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251篇
地质学   761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我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中主要阴、阳离子的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海盐示踪法、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两处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海 螺沟1 号冰川和白水1 号冰川) 积累区雪坑主要化学离子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两冰川区除Na+ 是海洋源外,其他离子主要是非海洋源;Cl-、NO3 -、SO4 2- 、K+、Ca2+、Mg2+ 非 海洋源所占的比重,在海螺沟1 号冰川依次为52%、99%、100%、98%、99.9%、83%,白水 1 号冰川依次为68%、99%、100%、98%、99%、59%;分析认为,海螺沟1 号冰川离子的非 海洋源主要是大气环流远源物质和高原面物质输入,而白水1 号冰川除上述来源外,冰川区 近源物质输入对离子浓度贡献很大。两冰川区各离子具体来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且阴、阳 离子来源的共源性较低,其主要原因是:(1) 冰川区内局地环境的差异,比如岩性、山谷风系 统、地形地貌等;(2) 两冰川区离子淋溶作用强度的差异,分析认为,海螺沟1 号冰川离子淋 溶作用较强;(3) 不同离子的来源方式、沉降方式、自身化学特征以及沉积后过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82.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calculat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sediment incipient motion,in which the effects of the fluctuating pressure and the seepage are considered.The instantaneous bed shear velocity and the pressure gradient on the bed downstream of the backward-facing step flow a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PIV measurements.It is found that the instantaneous pressure gradient on the bed obeys normal distribution.The probability of the sediment incipient motion on the bed downstream of the backward-facing step flow is given by the mathematical model.The predic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 in the region downstream of the reattachment point while a larg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heory and experiment is seen in the region near the reattachment point.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is discrepanc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3.
DAPI荧光染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浮游细菌及原生生物的定量研究,但对底栖生物的定量效能尚缺必要的研究。比较了冷冻和冷藏两种保藏方式以及保存时间对DAPI荧光计数底栖细菌、蓝细菌、硅藻、不同粒级自养小鞭毛虫(PNF)和异养小鞭毛虫(HNF)的影响。对黄海冷水团三个站位表层2cm底栖样品进行的4℃冷藏与?20℃冷冻避光保存的比较研究表明,两种保藏方式下两个站位的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显著差异,但另一站位的PNF(2~5μm和5~10μm)的冷藏保存显著优于冷冻保存。对选取的另外两个站位(0~2cm和2~5cm分层)的样品经1个月和4个月冷藏保存后的分析表明,对于底栖细菌、蓝细菌、PNF(5~10 μm)、PNF(10 μm)、HNF(10 μm)和硅藻在保存1个月和4个月后的计数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PNF(2~5 μm)、HNF(2~5 μm)、HNF(5~10 μm)保存4个月的数量明显低于保存1个月的样品,如其中一个站位的0~2cm分层的PNF(2~5 μm)丰度减少了47.4%,2~5cm分层的丰度减少了59.6%,HNF(2~5 μm)和HNF(5~10 μm)经4个月后丰度降为0。本研究表明,对底栖细菌、蓝细菌以及原生生物的定量计数可因样品、保藏方式及保存时间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对于底栖样品短期内宜采用避光、冷藏保存,并在带回实验室后尽快分析。  相似文献   
84.
中国沿海管角螺4个自然群体形态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采用7个形态性状对中国北海、温州、湛江、连云港4个管角螺自然群体的形态变异进行分析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北海群体与湛江群体形态最为接近,而温州群体与连云港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42.74%,主成分2为18.23%,主成分3为15.83%,主成分4为11.83%,累计贡献率为88.63%.建立了4个管角螺群体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_1为81.3%~95.6%,判别准确率P_2为75.0%~93.3%,综合判别率为87.3%.3种多元分析结果均认为,4个群体在形态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与地理分布、环境、气候、生物饵料等因子有关,但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85.
86.
论辽宁锦西杨家杖子杂岩体的岩浆成因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家杖子杂岩体中的二长闪长岩代表一种母岩浆,它是燕山早期库拉板块向欧亚板块下俯冲所产生的,并汇聚上升的安山质岩浆。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是二长闪长岩浆在7km深、弱还原环境、氧逸度为10~(-8)~10~(-10)Pa、1200°~1250℃的岩浆房中经结晶分异作用的派生物。以后,这些岩浆相继上侵,定位于2.5km深处。由这些岩浆岩侵入体所引起的镁夕卡岩、钙夕卡岩和岩浆期后酸性热液淋滤蚀变非常发育。只有来自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浆、富含Mo的酸性热液沿着裂隙侵入夕卡岩中,在240~330℃时,才形成Mo矿床。此种酸性热液也沿着裂隙侵入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中,而形成细脉浸染Mo矿床。因此,杨家杖子Mo矿床属于斑岩-夕卡岩型。  相似文献   
87.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1990,12(1):44-50
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盐动态的特征是:盐渍与旱涝相联系;旱季蒸发和盐与雨季淋溶脱盐两种过程交替发生;土壤与地下水水盐运动相互作有。防治土壤盐渍化,不仅要调控土壤根层盐渍度不超过作物耐盐国界值,而且要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即旱季在防治盐渍化的临界深度(2-3m);雨季前在防涝蓄雨深度(4-6m),雨季在作物抗湿深度(0.5-1.0m)。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使旱涝盐渍得到综合治理。目前海河平原已有大面积盐渍土得到改良,但还存在潜在盐渍化土壤。土壤根层盐渍度已低于作物耐盐度,但有的心底土盐分重,或地下水矿化度高,一旦地下水位升高仍会发生盐渍化。这个地区又是引黄或引江灌区所在,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是预防灌溉次生盐渍化发生地关键。  相似文献   
88.
青藏高原大气光学特性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1986年6月西藏拉萨市十通道太阳光度计六天观测工作基础上,计算了高原地区的整层大气垂直光学厚度,与北京西郊1981年6月的资料对比表明,在可见和近红外波段,拉萨市的大气光学厚度只有北京的一半,甚至更小。分析了在高原地区利用臭氧的Chappuis吸收带反演大气臭氧总量的可行性、方法、结果及其合理性。接着,本文讨论了双通道法和多通道法计算水汽光学厚度的差别,并简要分析了影响水汽总量变化的原因。本文还讨论了拉萨地区六月份大气浑浊度的时变规律及其变化机制。大气浑浊度不仅与地面大气状况(对流、地面风速等)有关,而且取决于大气的湍流结构。最后,本文利用Philips—Twomey方法反演了气溶胶的谱分布,结果表明,高原六月份气溶胶谱形大多接近Junge分布形式。另外,文中还简单讨论了折射率对反演气溶胶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一、前言人们通过地面陶普生观测网和人造卫星在世界范围内连续对臭氧层进行了长期观测,发现了臭氧层的人为改变这一问题,其变动情况正成为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中心。作为本文的主题——南极春季臭氧减少的现象(所谓的臭氧洞)是在极地这一观测上易于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发现的。极地本来观测站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