经向(南北方)水汽流入为主。暴雨期间具有较好的动力、热力及能量条件,特别是湿对流有效位能明显偏强,强降水出现在对流有效位能 (CAPE)值由极大值开始下降的过程中。干侵入是激发冷涡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之一,≥1 PVU(位涡单位)的高位涡舌在下降的过程中,同时南移,与中部地区强降水落区自北向南移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83.
TOVS资料的变分处理方法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翁永辉  徐祥德 《大气科学》1999,23(6):703-712
首次在测站稀少的高原地区引入经变分技术处理的TOVS资料,使用MM5数值模式对高原地区降水数值预报难点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解决高原地区测站少、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信息误差大的技术关键问题,提出了采用TOVS资料在高原地区增加初始场信息的构思。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变分法处理后的TOVS资料,可显著地提高高原初始场信息的可靠性。考虑夏季高原地区是对流多发区特点,本文采用非静力MM5模式,并在模式初始场中增加了TOVS资料,弥补了测站稀少的高原地区使用非静力模式的不足之处。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TOVS资料技术方案可能是高原区域数值模式降水预报的有效途径,并为开拓卫星资料的应用领域提供了技术思路与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84.
The impact of warming and wetting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a concern of the global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this paper, the optimized interpolation variational correction approach is adopted for the analysis of monthly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precipitation products and observations from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As a result, the corrected precipitation products can not only supplement ...  相似文献   
85.
TCM-90现场试验台风能量频散波列特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采用TCM-90(台风运动-90)台风现场科学试验资料,对台风FLO,ED个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做了有关数值试验研究。分析研究结论揭示了台风涡旋作为一动力、热力强迫源或CISK不稳定结构,其与环境场相互作用可激发出动能频散波列;台风扰源通过频散机制可构成类似2维Rossby波的经向波列;台风涡旋的移动路径与上述能量传播特征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6.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研制开发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各种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涝渍、低温冷害、霜冻、雹灾和森林火灾等六个灾种)的防灾抗灾技术,逐步形成并建立综合应变减灾技术体系,为增强我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对策措施、技术方法和科学依据。项目的技术成果,将使我国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有效的保障。从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农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面临川世纪人口的增长和当前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严峻态势来看…  相似文献   
87.
环境场大尺度锋面系统与变性台风结构特征及其暴雨的形成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本文将登陆台风环境大尺度锋面系统动力、热力结构作为台风变性发展的关键影响因子。本文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变性台风半冷半暖的热力非对称结构,及其演变过程气压谷型、动能峰型、降水增幅特征形成的环境场影响因子。本文的数值试验表明,台风环境场斜压结构(锋面特征)可以显著地影响台风变性过程,并可导致台风中心气压呈“谷型”、动能“锋型”以及热力非对称结构特征。引起台风变性涡旋加强及其暴雨增幅现象或台风衰减、消亡。本文的数值试验证实了登陆台风变性发展的某些成因,某种程度揭示了中低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的机理问题。  相似文献   
88.
江淮流域旱涝年夏季E-P通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文清  徐祥德  冉令坤 《气象》2004,30(4):11-14
利用 1 958~ 1 997年NCAR/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 1 951~ 1 998年全国 1 6 0站月降水资料研究了江淮流域旱涝年夏季E P通量的分布状况 ,旱年E P通量在4 0°N附近呈强辐合特征 ,涝年在 30°N附近呈强辐合特征 ,其分布形式与降水的对应关系显著。旱涝年E P通量不同的分布形式促使江淮流域旱年 4 0°N附近的高空西风急流得到加强 ,涝年 30°N附近的高空西风急流得到加强 ,使得相应地区的风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得到加强 ,形成了有利于降水生成的动力条件 ,是江淮流域及中国区域不同形式的降水分布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around the Tibetan Plateau(TP) and its effect on the rainfall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YRV) in summer are investigated by decomposing the moisture transport into rotational and divergent components.Based on the ERA-Interim and PREC/L(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over Land) data from 1985 to 2014,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features of the two components are exa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vergent part dominates the western TP while the rotational part dominates the rest of the TP,implying that moisture may be mostly locally gathered in the western TP but could be advected to/from elsewhere over the rest of the TP.The divergent and rotational moisture fluxes exhibit great temporal variability along the southern periphery of the TP,showing sensitivity of water vapor to the steep topography there.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it is over the southeastern corner of the TP and to its south that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rotational zonal moisture transport and summer rainfall in the YRV appears,suggesting that the southeastern corner of the TP may serve as a moisture transport bridge between the South Asian(Indian) monsoon and the East Asian monsoon.Further composit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nomalous eastward(westward) zonal water vapor transport from the South Asian monsoon via the southeastern corner of the TP favors more(less) precipitation in the YRV in summer.  相似文献   
90.
本文利用谱逼近方法,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大范围持续性降水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使用谱逼近方法的试验模拟所得的雨带空间分布和降水强度明显优于没有使用谱逼近方法的试验。对于低层受槽线、风切变线等频繁影响的区域,使用谱逼近方法的试验得到的经向风场具有2~4天的显著周期特征,与实况较为一致,即该方法能够提高模式对经向风场的模拟能力。综合分析水汽输送通道、模拟区域位置以及水汽通道超前高相关区的周期特征可知:谱逼近方法可能把中南半岛东部区域这一超前高相关区的经向水汽输送信息引入模式,从而改善了模式对降水区水汽收支周期的模拟能力,这可能是该方法能够改善降水模拟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对于谱逼近方法没有直接作用的模式变量,经过模式内部各变量之间的相互调整,其在谱逼近试验中的统计结果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谱逼近试验通过引入外源性的周期特征因素项,调整了模式与大尺度驱动场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而能够提高两周内模式模拟水平。此方法可能会在模式数值预报中具有一定的实际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