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08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对海洋潮汐共振的理论、方法和各海域共振周期的估算进行了综述。对共振的经典理论介绍了阻尼简谐振动、1/4波长共振和Helmholtz共振的基本理论和共振周期的计算公式。对实际海域共振的数值计算方法方面介绍了Platzman简正模态方法和Webb边值方法的原理。还对这些理论和方法在估计近岸和大洋各海域共振周期中的应用工作做了综合性介绍。在国外海域中,共振特征最明显的是位于加拿大的芬迪湾。在中国近海,许多研究认为北部湾较强的全日潮、仁川湾和台湾海峡较强的半日潮均与海湾共振有关,其中北部湾的共振特征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2.
南海风生正压环流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翟丽  方国洪  王凯 《海洋与湖沼》2004,35(4):289-298
利用ECOM si模式 ,1 0′× 1 0′水平分辨率 ,垂向 2 0个σ层 ,由H/R( 1 983)气候学月平均风应力场和开边界流量驱动 ,模拟了南海风生环流的季节变化 ,并针对南海冬夏季风生正压环流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数值实验。实验中考虑以下动力因子对南海冬夏季环流的影响 :1 )开边界入流和出流 ;2 )风应力旋度 ;3)地形 ;4)惯性效应 ;5 ) β效应。数值实验表明 ,通过开边界进入南海的流量与风应力在南海内部引起的流量量值相当 ,特别是冬季两者对北部陆坡边界流和南海西边界流均有重要贡献 ;冬季南海海盆尺度气旋式流圈主要是由风应力旋度引起的 ,但平均风应力可以加强卡里马塔海峡的出流 ,而北部反气旋风应力旋度可引起南海暖流 ;陆坡地形使得海盆尺度冬季气旋式流圈中心限制在深海区 ,南海北部陆架的存在大大削弱了南海暖流的强度 ;惯性效应对南海环流的整体结构无明显影响 ,但使得黑潮入侵和台湾西南的流套变弱 ;深海海盆环流中 β项是与风应力旋度平衡的基本项 ,且 β效应对环流的西向强化和吕宋海峡入侵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3.
简述了几种常用的资料同化方法,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伴随同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基于其在潮汐模式中、在海水温度场中和在海洋生态模型中的应用等三方面综述了伴随方法在中国近海海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伴随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的评述,指出该方法可对海洋观测方案的优化发挥重要作用,其在生态学流动力学模式中的应用亦应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14.
印度尼西亚海与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岩  方国洪 《地球科学进展》2011,26(11):1131-1142
概述过去30年间与印度尼西亚海和印度尼西亚贯穿流有关的海洋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印度尼西亚海处于海洋大陆的中心地带,衔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池,是影响大气环流的关键海域;而通过印度尼西亚海多个连通海峡从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贯穿流,对维持全球大洋热盐分布和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影响着全球大洋环流的结构及长期的气候变化。基于大...  相似文献   
115.
116.
一.前言在本文的第Ⅰ部分已谈到,用24小时平均的方法计算日均海面具有计算简单、对频率低于1周/日的波动的减弱效应小和对太阳分潮系滤波完全的优点.同时它一直是日均海面常规计算工作中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其计算结果一直作为标准的基本资料而保存和出版,因而是最容易获得的日均海面数据.我们也曾指出这种资料中所存在的问题.亦即它们仍包含着可观的全日、半日或更高频率的潮汐成份.同时频率低于1周/日的振动在滤波的过程中被部分地减弱了.本文将更详细地研究这些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发展了一种σ坐标下海洋环流的三维正压数值模式,模式中垂直涡动粘性系数由混合长度理论确定,因而可随流场的瞬时垂直结构而变化。计算采用了全部交错的网格结构,对计算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的垂直涡动粘性项采用了隐式差分格式。文章应用该模式模拟了渤、黄、东海冬、夏季风生环流,解释了黄海暖流的可能成因,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台湾暖流对对马暖流有重要贡献,在东中国东都海域存在南高北低的水位分布,以及地势效应对台湾-对马暖流系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8.
海洋流体动力学的一种交替方向隐式二维数值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潘海  方国洪 《海洋学报》1995,17(5):21-31
本文提出一种计算浅海潮汐、风暴潮及其他长周期波动的二维数值模式.动力学方程用建立在交错网格上的二步差分子方程近似,两步均为隐格式,其中一步用于计算水位和x方向速度分量,另一步计算水位和y方向速度分量.两步交替进行以获得每一时间步长的值,该格式具有二阶精度.文章用Von Neumann方法证明了该计算格式的线性差分方程是无条件稳定的.为检验数值模式的可靠性,本文作了一系列数值实验.在有一开边界的长方形平底和斜底水域中以开边界处周期性振动和海面处定常风应力驱动下,数值模拟所得结果与解析解完全一致;在水深不连续,边界封闭的矩形水域中,水位对定常风响应的数值解也与Leendertse模式计算结果完全一致.模式还用于对南海风暴潮进行后报,良好地再现了风暴增水过程.  相似文献   
119.
使用1994~2000年NCEP风应力资料驱动全球变网格环流模式,得出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流量的年际变化时间序列。模拟结果显示:ITF流量的年际变化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年际变化均有密切联系,在El Ni~↑no年流量偏低,在La Ni~↑no年流量偏高;ITF流量的年际变化与Ni~↑no 3区指数呈显著负相关,Ni~↑no 3区指数超前ITF流量2个月时负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为-0.81;与南方涛动指数(SOI)明显呈正相关,SOI超前ITF流量2个月时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为0.72;与印度洋偶极子(IOD)指数负相关,IOD指数超前ITF流量3个月时负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为-0.74。  相似文献   
120.
在本文第Ⅰ部分我们曾经给出过潮汐准调和分潮的表达式及有关要素的计算方法,在第Ⅱ部分讨论过关于潮汐短期分析的基本原理,并且给出了手工计算的详细过程和格式。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详细给出用于电子计算机的关于准调和分潮方法的完整过程。关于计算过程的基本原理已经包含在第Ⅰ和第Ⅱ部分中,这里只是稍作一些改变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