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08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球江口外海风暴潮的数值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2.
潮流垂直结构的基本特征——理论和观测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潮流垂直结构的研究历来为海洋学家们所重视。这不仅因为它是海洋潮汐动力学的基本课题之一,而且对于其它海洋动力过程,如海洋湍流、物质扩散特别是沉积物的运动都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从事于军事、航运和海洋工程等工作的人员对此也十分关心。 对于潮流垂直结构的研究除了直接的现场观测外,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研究的侧重点是为了了解其基本特征,从定性方面来解释海洋中实际观测到的潮流垂直变化,指出哪些变化是具有普通意义的,这些变化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预测在观测中未曾注意到的而  相似文献   
123.
124.
潮汐分析和预报的准调和分潮方法 Ⅰ.准调和分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汐的调和分析和预报方法,一般是准确可靠的。但是由于调和分潮的数目非常多,使用起来有时有着许多不便之处。为了能够由一次或几次周日观测计算出调和常数和为了能够使航海人员迅速地由调和常数推算出即时的潮汐情况,Doodson建议将众多的潮汐分潮合并为O1、K1、M2和S2四个分潮。合并所得分潮的振幅和角速率不再是常数,亦即分潮不再是调和的,我们称之为“准调和分潮”。严格地说,Darwin引进的分潮也不是调和的,但是由于其交点系数f和天文相角中与交点有关的订正量u在一个很长的期间(例如一年)之内可视为不变,我们将仍按一般习惯,称之为“调和分潮”。至于Doodson得出的严格的调和分潮,可以叫做“纯调和分潮”。Doodson给出的计算准调和分潮的振幅系数B C和迟角订正b+c的公式是相当粗略的,误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他已经指出的,用月亮中天时刻表示黄经,另一个是没有考虑视差潮令。本文将给出计算准调和分潮的振幅系数和迟角订正的更准确的公式,同时引进了浅水准调和分潮。由于准调和分潮的个数很少,将给某些情况下的潮汐的分析和预报带来好处,同时使实际的潮汐表现和它的调和常数之间的联系获得更加清晰的图景。  相似文献   
125.
渤海潮运动的一个二维数值模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二维非线性潮波微分方程组的有限差分方法同时计算了渤海全日、半日和浅水潮。全日和半日潮计算结果与实测符合良好。四分日潮分布形式与实测一致,但振幅偏大,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二维方程中摩擦力项不能很好代表高频潮波的耗散效应。文章指出,已有的半日同潮图在莱州湾差别较大,可能是由于黄河口岸形改变造成的。本文结果与近年同潮图一致。对全日和半日潮流,本计算给出了一个前人未注意到的圆流点。文章还给出了潮生余水位和余流的分布,并计算了潮能通量。  相似文献   
126.
方国洪 《海洋与湖沼》1980,11(2):98-108
自从Taylor(1919)根据在河渠中的观测结果,论证了潮流的摩擦规律以来,摩擦力比例于流速平方这个规律已为潮汐工作者所承认和采用。而利用这个规律所作的计算,通常也都能得到与实际相符合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规律是接近实际的。而这个平方关系必然会导至潮波运动的某种非线性效应;同时它对于非摩擦的非线性行为也会造成影响。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很少仔细研究过摩擦的非线性效应;同时,在考虑非摩  相似文献   
127.
∣U∣U的Fourier展开和渤海海底拖曳系数CD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潮波动力学中,底摩擦在潮波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将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底摩擦项展成一个Fourier级数,并讨论了底摩擦引起的潮波之间的相互干扰。 由非线性动量方程,我们得到机械能方程。利用以上的 Fourier级数,本文由机械能方程给出一种求解某一区域上平均拖曳系数C_D的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渤海,求得该海区的拖曳系数C_D=0.0013。  相似文献   
128.
二维长波方程的一个无条件稳定有限差分格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朦  方国洪 《海洋与湖沼》1988,19(2):164-172
本文对二维长波方程采用劈分算子法给出了一个无条件稳定的有限差分格式。将此格式运用于求解矩形等深海湾的潮波,得到与解析解一致的结果;运用于北部湾全日潮和半日潮的计算,结果与实测一致。  相似文献   
129.
不完整逐时潮汐观测记录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骥  方国洪 《海洋学报》1981,3(2):193-210
通常,只有当观测时段的长度不短于任意两个分潮的会合周期时,这些分潮才能彼此分离。因为属于不同亚群的分潮之间的会合周期最长为一个回归年,所以当观测时段的长度显著短于一年时,我们就认为记录是不完整的。此外,现有的方法通常要求记录是没有间断的。如果出现间断,我们也认为它是不完整的。本文提供一种方法,用以分析这种不完整的观测记录。  相似文献   
130.
We compared nonlinea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NLPCA) with linea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LPCA) with the data of sea surface wind anomalies (SWA), surface height anomalies (SSHA),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A), take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between 1993 and 2003. The SCS monthly data for SWA, SSHA and SSTA (i.e., the anomalies with climatological seasonal cycle removed) were pre-filtered by LPCA, with only three leading modes retained. The first three modes of SWA, SSHA, and SSTA of LPCA explained 86%, 71%, and 94%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the original data, respectively. Thus, the three associated time coefficient functions (TCFs) were used as the input data for NLPCA network. The NLPCA was made based on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models. Compared with classical linear PCA, the first NLPCA mode could explain more variance than linear PCA for the above data. The nonlinearity of SWA and SSHA were stronger in most areas of the SCS. The first mode of the NLPCA on the SWA and SSHA accounted for 67.26% of the variance versus 54.7%, and 60.24% versus 50.43%, respectively for the first LPCA mode. Conversely, the nonlinear SSTA, localized in the northern SCS and southern continental shelf region, resulted in little improvement i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variance for the first NLP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